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可落雨,也可生花
2024-03-08梧桐
梧桐
在接触文字投稿前,大一的我面对报刊亭上摆放的杂志,总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作品能刊登在杂志上的,一定是语文成绩特别好的人。
我读高中时没有好好听语文课,但很喜欢看阅读理解的文章,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绝美的描写。下课时,我会偷偷拿出一张白纸,断断续续地写着自己的感悟。写完后,自我欣赏一下,突然又觉得没什么用,就把纸扔进垃圾桶。
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拿出一张试卷,说我是考得分数最高的。我愣了,扭头看着其他同学一脸不相信的样子,我的脸突然火烧般的红了起来,觉得不应该是我。没想到,语文老师非常欣赏我的作文,我把头埋得越低了。
当思绪渐渐收拢,我望着网上的征稿启事,一开始觉得自卑,后来转念一想:这有什么好自卑的,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
从那之后,我不断去网上了解投稿要求,如标点符号要用得对,语句要通顺,文章要有内涵。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一直看资料,一直补充标点符号的知识。
我非常喜欢季羡林的《悲喜自渡》,里面讲述了他与养的猫“咪咪”的故事。咪咪感觉自己要离开了,所以会悄悄跑到季羡林不在的地方,让他永远找不到。这看得我心都在疼,季羡林先生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可爱的咪咪,我也深陷这样的文字里而半夜不睡,试图找一个心静的时刻,抚慰自己疲惫的内心。
在经历三十次邮箱投稿失败后,我有些沮丧。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知识窗》编辑的回复,表示我的文章虽然没有过审,但有一定的亮点,希望可以加我为QQ好友沟通改稿,于是我鼓足信心加了编辑。从那之后,我认识了两位非常好的编辑,其中一位更是亦师亦友,她鼓励我要多研读杂志。我仍记得在那个冬天,穿着薄薄外套奔向驿站取订阅的杂志时的心跳。从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开始,如何表达友情、亲情,如何描写那些发生的故事、字词间情绪的变化、故事背后温暖动人的闪光点,我一一记下,暗暗下定了专心研究杂志的决心。终于在某个半夜,我写出了一篇稿件,并成功登上《知识窗》杂志校园窗栏目。
当杂志寄到我的手中时,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知道,這篇稿件的背后,是无数次仔仔细细的琢磨、逐字逐句的推敲。写到坎坷处,我甚至必须停下来缓一缓,等休息好了再继续改正,让不成熟的稿件更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摘抄和看书成为我每日的输入方式。
从那之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写好一篇稿件,必须反反复复地打磨后,才会发给编辑审稿。渐渐地,我发现编辑改动的地方越来越少,甚至只有一些标点符号的改正。我终于进步了,不再那么自卑,也更加热爱写文章了。
之后的我总爱在夜晚拿起一张白纸,再拿起一支笔摘抄喜欢的句子,总是会时不时笑笑。笔尖划过纸张,就像雨滴敲打在瓦砖上,点滴在心头,荡起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舒心的水声,真的很美好。
我非常喜欢这样落笔生花的过程,就像只要想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我一闭眼,就会想起他笔下那关于雨的世界,是那样一个舒心又朦胧、清冽又甘美的世界。
笔可落雨,也可生花,更可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世界。
(作者系衡水学院动画专业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