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络循行与八廓的对应关系的临床应用

2024-03-07王诏刘求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八卦学说脏腑

王诏,刘求红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理论之一,用于描述眼睛与脏腑间的关系。始于宋代,成于明清。该理论将外眼划分为8 个方位,使之与五脏六腑相对应。通过观察眼睛局部的变化,来推断相应部位的病变,是五轮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过去八廓学说因其命名、定位及脏腑配伍关系各执一词而争议不断。本文通过对各医家的理论阐述进行对比,借其共通之处,与普遍认可的藏象学说和经络体系相联系,并参考各自的五行归属来规范八廓理论,确定方位分布,明确眼局部与整体间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临床应用。

1 八廓学说的学术源流

1.1 奠基与兴盛阶段

“八廓”之名最早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1],其曰:“故方论有五轮八廓……”,但书中并无进一步阐述。葆光道人的《眼科龙木论》[2]中有相关论述,却未进行系统配位,仅命名“传道廓、津液廓、会阴廓、关元廓、养化廓、抱阳廓、水谷廓、清净廓”八者,提出传道廓属肺、津液廓属膀胱、会阴廓属肾、关元廓属小肠、养化廓属三焦、抱阳廓属命门、水谷廓属脾胃、清净廓属肝胆[3]。《世医得效方》[4]对八廓进行了绘图,但在配位上,仍与五轮学说有较大重合。其取“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象,即所谓的“轮廓重合分位配属法”。《证治准绳·七窍门》[5]首次对“八廓”进行了阐释:“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达气血往来,以滋于目,廓为城廓,然各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御之意也”。《审视瑶函》[6]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并指出按照眼部血脉丝络进行诊断:“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位,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顺而调治耳。”明末清初后,八廓学说基本上已脱离五轮的影响,开始参照八卦学说,按照方位来进行匹配。如《银海精微》[7],取“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名;《医宗金鉴》[8]言:“八廓属脏腑,配八卦”,取“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风、离火、坤地、兑泽”。

1.2 发展阶段

陈达夫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9]中指出八廓定位方案:于白睛上共四正四隅8个方位,内应六腑及包络和命门。左眼以卦顺数,右眼以卦逆推。乾天名传道廓,属大肠;坎水名津液廓,属膀胱;艮山名会阴廓,属包络;震雷名抱阴廓,属命门;巽风名清净廓,属肝胆;离火为养化廓,属小肠;坤地为水谷廓,属胃腑;兑泽为关泉廓,属三焦。并指出,八廓为眼病的表现,并非每位病人都有相应的症状。而到了现在,各教材也开始对八廓学说进行边缘化。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部分医家还针对眼底情况提出“黄斑八廓”的假说,即把黄斑中心凹作为圆心,将黄斑周围区域(距离黄斑中心凹约6 mm 的直径范围内)以后天八卦划分为8个区域,再分别与各脏腑相匹配[10]。但目前应用较少,其准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2 卦相的选择

八卦起自河图洛书[11],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其中先天八卦以乾坤为南北相对作主轴,后天八卦以离坎为南北相对作主轴,两者均由三爻卦为基本组成。相传先天八卦由伏羲所创,又称伏羲八卦,多用于审查天情;后天八卦由周文王所创,又称文王八卦,多用以推断人事。

用五行配八卦时,其对应关系为: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坎属水;离属火。参考先、后天八卦的卦相位置分布,从五行角度来看,其主要区别在于包含2 个卦相的“元素”的相邻情况:先天八卦是土(坤、艮)、金(乾、兑)相邻,而木(震、巽)相对;后天八卦是木(震、巽)、金(乾、兑)相邻,而土(坤、艮)相对。因此,从五行角度来说,金和木的相对位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两者的不同。目前,应用于八廓学说的多为后天八卦,虽早期有医家尝试用先天八卦相配,但匹配度不高且疗效差,因而目前应用不多。

3 眼部的经络循行

眼与经络关系密切且广泛。《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12]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黄帝内经·灵枢·口问》[12]言:“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两条经文都可以体现两者的密切关系,并且眼通过经络与对应脏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黄帝内经》[13]中详细描述了人体主要经脉的走行:(1)起于眼或眼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其支者,至目锐眦后”;(2)终于眼或眼周,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手太阳小肠经“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其支者,至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交颊,至目锐眦”;(3)经过眼或眼周,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上入颃顙,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可见主要十二正经都直接或间接经过眼周。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中的部分经脉也直接或间接地经过眼周,如任督二脉经过两目中间、阳跷脉“交于目锐眦”、阴跷脉“属目内眦”等。

经过眼周的主要经络中代表性穴位有:(1)迎香,属手阳明大肠经;(2)承泣,属足阳明胃经;(3)颧髎,属手太阳小肠经;(4)睛明,属足太阳膀胱经;(5)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6)瞳子髎和阳白,属足少阳胆经。这些穴位的选取是参照十二正经的标准针灸穴名来选择的。穴位作为经络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治疗层面代表经络。但对于身体内的部分经络循行的不可测等诸多原因,在循行的起始段与末尾段,部分穴位选择就不能较好地代替经络本身的循行轨迹;且还有经别等分支的存在,因此,穴位在此仅能大致代表经络的所属部位及分布。

4 经络腧穴与八廓的对应关系

按照经络中配对脏腑与五行的关系可知,手阳明大肠经代表金,足阳明胃经代表土,手太阳小肠经代表火,足太阳膀胱经代表水,足少阳胆经代表木。手少阳三焦经的代表有所争议,一般认为其代表相火,因此在本文的比较中,手少阳三焦经的代表仅供参考。目前从五行相配的情况来看,根据上文提到的穴位在大致方位上代表经络的五行属性,可知在以病人左眼为标准被观察眼,从观察者角度观察,以头顶为方位北,以躯干为方位南,以鼻侧为西,以颞侧为东,来确定四方位为前提。以距眼较近的睛明、承泣、瞳子髎所在经络为基础,并参考其余3 个主要经络的穴位分布位置,可知用后天八卦对其进行定位是基本上符合的。其中,坎位于西北代表水(睛明),坤位于南代表土(承泣),巽位于东代表木(瞳子髎),离位于东南代表火(颧髎),乾、兑位于西代表金(迎香),其余位置按照后天八卦排布进行填充。而这5个主要代表位置也与各医家八廓理论中八卦所代表的脏腑的五行属性基本一致,并属于多数[14]。由于经络本身的对称性,把左眼的八廓分布沿鼻中线进行轴对称翻转,即为右眼的八廓分布。同时,参考王肯堂《证治准绳》[6]言:“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笔者认为左眼属阳,更多体现腑的情况;而右眼属阴,更多体现脏的情况。

而这在大体上也与现代医家的研究相吻合。通过对五轮八廓的总结,彭静山[15-16]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最终提出了眼部的八区十三穴,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后又经田维柱[17]及传人[18]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改进并充实了八区十三穴的划分依据,同时并提倡眶外横针的进针方式[19]。其理论体系也经过了3 个发展阶段[14,20],目前沿用的体系为:以左眼为例,连接目内眦、瞳孔、目外眦作东西方向的水平线,以瞳孔为中心作垂直水平线的南北方向线,即定出四向、四线。再作过瞳孔的西北东南线和东北西南线,左上为西北,右下为东南,右上为东北,左下为西南,分出八区。在四线分八区的基础上,再用四线将原八区经瞳孔作平分线,将原八区平分为16 个小区,定出终八线。而八区分别为:乾区(肺、大肠区)、坎区(肾、膀胱)、艮区(上焦)、震区(肝、胆区)、巽区(中焦区)、离区(心、小肠区)、坤区(脾、胃区)、兑区(下焦区)。把左眼向右水平翻转,右眼与左眼脏腑定位对称,即为如今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眼针图[17](图1)。

图1 眼区划分图

5 临床应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彭静山[15-16,21]根据八廓理论治疗全身各类疾病的相关应用外,朱国芹[22]以眼针结合八廓理论治疗近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眼针取穴根据患儿证型不同,分别取心、肝、脾、肺、肾区,并加上焦区,配合体针以增强体质(如承泣、睛明、合谷、肝俞、肾俞等),总治疗原则为行气活血、舒筋明目。此外,叶云红[23]利用八廓理论治疗眼肌麻痹,其取穴多为肝胆、脾胃区及上、下焦区,同时配合局部取穴(如瞳子髎、睛明等)和全身取穴(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以缩短病程,对由于胃气不足、肝筋弛缓导致的斜视、复视效果更佳。浦延鹏等[24]通过对眼肌痉挛患者的观察,患者病因多为肝脾不和、气血不调、风火内生,且发现肝区与脾区常出现白睛络脉,并有向上焦区延伸的趋势。根据络脉的粗细、走形和颜色,在相应部位进行眼针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95.7%。除了针灸治疗外,中药方面亦有可应用性。张震宇等[25]认为在传道廓出现眼睑水肿,伴有白睛微红与少许云翳,可用泻白散加减,佐以明目退翳药物,如白蒺藜等;伴有白睛溢血,可用退赤散。传道廓对应乾、对应肺,而两方均可清泻肺热,故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八廓学说的临床应用性。同样,陆秉文[10]参考八廓学说,尝试性使用“黄斑八廓”假说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辨证与治疗。其中颞上支阻塞多为脾虚湿困、脾胃湿热型,其受累区域属肺、大肠、上焦及肾、膀胱,主水液、气机运化;颞下支阻塞多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型,其受累区域属心、小肠、中焦及肝、胆,主养化、清净。证型与眼底分区相互参照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陶功钦[26]借由八廓理论提出眼眶八廓辨证,用于陈旧性内伤。其参考眼眶不同部位血脉颜色、走形及末端端点的大小、颜色,分为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并根据局部疼痛性质及状态加入相应引经药、补气药、补血药,而这一理论为八廓理论的外科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上,可以看出八廓理论目前仍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需要大力的继承、支持与发展。

6 小结

眼针与普通针刺在操作方面基本相同,但按照本文推理,眼周经络向眼内“延伸”时,会产生一定角度的偏移。以左眼为标准,需顺时针旋转45 度,才会接近“八向八线定八区”分布。目前临床多为观察白睛赤脉以判断病情。但对未在白睛上有表现的疾病应用较少,如麦粒肿或霰粒肿等。因此,在其病机基础上,结合八廓学说,以提高疗效,值得尝试。另外,八廓学说的相关研究中,有效治疗手段多在针灸领域。而中药治疗相对较少,理论方面也相对缺乏。此方面的应用仍需完善,包括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洗、核桃灸等。因此,总结相关经验,并尝试性用八廓学说进行融合,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可尝试方向。

猜你喜欢

八卦学说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伏羲创八卦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