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2024-03-06王建新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肖良乡九年制学校

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母亲阅读教学

王建新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肖良乡九年制学校

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涵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阅读能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从而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过程。它是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于一体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教学实践。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章之间的对话,可以说,阅读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生活化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新导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教学是无法实现其工具性作用的。在阅读中进行技巧化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属性,带领学生从兴趣出发,将生活化的内容引进语文阅读教学,点拨、完成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审美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应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育人功能,推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和生活的联系,因此,生活情景化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应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学生体会与感悟的同时,保证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自己的教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反思,真正听进去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学生自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创新教学思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文学作品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大到世界人文地理,小到生活的衣食住行,都蕴含着无限的奥妙与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养成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从阅读中体会鸟语花香、星辰大海,帮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知识输出。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阅读教学理念生活化

理念是人对事物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教学理念也是如此,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主体,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如何教”,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导致教与学之间出现了割裂,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改以来,生活化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导向,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变革,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将其合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探索知识的潜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树立生活化的阅读教学理念,在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设计阅读教学过程,做到阅读教学中有目标、有方向,教学反哺,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生活所需的综合能力。

(二)阅读教学情景生活化

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强调,情境背景下的学习最有效。同样,新课标40 余次提及“关注学习情境”。阅读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把枯燥乏味的文章融入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情境之中,导入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归纳总结,使阅读教学活动由抽象、枯燥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提升阅读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使他们日后更加适应社会。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具备典型性、多样性和可读性的阅读素材,更加符合初中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语文教材优美的语言文字背后也蕴含了作者的很多深层次的思想内容,而对学生来说,作者可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要体会背后的这种思想肯定具备一定的难度,无法与作者产生共情,如果能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或感受,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朗读、感悟和品位阅读文本,则容易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这课时,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母亲的无私伟大、爱子之心,在阅读中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生活中母亲的关爱,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母亲对“我”的为人处世的训练,深刻感受文中母亲那无比深厚的爱子之情;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讲述或写作有关母亲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素材,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课堂伊始,笔者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广告中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接下来,笔者请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作者是怎样评价母亲的,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同时也是我的恩师;我最想感谢母亲,因为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然后,笔者请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情境思考:“我们谈了胡适的母亲,也来谈谈自己的母亲,母亲是怎么关爱照顾我们的,大家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受到母亲的影响吗?”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能回顾、联想到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与教导,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章,体会母亲的优秀品格以及深沉的母爱,进而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要求、教导总有相似的地方,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阅读教学中采取教学内容生活化方法意义重大。新课改以来,教学不仅要依托于书本,还要回归于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师要加大对教学素材的挖掘力度,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和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时,有一个能力目标是走进鲁迅的童年,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搜集鲁迅的故事,带领学生一起探寻他的成长足迹,体味鲁迅的童年乐趣,并尝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童年趣事。文章在描写鲁迅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时,以“乐”为主,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将“美女蛇”的明艳和冬天雪地捕鸟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仿佛身临其境。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每个学生都有童年,相信每个学生的童年都有不一样的趣事,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大自然、喜爱纯真、自由快乐成长的心理。还可以建议学生在假期旅游时有机会亲自去绍兴看看现实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学生还原作者真正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去感受、想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情,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选择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带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这是一种极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体悟情感。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关于菲利普一家前往哲尔赛岛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描写片段,让学生通读课文分别找出开始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行时,作者是如何描写周围的风景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而当他们看到衣衫褴褛、年老落魄的于勒叔叔仓皇离开时,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周围的风景的?心情有无变化?前后两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出发时,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离开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分别衬托着出发时作者因旅行而愉快的心情以及一家人看到落魄叔叔于勒后逃离时的灰暗心情。在学生明确“我们”一家人见到叔叔前后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人情感的变化,可以影响到他们对周围风景的直观感受。接着,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说,心情不同所看到的身边的景物是否相同。例如,“与朋友发生矛盾后还能感受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吗?而与朋友和好后,窗外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

(四)阅读教学实践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从学生语文实际出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乐于实践、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素材中常见的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内容都有明显的生活性与实践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例如“请同学们设计一条省时、高效的公交换乘路线”“请同学们根据说明书描述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实践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无论是课程、教材,都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潜藏的搭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来,进而将新知识内化。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亦是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体验”,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和展示有关苏州园林和石拱桥的图片或视频,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内涵。还可以利用假期旅行或者实践的机会,请家长带领孩子真正走进苏州园林或者有石拱桥的城市,感受“苏州园林的对称美”和石拱桥的结构。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更加具体地感知文章中的场景,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阅读故事情节进行情景剧表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不同的角色,深入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如夏洛克的自私、吝啬、残暴,安东尼奥的慷慨、重情重义但软弱,以及鲍西亚的聪明才智,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

(五)课后阅读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但作业形式侧重书面的话,容易造成学生对作业的排斥与反感,教师也会对千篇一律的作业“麻木”。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达要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阅读作业的布置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切实发挥作业辅助、巩固教学内容的功能。课后阅读作业的设置应该注重趣味性、生活化,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课外实践性强的阅读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亲身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安塞腰鼓》等文章时,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我国传统民风民俗收录的,那么课后作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收集家乡的“民风民俗”展开,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各民族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去收集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样的课后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涨,同时也加强了对单元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作业的实效性。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遵循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阅读教学生活化,旨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养成阅读习惯,并能对作品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其文化内涵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并将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母亲阅读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给母亲的信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