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钓法(十一)

2024-03-08沈禹羲

垂钓 2024年1期
关键词:钓法鱼钩七星

沈禹羲

标豆的大小、形态,以及标豆之间距离等细节差异,都会对我们观察标相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个钓鱼人都应善于总结适合自己的观标方法,从而在垂钓之路上越走越远,游刃有余。

如何判断是否中鱼,怎样知道水下大概有什么鱼种,这离不开我们对标相的分析。对于玩传统钓的垂钓者而言,把握好浮标传递的每个信号至关重要,像“顶、点、停、顿”等标相都是常见的鱼口信号,我们在垂钓时需要快速拿定主意,以便抓住最佳提竿时机。

顶标

顶标,顾名思义,就是标豆上顶。该标相在使用七星标朝天钩时最为常见,无论是钓鲫鱼还是钓鲤鱼,都极易出现。因此,顶标也常常被钓鱼人称作“最漂亮”或“最正经”的标相。根据经验,只要标豆轻微上浮,就可以判定为有鱼正在吃饵,因此,把握提竿的最佳时机和“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若水面出现顶标标相,就说明水下的饵料已经被鱼吸入口中。以钓鲫鱼为例,朝天钩在水底静止不动时,所有标豆也不动,当鲫鱼吸食虫饵时,上层标豆开始晃动,当鲫鱼将水底的饵料全部吸入口中,再起身向上时,鱼钩离开水底,上层的标豆逐渐上浮,整个过程上下同步。

原则上,上顶一粒标豆即可提竿中鱼,上顶两三粒还有机会,顶得太多就不一定能中鱼了。因此,扬竿要及时,如果分神了就会错失良机。有时因鱼竿太长,人离得太远,或钓点“走水”导致目视不清,标豆顶上来四五粒才提竿,这是非常容易跑鱼的。

我们在实钓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仍以钓鲫鱼为例,假设有一条半斤以上的大鲫鱼咬钩,因大鱼行动比较迟缓,嘴巴上下开合的速度不快,所以标相是标豆缓慢上顶。反之,小鲫鱼游动和进食都非常迅速,标豆上顶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在遇到标豆快速上顶时,我们就要及时扬竿,若遇到大鱼缓慢顶标,我们则可以稍微缓一缓,等它吃“死口”,比如可以在上浮半个标豆的过程中开始抓口。

每个人的施钓习惯不同,有的人会把标豆间距拉得很大,有的人则将浮豆排列紧密,这也是影响标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习惯上,我们可以把每两粒标豆之间的距离调整为3~6厘米,最好不超过10厘米。

以钓2两重的鲫鱼为例,当七星标标豆间距较小时,鲫鱼开始吃食并起身向上,会一下子向上推一到两粒标豆,这时提竿效果最佳;当七星标标豆间距较大时,标豆上顶速度变慢,上顶半粒到一粒时就得提竿。

出现顶标标相时,如果提竿不及时,导致三五粒标豆慢慢地浮上来,跑鱼的概率就会加大,等到鱼完全吐出吸入口中的鱼钩后,顶起的浮标又会沉入水中,一个从中鱼到跑鱼的完整标相变化流程完整上演。

提竿刺鱼后,朝天钩倒刺扎入鱼的上嘴唇形成“正口”(即鱼钩处于鱼的上颌骨中间位置,受力均匀,不易跑鱼),正口中鱼后,随着遛鱼过程的进行,基本上就形成了“死口”,这时如果放下鱼竿,鱼一般还会挂在钩上。

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打空的现象,即明明看到顶标,且动作很漂亮,提竿却没能刺中鱼。这种情况大多是钩大鱼小造成的,如鳑鲏、麦穗一类鱼快速顶标,提竿往往难以刺中。

当然,提竿也不是越早越好,抓口太快也容易打空,至少要等鱼把饵料吃进嘴里,浮标确实上顶时再提竿。

部分钓友习惯使用双钩七星标线组,这种线组有利有弊,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标相,大多数传统钓爱好者还是习惯使用一钩一线的传统线组。

黑標

很多玩台钓的钓友都知道,台钓的立标会出现下顿动作,直至完全没入水中而形成“黑标”,其实传统钓法的七星标同样也会出现黑标。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鱼种丰富,很多鱼种咬钩都会造成黑标,例如鲇鱼、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种,青鱼、草鱼、鲤鱼、罗非鱼等大中体型鱼种也容易制造黑标。在这些鱼种中,有的会制造纯黑标或大顿口,有的除了制造黑标,也制造顶标。

有经验的垂钓者能通过黑标标相的差异大致判断出咬钩之鱼的大小或是否为小杂鱼。比如,当餐鲦、麦穗、鳑鲏等小型鱼咬钩时,台钓的立标会快速下顿,传统钓的七星标则通常会一顿一顿地向下沉,“黑”得不够彻底,中途还会出现一些小顶标。这是钩上的蚯蚓较长或者饵料块偏大,小鱼不能一口吃下造成的。

鲤鱼是一种能制造顶标和黑标两种标相的中大型经济鱼类,其口部位于鱼头的前下方,在吮吸酒米窝料时习惯“涮饵”(涮饵是指鱼在进食的过程中对食物反复进行试探,并快速吐出的行为),此时若吸入蚯蚓,则容易黑标,有时也会出现标豆小幅下行又即刻停止不动抑或是缓慢下行直至黑标的情况,这些标相均在提示我们可能是鲤鱼正在咬钩。

再看黄颡鱼,它嘴巴大且靠下位,弧形,采用传统钓法钓到它时,大多表现为黑标,但由于该鱼体型较小,故往往“黑”得不够彻底,你能明显发现一粒标豆下沉,出现一个大顿口,且不一定是垂直下沉,也可能是一边向下沉降一边向前移动,速度可快可慢,并不固定,因鱼体大小而异。

鲫鱼咬钩就很少出现黑标了,它们吃食后习惯抬头造成顶标,只有少许个体吞饵后逃跑造成黑标。

另外,一些七星标加双钩的线组也能出现黑标,表现为缓慢多次下顿,每次一到两粒标豆。

運气好时遇到甲鱼咬钩,它们在黑标的同时会带着整个线组往前走,身后留下一道长长的水泡痕迹,这倒是和鲤鱼、鲢鳙吃食泛起的“葡萄”水泡有些相似。

此外,鱼体蹭线也会一下子黑标,人们会看到被钩子挂住鱼鳍或者鱼腹的鱼被提上岸来。

总之,黑标并不是传统钓法的主要标相,在日常钓小溪河沟时,它大多被判定为杂鱼标相。

抖动

七星标在水面点动或轻微晃动都可视作抖动标相,制造该标相的鱼种较多。

当水面的标豆点动时,说明水下有东西在拖拽线组,不排除是小龙虾或大闸蟹夹住了蚯蚓,此时提竿会有惊喜。这些淡水甲壳动物往往智力不高,抓住鱼饵便不松开,我们只要不是用力过猛,一般都能将其钓获。

当然,也有可能是虾虎鱼一类的小杂鱼啃咬蚯蚓。以子陵吻虾虎鱼为例,它体型很小,长度仅五六厘米,每次咬钩动作都不大,当蚯蚓被吞食时,钓鱼人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子陵吻虾虎鱼分布很广泛,几乎遍布全国,也被称作“趴地虎”,它们经常将朝天钩上的蚯蚓咬得只剩半截,每咬下一截蚯蚓段儿,水面的标豆就会点动一下。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这种底栖小鱼摄食频率会明显增加,它们会主动对蚯蚓、红虫发起进攻。对此,我们可以换一个新钓点或改用商品饵料来改善鱼口,防止肉食性小鱼闹窝。

一些小个体的“麻将鲫鱼”除了制造常规的顶标标相外,也会制造抖动标相,这是鱼儿体型偏小、衔饵后难于吞食及游移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大钩换成小钩,将整条蚯蚓掐掉一半再使用,以便小鲫鱼可以快速、顺利地吞下鱼饵,实现顶标。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做调整,试着搏一搏,等标豆抖动三四下再提竿,若抖动几下突然不动了,说明鱼钩很可能已经被吞下且鱼正在悬停。

国内外有很多新奇的线组,其中一些就搭配着大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延迟提竿。这多多少少有点儿拼运气的意味,但等上一会儿,待鱼把钩子吃得更彻底些再提竿,确实能够提高中鱼成功率。

悬停

所谓悬停标相,即一些中上层鱼种进食后习惯保持不动,导致标豆不能正常下沉、悬停于水面的标相。

这种标相多为鲌类制造,例如在全国分布较广的红鳍原鲌,这种鱼能适应各种水下环境,无论是在宽阔的江河还是在水草茂密的沟渠,都可以正常生长。春季万物复苏,它们也开始主动摄食,此时我们在草洞处放下蚯蚓,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若标豆缓缓没入水中,无异动,鱼钩顺利到底,说明这轮操作并未引起红鳍原鲌的注意。若是一两粒标豆下沉后突然不动了,说明鱼钩很可能已被吞下,给人一种鱼钩落到水草上没沉底的假象。

抓这类标相钓上来的鱼往往咬“死口”或吞钩非常深,尤其红鳍原鲌这种嘴大的鱼类,常把鱼钩吞至喉咙深处,难以取下。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取钩器,假如没有,也可代之以一节小树枝进行取钩。

截口

所谓截口,即尚未沉底的钓组被鱼儿快速拖走。如果说悬停标相是鱼儿“温柔相待”,那么中途截口就有些“简单粗暴”了。不过,这两种标相实则属于同一类型,皆因钓组未到位而产生。

常见的餐鲦、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青梢红鲌(达氏鲌)都善截口,它们习惯在鱼钩落水的一瞬间咬钩,并将漂在水面的全部标豆带向远处。这时,我们不要操之过急,先让鱼带着线组跑一段距离,确定咬实了再提竿,以防鱼吃钩不牢,中途脱落。

为了提高成功率,除了常规施钓外,我们也可以有意拉大标豆之间的距离,以延长标豆的下沉时间,然后让标豆平躺于水面,以适当幅度向一侧拉拽,鱼钩到底后重复该操作,直至中鱼。这与路亚钓法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

现在市面上甚至有专门钓这些顶层鱼的线组,其中属餐鲦专用钓组最为丰富,五花八门。

另外,像草鱼、赤眼鳟这种能制造顶标、黑标等多种标相的鱼种也会中途截口,在水草丛中带钩游窜,我们要注意尽量不要让鱼线缠绕障碍物,以免跑鱼。

还有部分钓友直接钓半水,让鱼钩一直在水体中层来回漂荡,随波逐流,看有没有鱼前来截口。这种拼运气的钓法在鱼塘黑坑更易丰收鱼获,若用于野钓,只能选择中上层鱼或杂鱼较多的水域才有效。

标豆的大小、形态以及标豆之间距离等细节差异,都会对我们观察标相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个钓鱼人都应善于总结适合自己的观标方法,从而在垂钓之路上越走越远,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钓法鱼钩七星
金色的鱼钩
HERA钓技揭秘
七星湖
HERA钓技揭秘(二)
看不到鱼钩的鱼
风的魔术师
——驭风初起
黑水钓事
——老东北的民间钓法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