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际支持背景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
——以深圳公共住房为例

2024-03-07陈春一

南方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服务设施住房

陈 珊,刘 嘉,陈春一

1 研究概况

1.1 深圳老龄化及保障性住房建设背景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我国社会结构整体面临人口老龄化冲击与挑战的大背景下,不同区域和城市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存在较大差异。随迁老人问题成为深圳当前面临的重要老龄化问题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深圳市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94.07 万,其中户籍老年人口35.9 万,非户籍老年人占比超过60%。非户籍老年人大都为随子女来深的老年人,在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家庭组织模式中,老年人扮演了重要的家庭照料角色[1]。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深圳加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2021年3 月《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成为深圳养老服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2]。在城市各项福利与户籍制度挂钩的情况下,非户籍老年人需求往往被忽略。大量“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居住支持环境需求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挑战[3]。

社区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的载体,社区服务及其支持设施配置是否适应老年人需求是决定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关键[4]。公共住房居民是对社区服务设施依赖性最强的群体[5]。社区服务设施对于公共住房老年人更为重要。巨大的住房需求下,深圳自2010 年以来加大了各类公共住房供应。深圳公共住房主要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6]提出,到2035 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共170 万套,其中各类公共住房占总量60%左右。深圳公共住房家庭主申请人主要为在深工作的中青年群体,老年居民以非户籍的随迁老年人为主体。研究团队自2019 年至今对深圳公共住房老年人进行调查,在获取超过600 份样本中,近90%的老年人是非户籍的随迁老人,为家庭提供如照料子女生活,照看孙辈等代际支持服务。深圳公共住房套型面积较小,老年人大都与子女共同居住,居家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公共住房的老年人生活更需要与社区链接,从社区层面得更多的联系和支持。深圳与其他城市公共住房老年人口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南京等城市公共住房,老龄化程度高,高龄老年人占比较大[7,8];广州公共住房老龄化程度高于普通住区,且部分住区承担独居、孤寡、残疾老年人的集中居住功能[9]。如何针对深圳公共住房老年居民较为特殊人口特性,进行社区服务设施适老化配置,亟待深入探讨。

1.2 相关研究概况

代际支持一般来说是指上下代际在经济上的互惠、生活上的互助和情感上的支持情况,以及共同分享生活体验和生活资源的过程[10]。本研究主要关注向下代际支持,即老年人积极支持成年子女,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照看孙辈、精神鼓励等[11]。随迁老年人主要指为了帮助子女照料家务、照看孙辈等原因,离开原来的城市/农村环境,随子女来到城市居住生活的老年人[12]。当前对于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相关研究主集中在社会学、人口学等领域,主要为城市适应性、社会融入、健康等方面研究[13,14]。随迁老年人具有女性多,低龄化等特征,居住空间相对紧张,交际范围变窄。应多关注这部分老年人,理解并支持其融入社区[15]。近年来,对于提供代际支持的老年人研究在人居空间环境领域得到拓展,如关注老年人携孙行为的公共空间环境需求[16,17]、随迁老年人休闲空间、居住空间需求[18,19]等。代际支持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方面尚缺乏针对性的探讨。

适老化社区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部分[20]。当前老年人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受到学者们重视,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类型、功能体系及功能配置等方面得到较为广泛探讨[21-23]。面向老年人日常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更多关注。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相关研究往往将老年人看做整体。如何静等[24]对西安居民养老生活关联设施需求调查显示,居民最为看重的设施为综合医院、农贸综合市场、老年餐厅、广场等。近年来以年龄、步行能力等分类方式的细化研究增加。魏维[25]指出不同年龄老年人养老设施存在差异,65 岁以上老年人认为养老设施、户外活动场地、医疗保健设施和小学、幼儿园等社区教育设施非常重要。李敏等[26]从步行能力差异视角进行调查显示,老年人对菜场、公园绿地、诊所的需求高,步行能力强的老年人菜场使用频率高,诊所及绿地则随着老年人步行能力降低使用频率增加。

由于居民经济水平、居住条件、家庭结构、自身属性等差异,公共住房居民对于社区服务设施需求有别于普通住区,偏向于高纯度公共产品及平价运营的社区服务设施[27,28]。不同城市公共住房老年居民社区服务设施需求均存在差异。上海保障性住房老年居民对于老年设施需求较大,对教育设施需求低[29]。广州保障性住区老年人需求最大的设施为超市及菜场、药店、公交及地铁、老年活动中心等。广州空巢老年人对于社区公共食堂、托老所的需求明显高于有子女合住老年人[9]。石家庄边缘区保障性住区老年人居民使用频率最多的为菜市场、活动中心、饭店、商店、诊所等[30]。

在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相关研究中,需求表征方法主要包括主观需求、使用频率、到达公共服务设施时间耐受性等。林文洁等[31]采用主观需求的方式对居家养老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邵磊等[32]从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设施到达时间的耐受度等两个方面居民需求进行分析。李敏等[26]构建重要性—使用频率—可达性的需求模型探析老年人设施的主观需求、使用频率、组合使用、步行可达性等需求特征差异。多维角度的需求调查能够了解居民对于设施的需求,从而为设施的供给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居民都为随子女来深并提供代际支持的特性,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从重要性-使用频率-可达性需求三个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分析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的使用的时间规律及出行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的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从多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及空间使用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适老化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能够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积极老龄化建设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深圳公共租赁住房老年人日常使用的社区服务设施。基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33]对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34]对配套设施的分类,结合既有研究对于老年人常用社区服务设施的选取,以及前期调研获悉深圳公共住区老年人承担了接送孙辈等代际支持工作而对于教育设施使用较多的现状,本研究选取5大类19 种社区服务设施作为本次调研的对象,具体包括:

(1)S 商业服务设施:S1 早餐店,S2 餐馆,S3 甜品咖啡店,S4社区食堂,S5超市及生鲜店,S6农贸菜市场,S7 便利店、日用品店、S8 药店,S9 理发店,S10 母婴商店,S11 鞋帽服饰店,S12 电子产品维修店,S13 快递点等;

(2)W 文娱设施:W1 社区活动场地,W2 社区活动中心;

(3)J 教育培训设施:J1 幼儿园,J2 小学,J3 培训班;

(4)Y 医疗设施:Y1 社康中心,Y2 综合性医院,Y3 牙科、中医等小型诊所;

(5)F 福利设施:F1 社区型日间照料中心,F2 大型养老机构。

2.2 调查案例选取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5 min 及10 min 生活圈居住人数及住宅套数规模,将住区分为中型(约为1500-4000 户)及大型(4000 户以上)。研究对深圳2012-2021 年建成176 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进行梳理,套数超过1500 套的大中型住区有38 个。这38 个住区提供了深圳70%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元。研究根据大中型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区位、建设规模,设施完善程度差异,选取其中6 个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包括深康村(福田区)、龙海家园(南山区)、羊台苑、海安苑(宝安区)、和悦居、金穗花园(龙岗区)等。典型案例选取能够反应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分布全市各区,并以宝安、龙岗等原关外区域居多的特征(表1)。

表1 调查小区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公共住房公共设施的供给,深圳公共住房基本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要求,完善周边的交通、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配置标准按照普通住区标准进行。本次调研案例基本配置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但存在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综合医院配置较少,福利设施配置较为缺乏的状况。调研案例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数量与距离存在一定差异,龙海家园、羊台苑、深康村等项目自带一定规模的商业及教育设施,区位条件相对较好,周边配置也较为完善;和悦居及金穗花园项目配建了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与周边区域共享;海安苑自带配套设施较少,周围设施尚待完善(表2)。

表2 调研案例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现状

此次调研所选案例配置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占比较大(表1)。实地调研及与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访谈获悉,公共租赁住房老年人数量与住区套型配置紧密关联。按照当前《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35]一室户面向单人配租,一室一厅面向2 人家庭配租,两室一厅面向3人家庭配租,三室一厅面向4 人及以上家庭配租。由于当前深圳公共租赁住房配租主申请人大都为中青年群体,而在配租面积与户籍及居住证挂钩的申请条件下,大多提供代际支持的非户籍老年人并未被计算在内,因此公共住房配租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3~4 人家庭大都为有1~2 个小孩的家庭。包含老年的实际居住人数为4~6 人。以住区中50%的家庭住户为有1 位老年人粗略估算,本次公共住房调研案例老年人占比约为10%~20%。

2.3 数据获取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随机采访所选取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中的老年人。调研首次于2022年1~3 月进行,2023年7 月进行了补充调研。共计在龙海家园、羊台苑、深康村、和悦居、海安苑、金穗花园等6个小区发放300 份问卷,有效问卷278 份。问卷内容包括1)老年人家庭基本情况;2)社区服务设施使用需求、重要性需求、可达性需求等;3)老年人工作日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活动日志;4)使用满意度及存在问题等。在设施使用活动日志基础上,采用非参与性环境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工作日“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

2.4 调研样本基本特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 岁以上人群为老年人。结合我国老龄化具体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50~59 居民退出职业劳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的群体,承担照料成年子女及孙辈的工作。本次调研将上述居民纳入对象人群,并将公共租赁住房主申请人年龄占比最多的21~49岁居民归为中青年群体。

在本次调研所获有效样本中数据详见表3、4。调研的老年人样本呈现如下特征:1)女性居多,女性占总体样本61.65%,与社区观察到比例相仿,这与女性老年人更多的对家庭进行家务劳动及照料孙辈相关;2)非户籍随迁老年人为主,高达88.83%的老年人随子女来深,非户籍占比高达90.29%;3)老年居民收入偏低,仅8.74%老年人每月收入超过5000,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为主;4)低龄、健康老年人居多,26.70%被访者为50-60 岁,58.74%为60-69 岁,82.04%的老年人自评身体健康;5)家庭结构来看,三代共同居住的4~6人家庭为主,占比超过92%;6)家有学龄前儿童、小学阶段儿童占比较大,31.71%的家庭有0~3 岁儿童,42.24%的家庭家中有幼儿园阶段儿童,39.81%的家庭有小学阶段儿童;7)大多数老年人需要承担家务及照看小孩,仅14.56%的老年人表示无需提供代际支持(表3)。

表3 调研样本情况

对老年人各类设施满意度进行调研,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对满意度进行赋值,“-2”非常不满,“-1”不满意,“0”一般,“1”满意,“2”非常满意。调研显示,老年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总体满意度为0.85,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各分项设施满意度均低于总体满意度,可见居民对于各项设施仍有期待改善较大空间。满意度最高的为J 教育设施0.6,其次为医疗设施0.31,S商业设施满意度为0.17,W 文娱设施满意度为0.15,最不满意的设施为F 社会福利设施,为-0.05(图1)。

图1 社区设施现状满意度

养老意愿调研显示,63.1%的老年人表示要回老家养老,18.2%的老年人表示希望居家养老(与子女合住);12.4%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与子女就近居住);仅有2.0%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5%的老年人表示愿意机构养老。访谈获悉,尽管不少老年人希望养老生活儿女能够相伴左右,但由于在深圳公共住房面积较小,三代居住存在较多干扰;老年人对于老家的依恋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加上养老福利、医疗保障与户籍挂钩的制度下,老年人难以在深圳获得优质的医疗及养老福利等现实因素影响下,老年人选择回老家养老占比较大(图2)。

图2 老年居民养老意愿

3 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

从重要性需求-使用需求-可达性需求三个方面探析老年人社区服务服务设施需求特征。采用主观重要性评价,表征老年人设施重要性需求;通过使用频率表征老年人对设施使用需求大小;通过设施步行的最大容忍时间反映老年人可达性需求。

3.1 设施的重要性需求

对设施的主观重要性进行评分。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法对重要性进行赋值,“-2”非常不重要,“-1”不重要,“0”一般,“1”重要,“2”非常重要。

调研显示,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余各类设施中均有老年人主观评价重要的设施,如商业设施中的S5 超市及生鲜店、S6 农贸菜市场、S13 快递点,文娱设施中的W1 社区活动场地、W2 社区活动中心,教育设施中的J1幼儿园、J2 小学,医疗设施中的Y1 社康中心、Y2 综合性医院等。老年人对于F1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F2养老机构等社会福利设施重要性评价一般(图3)。

图3 社区服务设施重要性评价

3.2 设施的使用需求

对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频次进行调研,并进行量化评分,使用频率1 天内≥1 次记3 分,1 周内≥1次记2 分,1 月内≥1 次记1 分,基本不使用记为0 分,未配建不计入得分。

调查显示,老年居民对不同设施使用频率差异较大。①居民对W1 社区活动场地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项设施。多数老年人表示每天都会使用社区活动场地,而社区活动中心使用相对较少。②商业设施方面,老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商业设施为S6 农贸市场、S5 超市及生鲜店、S13 快递点;③教育培训设施方面,J1 幼儿园、J2 小学使用频率中等。结合访谈来看,家中有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老年人对教育设施使用频率较高,其余老年人鲜少使用。④医疗及社会福利设施方面,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为Y1 社康中心,Y2 综合医院使用较少。老年人对于F1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F2 养老机构几乎不使用(图4)。

图4 社区服务设施使用频率

3.3 设施的可达性需求

对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步行的最大容忍时间进行调查。总体来看,居民对于主观需求高、使用评率高的社区服务设施①从商业设施来看,老年居民对S13 快递点,S1 早餐店、S4 社区食堂的可达性需求最高,为10 min 之内;对S5 超市及生鲜店、S6 农贸市场、S7 便利店、S8药店、S2 餐馆的可达性需求在10~15 min 左右。其余设施在15~20 min 之间。②从文娱设施来看,老年人对于W1 社区活动场地、W2 社区活动中心可达性需求较高,均为5~10 min。③教育培训设施方面,J1 幼儿园、J2 小学,J3培训班的最大容忍时间依次稍有增加,均为15 min左右。④医疗及社会福利设施方面,Y1 社康中心的可达性需求最高,为10~15 min 之间,其余设施均在20 min 左右(图5)。

图5 社区服务设施可达性需求

3.4 设施的分类需求及分析

综合老年居民使用需求、主观重要性评价以及可达性需求的高低程度及组合,可以公共租赁住房社区服务设施分为以下几类(图6)。

图6 社区服务设施综合需求分析

(1)第1 类为主观需求高-使用频次高-可达性需求高的设施,主要为W1 社区活动场地、S8 农贸菜市场、S5 超市及生鲜店、S13 快递点等。此类设施为居民日常使用的设施,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①社区活动场地需求显著。结合访谈获悉,由于老年人扮演了重要的家庭照料角色,家务劳动及照看小孩均对老年人出行距离及时间形成制约,社区活动场地成为老年人容易使用,最安全的场所;老年人大多从外地来深,社交网络有限,城市环境不熟悉,社区活动场地成为其重要的社交场所;公共租赁住房面积较局促,除必要户内活动外,老年人倾向于在社区活动场地等公共空间进行活动。②农贸菜市场、生鲜超市的需求较大。相当一部分老年居民承担了购买全家日常食材的工作,对于价格实惠、食材新鲜的农贸菜市场、生鲜连锁超市主观需求及使用频率高。由于价格、口味、对外面饮食卫生等方面考量,外出就餐少。随着电子商业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老年人购物的重要补充途径。

(2)第2 类为主观需求高-使用频次中/低-可达性需求中/低的设施,主要包括W2 社区活动中心、J1小学、J2幼儿园、Y1 社康中心、Y2 综合医院等。结合访谈获知,此类设施居民主观评价重要,但因设施配置情况、居民家庭及个人情况等差异,设施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①老年人对于社区活动中心主观需求高,但因公共租赁住区配置数量及服务质量存在差异,居民总体使用频率不高。②教育设施使用与受访老年人家中儿童年龄紧密相关。相当一部分家中有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老年人承担了接送工作,对教育设施使用频率较高,其余老年人鲜少使用。③社康医院与综合医院主观需求较高。居民对社康中心使用频率及可达性需求高于综合医院。深圳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加强了社康中心的建设。社康中心能够满足慢性病、常见病及日常医疗保健等所需。公共住房老年人健康状况大都较好,对综合医院需求相对较少。同时在医保与户籍制度挂钩的情况下,一部分老年人难以使用医保,降低了老年人综合医院使用意愿与频率。

(3)第3 类为主观需求中等-使用频次中等-可达性中等的设施,包括S1 早餐店、S2 餐馆、S4 社区食堂、S7 便利店及日用品店、S8 药店等。此类设施以小型商业设施为主。尽管使用频率中等,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区服务设施类型。

(4)第4 类为主观需求中等-使用频次低-可达性需求低的设施,包括S9理发店、Y3牙科、中医等小型诊所、F1 社区型日间照料中心、F2 大型养老机构等。访谈获悉,公共租赁住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70 岁以下老年人占比较多,现阶段养老设施需求较低。大多数受访老年人倾向居家养老,包括在深圳与子女共同居住、就近居住,回老家养老等。仅有少部分老年人表示选择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同时,当前养老福利与户籍相挂钩,如部分福利性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仅服务于区域户籍老年人等,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

(5)第5 类为主观需求低-使用频次低-可达性需求低的设施,J3 培训班、S3 甜品咖啡厅、S11 鞋帽服饰店、S12 电子产品店、S10 母婴店等。老年人鲜少使用此类设施,总体需求较低。

总体来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呈现出社区活动场地及社区活动中心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需求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与既有老年人社区服务中心需求相关研究中显示的综合医院、养老设施的需求高,社区活动场所需求较高,教育设施需求相对较低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7,9]。

3.5 典型住区差异性需求分析

本次调研的6 个典型住区在区位、设施配置的数量及服务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设施主观需求及可达性需求差异不明显。不同住区社区服务设施使用频率存在一定差异,较为明显的是社区活动中心及社区食堂。

(1)社区活动中心使用方面。从配置了社区活动中心的四个住区来看,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金穗花园,其余三个住区使用频率一般。结合访谈获悉,金穗花园周边活动设施较少,社区活动中心成为其活动的重要场所。龙海家园虽配置了较好的社区活动中心,但其谢绝3 岁以下儿童使用,采用活动预约制等,居民不便使用。深康村及羊台苑社区活动中心面积小活动空间少,同时周边各类设施较多,降低了社区活动中心使用频率。

(2)社区食堂使用方面。调研住区中仅海安苑配置了社区食堂。海安苑老年人使用社区食堂相对较多,其他住区老年居民不使用。

4 老年人设施使用的时空间特征

4.1 设施使用的时间特征

访谈获悉,周末子女在家,能够分担家务及照看小孩,老年人时间相对自由,社区服务设施使用规律性不明显。工作日子女工作,老年人需要承担家庭日常采购、照看婴幼儿,接送孙辈上下学等工作,社区服务设施使用时空间行为规律性明显。本研究通过工作日的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空间行为特征(图7)。

图7 设施使用的时间特征

文娱设施是老年人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社区服务设施。老年人文娱设施使用主要分为9~11 点,15~17点以及19~20 点三个时间段。上午及下午时段,老年人独自或携孙进行文娱活动,晚上更多的是独自进行文娱活动。老年人文娱活动主要在社区内各类活动场地进行。

老年人商业设施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上午7~10 点时段,多类型的商业设施使用分散于全天。结合访谈可知,老年人对水果蔬菜等食材品种及价格要求较高,倾向于上午时段选择较为大型的农贸菜市场、生鲜超市等进行日常生活食材及日用品的购置。

老年人教育设施的使用与小孩到幼儿园及小学时间相叠合,主要为上午7~8 点时段,下午4~6 点时段。老年人对于医疗及社会福利设施并非日常性使用,规律性不明显。

4.2 设施使用的出行链

将老年人出行活动链分为上午、下午及晚上三个时间段。通过活动链对老年人使用社区服务设施组合关系进行分析。上午时段老年居民出行链类型较为多元,社区服务设施组合使用较多,占比较大的为家-文娱-家、家-商业-家、家-商业-文娱-家,以及家-教育-文娱-家等。可见不少老年人将购物出行与接送小孩、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下午时段老年居民出行链则更多的与文娱、教育相关。占比较大的出行链为家-文娱-家、家-教育-家、家-教育-文娱-家等。晚上时段老年居民出行链主要为家-文娱-家,以及居家不外出。

老年居民设施使用的时间特性及出行链特征,均受到日常食材采购、照看及接送孙辈等代际支持行为的较大影响,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娱设施等具有较为明显的组合使用特征(表4)。

表4 老年居民出行链

5 老年人设施使用行为特征

根据老年人各类型社区服务设施使用在工作日呈现较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以及白天时段使用的社区服务设施类型较为多元的状况,在典型住区选择工作日上下午展开非参与性环境行为观察,进一步分析老年人时间-设施-使用行为场景,以便为空间优化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建议。

选择龙海家园作为环境行为观察典型案例。龙海家园是深圳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区之一,也是此次调研案例中入住较早的住区。龙海家园约12400套住宅,居住人数与社区15 min 生活圈相仿,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充足。住区9m 标高层与城市道路相衔接,配置各类商业、社康中心等。15m 标高层为住区活动层,配置了两个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及各类活动场地。将其作为调研案例较能充分体现公共住房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特征。

调研选择工作日8 点至18 点进行。调研人员每个小时对龙海家园社区服务设施及其附属空间进行观察并拍摄视频及照片,结合老年人出行链特征,并从中选取老年人活动内容最为丰富的时段作为典型场景进行行为地图绘制及分析。将活动人群按照年龄进行分类,包括老年人、中青年、儿童等。典型场景选取见图8、9。

图8 龙海家园商业层(9m 标高)设施使用场景分布

图9 龙海家园活动层(15m标高)设施使用场景分布

5.1 老年人商业设施使用行为场景

(1)商业设施。购买日常食材及生活用品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上午时段老年人商业设施使用场景与果蔬生鲜购买行为相关。结合访谈获悉,老年人喜欢不同超市生鲜店进行生鲜种类、价格、新鲜度等比选。场景①为上午9 点老年人在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区域购物。场景②为上午10 点沿街生鲜超市及其附属空间区域。老年人被沿街商铺外摆区域价格低廉、新鲜的蔬菜吸引停留;老年人及儿童在商业附属公共空间设置的休憩座椅休憩、交流(图8,表5)。

表5 商业设施及其附属空间典型行为场景观察截面记录(场景编号与图8 相对应)

(2)商业设施附属公共空间。商业附属空间作为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及照看儿童的重要场所。场景③为上午10 点的商业附属广场上发生多类型的休闲娱乐活动。一群老年人跳集体舞;几个老年人打羽毛球;携童老年人聚集休憩、交流。场景④为下午4 点的商业附属广场。广场上售卖日用品、衣服等为主的集市,吸引老年人前往。场景⑤为下午5 点半老年人在带有儿童娱乐设施店铺前空间驻足,照看玩耍儿童。

通过上述行为场景观察可见,老年人对于商业设施的使用不仅限于设施内部空间,商业店铺前领域空间、商业附属广场均是老年人活动的重要空间。商业附属公共空间中老年人携童活动占比较大。

5.2 老年人文娱设施使用行为特征

(1)社区活动场地。社区活动场地是老年人日常休闲,看护小孩等活动的主要空间。文娱设施场景①为上午10 点老年人在座椅上休憩、照看小孩及交流。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上下午时段的多个户外活动场地。文娱设施场景②为架空层活动场景。老年居民自发的在架空层放置桌椅,进行棋牌类活动;老年人站在架空层儿童活动设施周围照看玩耍的儿童,并进行交谈。结合访谈获悉,老年居民对社区活动空间满意度一般。尽管社区活动场地所在在15m 标高层与小汽车分流,但仍然有较多的电动车对活动场地产生干扰。社区活动场地的可选择性较少,活动及休憩设施不足,居民聚集在社区活动场地若干个安全区域进行活动。

(2)社区活动中心。调研则显示老年人对于社区活动中心的频率远低于社区活动场地。场景③为社区活动中心下午3 点使用情况。老年人活动主要集中书法活动室、舞蹈活动室及乒乓球室等。相较于社区活动场地,社区活动中心老年人较少。实地调研与访谈获悉,老年人对于社区活动中心使用制约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室类型较少,未设有棋牌室等居民常用的活动室;培训室、文娱活动排练室等需要团体预约使用,并不能超过2 小时,限制了老年人使用的灵活性;乒乓球、书画室等对个人开放,但有时间使用的限制;谢绝携带3 岁以下儿童进入,制约了照料婴幼儿的老年人使用(表6)。

表6 文娱设施典型行为场景观察截面记录(场景编号与图9 相对应)

通过文娱设施活动场景观察及访谈获悉,社区活动场地作为老年人休闲娱乐及照看儿童最为便捷的场所,场地空间类型、面积、场地设施配置及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社区活动中心功能配置、管理及服务等未能充分考虑老年居民需求,时间、空间及管理等条件均制约了老年人的使用。

5.3 老年人教育设施使用行为特征

老年人对于教育设施的使用不同时段存在一定差异性。上学及放学时段,分别对龙海家园教育设施(两个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等)进行观察调研,上午老年人送小孩上幼儿园/小学,送到后离开,教育设施前人口密度较大,但未形成聚集场所。放学时段,教育设施场景①龙海家园小学其中一个放学通道与住区篮球场复合,中老年人在小学门口等待放学,学校门口形成等候空间。一些推着婴儿车的老年人聚集交谈。教育设施场景②则是在培训机构门口,老年人在门口等候,等候区域与电动车停车毗邻。老年人教育设施使用场景见表7。

表7 教育设施行为场景观察截面记录(场景编号与图8-9 相对应)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深圳公共住房老年人群特征分析,社区服务设施多维角度需求调研及时空间使用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老年人人群具有较高同质性。深圳公共租赁住房老年人以非户籍随迁老年人为主体,年龄以70 岁以下居多,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老年人家庭以多代共同居住为主;家中有学龄前及小学阶段儿童家庭占比较大;老年人大多需要为家庭提供日常家务、接送小孩等的代际支持。

(2)受到日常接送儿童,购买食材,照料家务等代际支持行为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呈现出社区活动场地及社区活动中心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需求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

(3)老年人工作日出行使用社区服务设施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老年人对于农贸菜市场、生鲜超市、教育设施、社区活动设施等有较高的组合使用需求。

(4)社区服务设施及其附属公共空间老幼协同行为占比较大。社区中老人与儿童日常生活和行为轨迹重合度较高,有必要进一步探析社区老幼行为复合的类型及空间环境需求,为老幼协同行为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在类型及数量上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要求,但老年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总体满意度介于满意与一般之间,分项设施中居民满意度中最低的为养老设施,其次为文娱设施及商业设施。满意度需求低的设施恰恰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设施,可见保障性住区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设施优化有较高的期望。结合本次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调研及使用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适老性优化建议。

(1)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空间及管理服务的分类优化。

文娱设施方面。①社区各类公共空间的整体协同优化。社区活动场地是居民使用频率与主观需求最高的社区服务设施。户外社区活动场地,商业附属公共空间、架空层等各类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均为老年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建议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及老幼协同的活动场地类型、设施配置、空间环境等需求,整体协同社区各类公共空间,为老年人活动、休憩及照看儿童提供更为多元、便捷、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②建议加强公共住区社区活动中心配置;完善社区活动中心功能空间类型,进一步优化时间管理,为老年人居民独立活动及照看儿童活动提供便利。

商业设施方面。加强与日常食材及日用品购买最为相关的商业设施,如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生鲜店等的数量与类型。合理配置早餐店、餐饮店及社区食堂等平价运营的商业设施,满足老年人多元商业需求。

教育设施方面。教育设施是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日常使用频率高的设施。应充分考虑教育设施接送区域老年人与儿童安全性及便利性,进行相应的空间优化及休憩设施、遮蔽设施设置。

医疗设施与福利设施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康中心建设,同时加强综合医院、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养老机构设施建设。针对非户籍老年人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减少户籍制度带来医疗设施、福利设施使用的不便,增强老年人的异地归属感。

(2)社区服务设施布局的组合优化。针对老年人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性,考虑将农贸菜场、超市等商业设施与幼儿园、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等组合布置,方便老年人出行链中不同设施的使用衔接。

(3)社区服务设施功能的动态调整。当前公共租赁住区的老年居民社区服务设施需求以文娱、商业、教育等设施为主,对养老设施需求较少。随着居民人口结构、经济收入变化,异地医疗社会福利优化等,其需求有可能随之发生改变。社区服务设施设置应具有一定灵活性,以适应时间发展的动态变化。如社区文娱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结合设置,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可根据居民服务需求进行文娱功能与养老功能动态转换。

结语

作为我国特大移民城市的特殊性,大多数公共住房的中青年家庭背后是随子女来深的老年人无私的代际支持与付出。关注中青年家庭需求的同时,更需关注老年人们的需求。把握深圳公共住房人口老龄化特征,居民需求及行为规律和特点,对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供给与空间优化,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社区环境支持与联系,提高老年人社区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

图、表来源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服务设施住房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走街串巷找住房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住房保障
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