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03-09王琪
本刊记者 王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推动城乡生态建设均衡发展,推进百姓“身边增绿”,让森林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2004 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命名贵阳市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由此拉开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2016年1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2019 年4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2023 年4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新修订的《森林法》明确规定推动森林城市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这些都为我们持之以恒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森林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森林城市建设推进力度。
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 年)》,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将“科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加强森林城市动态管理”作为有序推进城乡绿化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明确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申请程序和管理举措。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设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监督考核,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专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落实建设措施,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20 年间,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版图不断扩大。国家森林城市从无到有、从几个到219 个、从贵阳一隅到31 个省区市全覆盖,不断发展壮大,为推进国土绿化、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世界城市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离《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 年)》中提出的,到2035 年建成300 个森林城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森林城市阔步走进了“美丽中国”新时代。森林城市建设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聚焦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生产生活环境、身边增绿、生态服务、增收致富等,切实用森林城市建设看得见的变化和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给一座座城市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森林融入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增加了城乡森林绿地面积,扩大了城市生态空间,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依托于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街头休闲绿地、绿道,人民群众走进森林、拥抱自然,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年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0%以上;年降水量400 毫米—800 毫米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年降水量800 毫米以上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同时,还要求注重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 米有休闲绿地等目标。
在森林城市创建中,各地通过多元方式推进城市增绿。北京市近年来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累计新增森林和湿地243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 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总规确定的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 种,陆生脊椎动物608 种,其中鸟类达515 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建成了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头片林,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 个,北京正式迈入“千园之城”。
北京成功创森,标志着北京有力夯实了生态空间,为市民的绿色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
新征程上,森林城市建设需要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推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