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分析

2024-03-09刘乐乐LIULele

价值工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变量

刘乐乐 LIU Le-le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蚌埠 233030)

0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将推动创新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不断激活新的发展应用、拓展新的发展业态、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落地落实不能缺少区域创新这一重要载体。区域的创新发展能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创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有很多学者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具体方面的发展着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张佩等(2022)在研究中指出新基建能够为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崭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重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许露元(2023)通过建立模型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且在东部和中部作用明显。对于其中的影响机制,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谢文栋(2022)从信息、资金和人才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张淑惠、孙燕芳(2023)从耦合协调的角度提出创新要素的集聚可以促进新基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许露元(2023)也从要素流动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孙倩倩等(2023)则从技术分工的角度阐释了数字新基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侯新烁、刘萍(2023)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可以从通过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增强区域创业活跃度促进城市创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数字新基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机制分析众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实证模型,试图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产生的影响,并从人才集聚的角度出发探究作用机理,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和内容。

1.2 研究假设

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凭借完善的互联网、基站等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人才之间的相互学习,节省交流时间,提升沟通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和创新成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形成完善的创新网络,提高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作的能力,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要素支撑,人才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活跃、最具有流动性的要素,人才的存量与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才集聚更容易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区域内对高质量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为区域创新提供有利的人才条件。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可以吸引人才聚集,使得数字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在此集聚。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为人才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人才集聚。由此看来,人才集聚可以为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假设2:数字基础设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人才集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 模型设定

2.1 研究模型

本文为探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建立以下基础模型(1):

其中,ln_IP 代表的是区域创新能力;Di 代表的是一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Contorl 代表的是控制变量的合集;Year 表示本文控制了时间趋势;ε 为扰动项。

为进一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建立模型(2)和(3)进行检验:

其中Mod 表示中介变量,在本文中代指一地区的人才集聚(ln_TG)水平。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模型(1)相同。

2.2 变量选取

2.2.1 被解释变量

在现有研究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大多使用两种指标,一是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例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等;二是利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一地区的创新能力。由于地区内发明专利最能代表一地区内的创新产出水平,所以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选取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ln_IP)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

2.2.2 解释变量

考虑到数字基础设施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参照潘为华等(2021)的做法,选取互联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包含移动电话)、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以及互联网域名数五个指标通过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期对一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Di)水平进行科学的衡量。

2.2.3 中介变量

参考已有相关研究的做法,本文选取人才集聚(ln_TG)作为中介变量,用地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的对数衡量。

2.2.4 控制变量

参考相关领域现有研究的做法,本文选取三个控制变量,分别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_pGDP),用该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衡量;政府支持水平(gs),用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水平在该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衡量;以及常住人口的城镇化水平(ur)。

2.3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11-2022 年全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剔除了西藏和港澳台。数据主要来自于《统计年鉴》、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时为避免数据间差距过大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对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以及相关控制变量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3 实证结果

3.1 基准回归结果

表1 第一列展示了基准模型(1)的实证结果,结果显示加入控制变量后,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代理变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上文中的假设1 得到验证。

表1 回归结果

3.2 异质性分析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划分规定,将样本中的30 个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由此来进一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表2 显示了地区异质性的检验结果。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的三个地区内系数都是正值,由此可见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都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在中部地区的系数值是最大的,东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小,可见在中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东部地区居中,在西部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最小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可能在于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相对稀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应的数字基础设施的相关支出可能会受到挤压,造成其建设暂时处于落后状态,致使其拉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有限;相较于西部地区,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较早、建设水平较高,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造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产生地区差异。

表2 地区异质性分析

3.3 稳健性分析

3.3.1 更换解释变量

考虑到互联网的建设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参照李云鹤、李杏(2022)的做法,将核心解释变量更换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数量(ln_uc),并将其取对数处理。回归结果在表1 第二列呈现出来,可以看出在解释变量更换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以后实证结果仍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且显著为正,可见数字基础设施仍对区域创新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3.2 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考虑到数字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对区域创新能力不会立即产生影响,其效果的产生有着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将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数字基础设施滞后一期(L.Di)以后重新进行回归,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稳健。检验结果在表1 第三列呈现出来。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将数字基础设施这一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后系数依然为正,在5%的显著水平上产生正向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后其仍然会对区域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3.4 机制分析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在进一步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的机制时引入了人才集聚(ln_TG)这一变量,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中介机制,检验结果在表3 呈现出来。从表3 第一列数据可以看出数字基础设施与人才集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数字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地区人才集聚,而且促进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表3 第二列数据可以看出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地区内人才的集聚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在1%的显著水平上与区域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来看,该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为区域集聚人才从而实现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假设2 得到验证。

表3 机制检验

4 政策建议

一是政府要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引导相关社会力量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东、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经济形势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需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三是制定人才政策,提供相应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生活环境,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本地人才聚集。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变量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