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施
2024-03-06刘林姗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刘林姗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思路的完善,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具有思维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逻辑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帮助学生在思考的深刻性方面有所改进与提升。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较少,在语文学习课堂中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深入接触,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理解文章意思和运用语言材料表达自我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的内涵,并且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落实的内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又要能够站在作者表达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表达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还要能够经过上述顺序后,总结出自己的发现并且流利地表达出来。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师需要关注上述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读懂、总结以及输出一篇文章的正确方法,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读懂作者:发现重点
做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落实,学生需要能够掌握文章表达的基础内容,即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内容,这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带领学生解读正在学习的文章,让学生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充分重视课文标题的统领作用,为学生理顺思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料,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在这种方式下,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课文的重点。
(二)梳理脉络:掌握逻辑
当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作者撰写课文的意图后,也表示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进阶的锻炼,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脉络的梳理。这并不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脉络划分,而是要让学生划分后进行讨论与分析,给出划分的理由,并且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掌握更为清晰,使学生的阅读逻辑变得更为顺畅。
(三)提炼总结:成功转化
读懂并掌握课文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自己思维以外的语言材料有正确的理解,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只有打通中间的转换环节,让学生将输入的知识顺利转化出来,通过口语与书面表达的方式,使其成为个人观点,才算是完成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精华,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将学习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成功转化。
二、低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语文学习时间并不长,掌握的语言材料也十分有限,自身的学习认识水平也较为有限。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看,这既是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是一种优势,虽然学生在短时间内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但这种思维与逻辑层面的训练,将会建立学生与文字材料之间的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与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与之配套的学习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迅速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给学生的进步提供更多助力。
(一)文本分析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很多时候,有些低年级语文教师追求表面的教学效果,只要学生能够大声朗读出课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了解,只是在读的层面上熟悉了课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向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课文的脉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思维层面的阅读,追求学生内在的理解,而不单纯是形式上的熟练。
(二)顺畅表达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顺畅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语言材料并不多,但学生却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学生好动的表现,并没有顺势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限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与空间,能够顺应学生的成长特点。同时,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为学生提供指导,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准确表达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正向推动力。
(三)拓展延伸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围绕课文内容与教师提供的话题进行讨论,能够表明学生阅读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优化,挖掘学生在表达上更多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不断拓展表达交际的深度,实现更有效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拓展表达范围的正确路径。
三、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践方式
(一)依据教材讨论,总结文章观点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实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能够从自己正在阅读的文章中有所发现,才能说明学生掌握了正确阅读的方法,也具备了思辨性阅读的学习基础,这也是教师重点训练学生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论课文内容的长短,教师都应当坚持做好面向教材的文本解读工作,在课文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总结文章中的作者观点,以此夯实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教学中,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的影子和人之间永不分离的情况,是每个人无声的好朋友,一直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从课文中“常常跟着我”与“常常陪着我”的叙述出发,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在讨论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好朋友相互对比,看看是不是符合作者在课文中写的“常常跟着我”“常常陪着我”的状态,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也更加能够理解作者所写的“影子是每个人的朋友”的观点。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能够掌握分析课文的简单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分析课文的正确路径,推动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提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
发现课文中的作者观点,是学生发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还要在发现观点以后针对这一观点进行讨论与分析,在批判中总结出结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较为简单,往往存在简单对立的观点,即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简单归结为“正确”与“错误”,或者是“好”与“不好”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这与文学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也不利于学生有深度的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讨论话题,将课文的观点放置在一个更为宽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帮助学生得到多样化的结论。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中,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出去玩的故事,先是小公鸡帮助捉不到虫子的小鸭子捉虫子吃,后是小鸭子救了不会游泳的小公鸡。这是前后发生的两件事情,还与小公鸡和小鸭子自身的特点相关,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对这个故事有所感触。为了落实思辨性阅读与思考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阅读逻辑,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让学生的思绪更加开阔。如:“小公鸡自己不会游泳,也不听小鸭子的劝阻,你对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想法?”“小公鸡主动帮助了捉不到虫子的小鸭子,你在生活里也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或者是陌生人吗?你的想法是什么?”“你从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这两件事中有什么发现吗?分享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吧。”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思路,但并不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分析,进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
(三)布置创作主题,促进主动思考
培养低年级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能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要依靠学生自己的不断探索。如果只有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学习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较为缓慢且带有教师观点的影响,只有学生主动思考下的学习成果,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花朵。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学习内容相关的创作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在课文中发现的知识、与同学相互讨论的知识以及自己思考的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进步,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有明显的变化。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曹冲称象所用方法的原理,使学生对曹冲的人物特征有准确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练笔任务,利用写作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一个难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困难,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吧。”利用这种与古代人物比较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转化自己在课文学习中的思考,在“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将这种经历写得更好。并且,在学习课文的帮助下,学生也能掌握叙述的基本脉络,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有逻辑性,在主动思考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开展趣味辩论,锻炼整体思维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教师在注重体现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学生学习探索的趣味性,通过开展趣味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具有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趣味辩论活动,改变传统辩论的话题和辩论方式,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蕴含对学生的表达引导,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表达整体能力得到更为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思维得到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中,介绍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将自己田地中的禾苗都拔高了一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的故事。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结果导向的影响,说揠苗助长的这种行为不对,对禾苗不好。为了让学生的思路更具有辩证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议题为“如果农夫并没有将禾苗拔高太多,而是每次一点点高度,那么禾苗还会死吗?”教师并不设置两个相对的选择,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并不组成辩论队的形式,而是让两个观点相对的学生在讲台上相互阐述意见,全班同学就其观点进行投票。在这种辩论形式下,学生不仅要看课文的原文,还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阅读经历,以便于为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通过这种辩论活动,学生解读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转化观点的能力都将得到一定提升,有助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落实。同时,教师在学生辩论中做好“场控”工作,引导辩论进度的推进,引导学生一个环节以后再进行另一个环节,培养学生耐心输出与尊重他人表达的品质,让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整体思维得到提升。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做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落实工作,教师必须重视课文的文本教材,重视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这两点为基础组织课堂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思考与顺畅表达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促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落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