APP下载

《春晓》微课设计

2024-03-10刘佳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弦歌礼乐乐句

刘佳瑞

特色与亮点

①礼乐弦歌琴是根据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加强美育工作的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主旨,贯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的原则,专门为中国音乐教育和音乐爱好者而研制的创新性乐器。通过学习礼乐弦歌琴,学生可以感受到礼乐弦歌琴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热爱民族乐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②微课设计思路清晰。微课通过乐句学唱、找音的位置、跟随教师弹奏每一乐句旋律、自由练习、合伴奏音乐完整演奏五个步骤进行教学。

③教师亲自示范。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入镜亲自示范,教师的表情、动作大方自然,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观察,模仿学习。

④语言风趣幽默。本微课的语言风趣幽默,且具有规范性和艺术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制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秉承这一理念,为了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所在学校的音乐课开设了乐器进课堂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中国民族乐器。一、二年级学习的乐器是陶笛,三、四年级学习的乐器是礼乐弦歌琴,五、六年级学习的乐器是葫芦丝。同时,笔者所在学校是武汉市翻转课堂2.0实验校,师生对翻转课堂模式都比较熟悉,因此,礼乐弦歌琴的学习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有一定的视唱能力,能用礼乐弦歌琴弹奏歌曲旋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但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情感的体会与表达也需要加强。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春晓》是作曲家谷建芬根据古诗词创作的20首《新学堂乐歌》之一。她凭借对原诗词内涵的深刻理解,通过精心的艺术创作,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了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的情感,使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学习弹奏技法,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感受礼乐弦歌琴独特的艺术魅力,感知礼乐弦歌琴的民族文化精神。《春晓》这首歌曲不仅文学价值极高,更在音乐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歌曲的旋律活泼热情,朗朗上口,使得学生在学习弹奏技法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在学习弹奏《春晓》旋律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感受到礼乐弦歌琴的民族文化精神。

本节微课分为五个部分(如下页图1),分别是第一乐句旋律弹奏、第二乐句旋律弹奏、第三乐句旋律弹奏、第四乐句旋律弹奏、合伴奏完整演奏。

2.内容结构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礼乐弦歌琴的学习,感受礼乐弦歌琴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民族乐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②通过感受、聆听、弹奏、演唱等形式学习弹奏《春晓》旋律,学生在听、唱、弹等多感官联动中丰富情感体验。③能用礼乐弦歌琴弹奏《春晓》旋律,能合伴奏完整弹奏。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礼乐弦歌琴弹奏《春晓》旋律。

难点:能合伴奏完整弹奏《春晓》旋律。

(3)教学过程

①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唐代小诗人“穿越”到现在,来邀请同学们去唐代参加音乐会,用礼乐弦歌琴表演《春晓》,大家想去参加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学生观看微课,弹奏《春晓》旋律。

学习第一乐句旋律弹奏。学生观看微课,跟随教师学唱第一乐句旋律(如下页图2),找到5,升4、3、1,低音5这五个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节奏弹奏第一乐句旋律,自由练习,直到能熟练弹奏。

学习第二乐句旋律弹奏。学生观看微课,跟随教师学唱第二乐句旋律(如下页图3),找到5、3、1、2这四个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节奏弹奏第二乐句旋律,自由练习,直到能熟练弹奏。

学习第三乐句旋律弹奏。学生观看微课,跟随教师学唱第三乐句旋律(如下页图4),找到5、6、1、3这四个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节奏弹奏第三樂句旋律,自由练习,直到能熟练弹奏。

学习第四乐句旋律弹奏。学生观看微课,跟随教师学唱四乐句旋律(如下页图5),找到3、2,低音5、1这四个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节奏弹奏第四乐句旋律,自由练习,直到能熟练弹奏。

设计意图:学生跟随伴奏音乐完整弹奏完整演奏《春晓》旋律,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弹奏旋律时,每个音的衔接过渡要自然,音与音之间的递进,每一乐句要连贯。合伴奏弹奏建立在学生能熟练演奏的基础上,所以在第五步之前,学生要进行多次练习。合伴奏演奏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提升学生边听边弹的能力。

“穿越”唐代参加表演。在课堂上,教师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韵味;学生乘坐时光飞船去唐代表演,并与唐代的小诗人进行分享对话。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学习礼乐弦歌琴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时光飞船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技术处理

①运用EV录屏软件录制教师的声音,并通过它的剪辑功能对视频进行大小缩放、分割、变速等操作,确保声画统一。

②运用音乐剪辑软件“音频剪辑大师”的剪辑功能来剪辑音乐,使音乐更加流畅、丰富;运用声音处理功能对教师的声音进行降噪处理,把教师说话的声音调整清晰。

③运用音乐合成软件medly、remixlive的声音处理功能给伴奏音乐降调(降成C调),用它的合成功能把礼乐弦歌琴旋律音色和伴奏音乐合在一起。

④运用剪映在每一乐句中插入画中画,把教师弹奏和讲授结合起来,方便学生观看学习。

幕前幕后

在设计本次微课前,笔者思考了一个问题:在音乐课上乐器课是大班教学,一个班50名学生,一节课40分钟,老师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把乐器教学课堂质量和效率最大化?笔者发现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微课可以提高乐器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词弹唱时,笔者录制了微课视频。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获益良多,在课后学生纷纷表示,本节微课对他们学习乐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今后笔者会继续钻研微课制作,努力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课堂。

猜你喜欢

弦歌礼乐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跨时代的川大考古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题〈大江弦歌〉①》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