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2024-03-06陈思佳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陈思佳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可见,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与教育相关联,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就是要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衔接起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发、利用生活化的美术资源,同时立足学生经验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小学美术学科综合质量的提升。
一、明确问题,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
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往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一,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分析,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学生创造力培养并没有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只关注了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创造力并没有关注。
第二,从教学方式上来分析,以往美术学科教学方式的选择缺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欣赏等课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状态,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处于缺失状态。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创造力培养自然受限。
第三,从教学资源的应用分析,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资源往往局限在课本上,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美术资源的开发意识以及开发能力关注较少,或是因为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是因为教师缺少此方面的能力,影响了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起不到积极作用。
第四,从美术学科辅助活动的组织分析,以往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相对简单,例如在美术社团中教师也会想方设法地组织美术活动,但是不少活动都比较“高大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创造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由于上述问题,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引下,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从不同维度入手,将生本教育理念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辅助活动与美术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以生活化教学贯彻新课标要求,同时推动小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立足素养,创造力培养融入目标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举措。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实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民间面塑”教学为例,面塑早在汉代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考古、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的艺术资源,而且不同地区的面塑有着不同特征,例如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结合新课标要求,结合艺术素养要求,目标的设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审美感知: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文化自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小学中段学生的美术学科入手,搭建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以目标为导向为后续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引方向。
为了增加生活化教学的针对性,在目标制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关注具体评价目标的设定,对应教学目标,明确评价目标,以评价目标为准绳,引导教师、学生明确此节课应该如何学、怎么学、达成什么目标。
同样以“民间面塑”为例,课堂评价可以进行如下设定:
1.对面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2.能用多种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例如揉、捏、剪、挑、压、粘、贴,并能说出动物形象的含义。
3.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塑艺术的内涵,能够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价值,并逐渐建立起传承发展乡土文化的意识。
评价标准与目标一一对应,不仅能兼顾目标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引导后续学科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立足学情,拓展生活化教学方式
以目标为基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要依托学生学情,充分关注学科实践能力与学习活动能力的提升。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不同年级段,从学生需求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落实生活化教学,巧妙安排符合学生学情的多样化美术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衔接平台,有效拓展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思路,从而达到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课堂导入阶段衔接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话题入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观察,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反思,有效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导入活动的积极性,从更多维度入手,有效丰富学生美术学科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课堂导入有效引导学生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民间面塑”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素材,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彩泥、超轻黏土等,确保课堂导入阶段的活动组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从此形成生活化教学体系,有效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街边见到过“捏泥人”吗?(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彩泥、橡皮泥捏泥人的照片或是视频展示出来)看,这么多的人物形象,你喜欢谁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谈谈感受,说一说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形式的不同认知,如请同学谈谈他们见到面塑时的不同感受,有没有自己动手捏泥人的经验,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艺术品等,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导入后续生活化的探究、创作活动。
在探究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意愿,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制作泥人的经历吗?你都是用什么方法做泥人的呢?
学生1:老师,我经常用橡皮泥捏一些小动物,捏的过程中会用揉、搓、压等动作。
教师:非常好啊,那么你们觉得刚才的面塑泥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在做的过程中,你知道他们用到了哪些不同的工具吗?
学生2:老师,我知道,用到了牙签、梳子。
…………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捏泥人话题入手,将课堂中学习的手工制作方法,应用于泥人制作与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后续活动兴趣,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5G等智慧课堂形式,连线美术课堂,借助线上课堂,邀请当地或是著名的捏泥人的代表人物,以线上课堂教学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手艺人邀请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述泥人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线上互动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掌握面塑泥人的具体方式。
紧接着在线上活动以及教师引导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整理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手工材料进行“泥人”创作。小组创作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讲一讲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尝试小组合作进行作品设计。例如有的小组用橡皮泥、彩泥等制作一幅“五官图画”,通过突出面部表情特征,表达人物的情绪等,在设计过程中,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生活工具,梳子、牙签、牙刷等应用于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同时运用压、揉、搓等制作手法,将课堂上所学的妙招应用于小组合作设计中。
随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平台,讲一讲自己的设计创作意图,如:除了书本上讲解的面塑知识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面塑技巧呢?生活中你又见到过哪些面塑艺术品呢?
借助合作探究式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将教材中的传统手工艺术制作方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不同材料、手工艺品等,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同时,在生活化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将美术与生活融合起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四、开发资源,重视学生创造力提升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除了要组织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还要关注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渗透。以往的美术课堂中资源拓展意识相对较差,在生活化课堂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转变原有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搭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有效丰富美术课堂资源的类型。
例如,在美术课堂资源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寻找具备儿童性、趣味性、多样性、丰富性的教学材料。例如在儿童版画、创意绘画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应用于版画创作过程中,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例,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都是美术创作的素材,在生活化的版画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肌理元素,创作出“出乎意料”的效果。在颜色的搭配中可以采用大自然的红花绿叶,采集掉落的花草、树叶等,然后进行色彩的提炼与融合,看看以大自然为基础,可以提炼出哪些色彩,融合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废旧材料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垃圾、废旧材料的应用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键素材,例如废旧纸箱、废旧食品盒等素材。在创意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创作,将废旧纸箱改装成一个创意书架,将废旧食品盒设计成一个笔筒,在现有的物品形状基础上充分发挥材质的优势作用,挖掘生活化素材的优势,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丰富活动,搭建生活化活动平台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美术学科多样化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和机会,在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例如“石头作画”“生活中的艺术”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搜集整理生活中的一些美术素材,将身边一些不起眼的物品应用于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石头作画教学中,搜集了各种形状的石头,然后利用石头做成自己想象的画面,最后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村田园图;在生活中的艺术活动中,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等制作成精美的服装,开展民族服饰时尚服饰、大比拼等活动;在废旧物品大变身活动中,学生将身边的瓶瓶罐罐制作成一个个艺术品,包括体育用品、乐器等,在设计、制作与应用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要从传统美术学科教学的思路、方法中脱离出来,将生活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课后活动的组织等诸多方面,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需求以及发展目标为依据,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创作能力的目标,最终实现小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