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4-03-09马英楠张盼良曾乐林唐课文

化工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十四五化工应用型

马英楠,张盼良,曾乐林,唐课文

(湖南理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0 引言

在“十四五规划”中,人才培养被视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各级政府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愈加重要。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对推动中国化工产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一环,也承担着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任务[1]。

然而,当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学与产业脱节、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2]。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十四五”规划下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第一,建立以产业为导向、以启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第二,建立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培训等,并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指导、评审等;第三,建立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1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化工专业应当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培养更符合现代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3]。

其次,化工产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4]。通过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的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随着“双循环”的提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转向内循环,这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更多适应内需市场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以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应对紧迫的人才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化工人才。

2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人才培养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缺乏实践性。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5],使学生无法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导致其在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可能无法解决问题或只能通过试错来尝试解决。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此外,缺乏实践性的教学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6]。当其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不能通过课本知识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同学生在学习速度、理解深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培养,从而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方向。

2.3 产教脱节

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产教脱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匮乏等问题[7]。在化工领域,由于产业发展较快,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给学生和高校带来很大挑战。

3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创新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和应用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聚焦实际需求和瓶颈问题,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抓手,勇于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和创造新机遇和新业态。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落脚点。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勇于实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另外,还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创新实践的经验。例如在交叉学科领域,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融合创新的育人平台与科研平台,不断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应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壁垒,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形成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完善学科交叉的同行评议制度和评价体系,包括评审专家选择、意见申诉、评委培训等制度,建立对交叉项目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甄别具有交叉科学研究特点且值得资助的项目。

3.2 建立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召开会议、开展调研等方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通过调研确定行业需求

为了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需要了解当前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协会等方式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3)联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组。通过合作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组成员,由学校和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符合企业和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4)联合编制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体系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编制,由课程体系编制组联合编制。在编制课程体系时,要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实际需要、符合行业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计整体思路

3.3 建立校企双向交流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交流机制是学校与企业间建立的一种双向互动运行机制,主要包含制度保障和组织运行两个层面。其中,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合作协议、合作计划、合作评估等;组织运行主要包括教师到企业实习、培训等,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指导、评审等。

(1)坚持“合作双赢”理念,构建“双向互动”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首先,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内容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校企共同研究机制,推动教学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最后,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通过实习、见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人才输出渠道。

(2)建立“双向引进、双向互聘、双向培训、双向服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校企之间、学生与岗位之间有效对接。

双向引进意味着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应互相引进,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到校任教或兼职指导学生实践,推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同时,高校师生也应积极交流、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提供实践基础。

双向互聘指高校应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实现产学研紧密衔接。通过与企业的联合研发,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应用成果,进而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和科研中。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的联合研发项目,获取高校研究成果和人才支持,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双向培训指高校开设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培训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员工到校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让企业员工与高校师生共同交流和学习,拓宽员工和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双向服务指高校应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转移等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和技术创新中的问题,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就业岗位、科研经费等资源支持,帮助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校企合作机制运行中,应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

(3)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开放灵活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企业专家可以到校进行教学,学校也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企业实践中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在打造双向交流机制过程中,落实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双师型”教师在校企之间交流轮岗,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等指标,强调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并培养与之匹配的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定期举行交流会,交流教学内容、实践经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推动校企共同发展。

4 结语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十四五”规划下的必然需求。“十四五”规划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十四五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