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之脉

2024-03-09陈忠实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祖屋村人白鹿原

陈忠实,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以及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其中,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幅幅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仅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有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五十余里路程,步行,我十三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今高陵区)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正在写作《白》书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五十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我不止一次劝告女儿和女婿,别太着急了,孩子三岁还不到,你教他认什么字嘛?他现在就应该吃饭、玩耍,甚至捣蛋,才符合天性。女儿和女婿便说現在人对孩子智商如何如何开发,及至胎儿。我便把我赌上去:你爸爸八岁才上学识字,现在不光写小说当作家,写毛笔字偶尔还赚点儿润笔费呢!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我供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然而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

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猜你喜欢

祖屋村人白鹿原
在祖屋门前
毛春山:让韶山村人过上更美好生活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岳流波
祖屋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祖屋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
称谓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