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对美“去风险”,开始了

2024-03-08辜学武

南风窗 2024年5期
关键词:尔茨欧洲人北约

辜学武

“去风险”是欧洲人发明的概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两年前觉得美国鼓吹同中国搞“脱钩断链”不切实际,欧洲跟不上趟,建议华盛顿退一步,不同中国全面“脱钩”,而是把同中国的合作和联结程度降低到无法让北京“卡脖子”的程度,美其名曰“去风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年后的今天,欧洲人开始发现,“去风险”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到美国人身上。 2月中旬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表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意识到,欧洲未来最大的安全风险可能来自自己最亲密的盟友美国。

这种思维的变化产生于对美国内政博弈白热化的担忧。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日前在一场竞选活动中的“真情流露”,更加深了许多欧洲人对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是否“靠得住”的怀疑。

“一级风险”特朗普

特朗普宣称他曾经对一位欧洲大国的总统“直率地”表示,他要是赢得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重回白宫,他不会动用美国的军队去保护那些不愿在军备上花钱的欧洲盟友,相反,他会“鼓励俄罗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言下之意,即使俄罗斯武力攻击欧洲北约成员,他领导下的美国也会“无动于衷”。

从欧洲的角度讲,这是对北约的背叛,對美国自己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的否定。北约成员国的“军事互助”义务涵盖北大西洋两岸的北美和欧洲大陆,欧洲有战事,美军必须出手相救,否则就是违约。

欧洲国家,包括刚刚放弃了几十年的中立政策的芬兰和瑞典,之所以愿意加入这个防卫组织,就是因为这个组织的条约有一个非常诱人的条款。条约的第五条规定,北约视任何对一成员国的武装进攻为对所有成员国的进攻。进攻发生将立即启动所有成员国对被攻击成员国的“军事援助”义务。

特朗普的表白让欧洲人立即意识到了把欧洲的安全完全“押宝”在美国身上的巨大风险。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约瑟普·博雷利就公开地点明了这一点,他向媒体表示,“北约不能依赖美国总统的心情而运作,今天有,明天没有”。

言下之意,完全依靠美国承担的北约义务来保护欧洲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风险,因为欧洲无法左右美国总统人选的变化,更无法左右他们心情的变化。这也就是当今欧洲政坛的主流希望亲北约的拜登获胜、恨北约的特朗普败选的主要原因。

危险的俄乌战争

事实上,欧洲人早在特朗普“口出狂言”之前就已经悄然布局,为美国一旦不愿或无法再继续为欧洲的安全“两肋插刀”做准备。这一点,欧洲在防范美国退出或终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乌克兰虽然不是北约的成员,但欧洲的大部分北约成员国都认为乌克兰是在“为欧洲而战”,大有“唇亡齿寒”之情结。知晓这一点,才能理解欧洲为什么即使在美国国内出现动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援乌。

乌克兰战败是欧洲人不能接受的。即使是在战争爆发之前还对普京抱有幻想的朔尔茨和马克龙也变得更加强硬。绝不能让普京的俄罗斯赢得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了欧洲几个大国的既定国策。

完全依靠美国承担的北约义务来保护欧洲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风险,因为欧洲无法左右美国总统人选的变化,更无法左右他们心情的变化。

为什么欧洲人如此担心俄罗斯在这场21世纪的首场大规模的战争中胜出?对于这个问题,朔尔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他满脸严肃地向几百名在座的政治家、军人、外交官、学者和企业家抛出了一个问题。“战争开始两年后,我们都必须问自己:我们是否做了足够的事情来向普京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我们将长期坚持下去”(We are in for the long haul)?”

他进一步追问: “当我们现在都清楚地知道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意味着什么时,我们不禁要问: 我们做得够吗?”他警告,俄罗斯如果在这场战争中胜出,则意味着“乌克兰作为一个自由、独立和民主的国家的终结,我们的欧洲和平秩序被破坏,《联合国宪章》将出现自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动摇”。

按照朔尔茨的判断,如果俄罗斯赢得这场战争,则意味着鼓励“依赖暴力来解决冲突,届时我们必须付出的政治和金融代价将比我们今天和未来支持乌克兰的所有成本高出许多倍”。

最后一句话道出了朔尔茨真正的担忧:如果不阻止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取胜,欧洲将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欧洲未来的安全格局将由一个更加自信的俄罗斯主导;倘若乌克兰被制服,欧盟乃至整个老欧洲和新欧洲都将颜面扫地,一蹶不振,俯首称臣。

正是在这种心理背景下,特朗普的“抛弃欧洲论”对于对美国始终抱有幻想的欧洲人来讲无疑是一颗震撼弹。有美国的军事支持和安全保护,俄罗斯是无法称霸欧洲的,这一点欧洲人坚信不疑。

撑住乌克兰

然而,如今欧洲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乌克兰有可能成为美国两党内斗的牺牲品。欧洲人强烈地担心,一旦美国“退群”,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这个仗怎么打,谁来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毕竟到目前为止,美国是乌克兰的最大援助国。军事上,拜登政府是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坚定支持者。按照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的说法,美国在过去两年里每年都对乌克兰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军援,加起来4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德法英三个欧洲大国对乌军援的总和。

然而,拜登政府的新援乌预算在美国国会受阻。受特朗普操纵的共和党阻止进一步向战争和危机地区提供数百亿美元援助的意志,远远超过了以拜登政府为首的民主党人的估计。

国会的强烈抵制不仅让拜登政府感到沮丧,而且也让乌克兰政府感到忧虑。泽连斯基的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就已经发出警告,如果华盛顿拒绝(继续)提供援助,乌克兰将面临对俄罗斯的失败。

对于欧洲来讲,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那一步。毕竟亲乌克兰和挺北约的拜登政府还在台上,特朗普也不一定能赢得今年11月份的大选,乌克兰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那一步。

然而,在安全问题上过度依赖美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这个共识似乎在欧洲已经形成。法国人一向主张强化欧洲的“战略自主”,就是想降低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期以来犹犹豫豫的德国有向法国靠拢的迹象。至少开始反思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一向把欧洲的安全更多地寄托在美国人而不是法国人身上的朔尔茨也开始展现出强烈的对美“去风险”意识。

他说,“无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如何结束,无论大西洋两岸即将举行的选举结果如何,有一点是绝对明确的:我们欧洲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更加关心我们自己的安全。”

对美国“去风险”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为了防范美国终结对乌援助的风险,欧洲的三个核心国家英国、德国和法国已经在今年分别同乌克兰签订了双边安全协定。

1月,英国首相苏纳克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达成安全协议,伦敦承诺在2024至2025财政年向乌克兰提供25亿英镑的军事援助。这虽然只是美国援助的一个零头,然而意义重大,给“去风险”带了一个头。

2月1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与泽连斯基在柏林和巴黎签署双边安全协定。形成乌克兰的背后整整齐齐地站着三个欧洲大国的态势,其中有两个是拥核国。

法国在协定中承诺,本年度向乌克兰提供价值高达3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把法国2023年的对乌军援提升了42.85%。马克龙自己透露,2022年法国政府为乌克兰提供了17亿欧元的军事援助,2023年则为21亿欧元。与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更大。柏林向基辅承诺,在2024财政年度提供总价值为71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这意味着乌克兰今年将从德国得到多于2022年3倍多的军援。

特朗普的“抛弃欧洲论”对于对美国始终抱有幻想的欧洲人来讲无疑是一颗震撼弹。有美国的军事支持和安全保护,俄罗斯是无法称霸欧洲的,这一点欧洲人坚信不疑。

军事援助只是欧洲援助乌克兰的一部分。朔尔茨透露,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对乌克兰提供了900亿美元的各种援助,另外加上刚刚通过的500亿欧元援助计划,未来几年欧盟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总额将直逼1500亿欧元。

以签订双边安全协定的方式来保持外部资金持续流入乌克兰,这看来是欧洲面对摇摆不定的美国“去风险”的主要方式,预计更多的欧洲国家会效仿德英法随后跟上,25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表态将加入这个“去风险”的行列。

这些双边安全协定对乌克兰来讲是一颗定心丸,万一美国援助消失之后,资金链不至于突然断裂,否则基辅政权会孤立无援,除了投降别无选择。对俄罗斯来讲,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欧洲即使在美国撤退的情况下也会全力以赴支持乌克兰抵抗到底,不仅是为了乌克兰,也是为了欧洲。

德英法联手向普京表明,俄罗斯不能指望欧洲会抛弃乌克兰,即使美国因为某种原因退场;恰恰相反,莫斯科面对的将是一个与俄罗斯抗争到底的歐洲,无论这场战争打多久,欧洲都会奉陪到底。

朔尔茨在慕尼黑撂下狠话: “不会有一个基于俄罗斯意志的强制性和平,因为我们不允许它出现。”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欧洲人希望俄罗斯人和美国人都能听懂的信息:不要幻想在欧洲人的背后搞“越顶外交”,以牺牲乌克兰的领土和欧洲的地位为代价换取美俄之间的利益平衡。

这事实上也是在告诉特朗普,欧洲已经不是以前的欧洲,俄乌战争不是美国总统同普京达成一个什么交易就能搞定的。特朗普曾宣称,如果他重新上台执政,不出24小时,俄乌战争就会寿终正寝。

对于这个风险,欧洲明显地已经觉察到,“去风险”的大幕已经拉开,好戏还在后面。

猜你喜欢

尔茨欧洲人北约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走向北约?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状元秀 马克尔·富尔茨
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选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