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4-03-06宋佳颖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园本建构生命

宋佳颖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不仅要在目标上指向幼儿生命的全面成长,同时还要在方法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将幼儿的学习从抽象的知识体系转向自身的主体性参与。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是一种指向幼儿生命自主全面成长的课程组织形式,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生命以及成长的理解。幼儿园成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塑造良好性格、开展全面发展的阵地。涵养幼儿的生命发展动力,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夯实幼儿的生命根基,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目标,“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正是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内涵与目标

园本课程是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构应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经验水平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指向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幼儿适应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儿童的成长是儿童主体与外部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儿童的成长也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是儿童之所以成为儿童的必然体现,成人对儿童的教育必须尊重这一客观发展规律。现代儿童成长具有三个方面的诉求,即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且其身体、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同一性,彼此之间不可割裂。因此,“成长教育”园本课程以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为根本遵循,将幼儿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发展本能的个体,重视幼儿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龄前的幼儿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个体,“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尊重并因循他们的这一发展特点,给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情境、不同发展需求的幼儿以不同的教育支持。

因此,“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即自然、自在和自立。“自然”是指“成长教育”园本课程要为幼儿提供绿色、天然且丰富的生态空间。大自然是幼儿生命成长最好的课堂,幼儿园应该使园内的绿植、沙土和水源等都成为幼儿自在嬉戏的乐园,从而走向自立。

二、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建构

“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是基于幼儿生命和幼儿生活的,它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基本情境,以幼儿生活为基本依托,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来组织开展各类课程活动。“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内容的建构应遵循生活化、发展性和生成性的原则,将有关自然、生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有机的方式融合到“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内容体系中来。具体来说,“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内容体系可以通过“1+3”式的立体复合课程来予以呈现,让幼儿通过充分地接触自然和社会去更好地认识自我。

“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是围绕幼儿的成长需要和探究兴趣而建构起来的各类主题活动的集合。主题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为幼儿身边的自然、社会和生活,是幼儿能够深度探究、深度体验的资源,如自然环境类中小班的“天冷啦!”、中班的“秋天里的泥学院”,社会文化类中大班的“你好!高新区”、中班的“海的味道”,生活劳动类中小班的“小巧手,真能干”、大班的“‘布’一样的花花衣”,等等。“成长教育”园本主题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根据主题本身的内容容量以及幼儿的活动兴趣设置不同的活动时长,以便幼儿能够在课程活动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展。主题活动的创设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主题的价值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厘清课程主题对幼儿的发展意义以及课程主题是否有充足的社区资源支持。

第二步,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初步确定主题课程的核心活动和重点活动。

第三步,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主题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级子目标。

第四步,围绕核心活动、重点活动以及各层级的课程目标确定主题课程实施计划。具体到每个班级的课程建构中,教师应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幼儿兴趣生成适宜的班本主题课程。

各种外部因素的汇聚,使幼儿积极投身于有挑战的户外活动,实现身体以及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幼儿园应与家长和幼儿一起,将幼儿园周边的各种教育资源融合进课程内容中来,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文化传承课程可以以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为主要载体,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滋养。具体而言,可以是传统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经典诗文等。生活养成课程则可以纳入情绪管理、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安全教育等四个部分,目的是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自我满足、自我防护和社会交往等问题。

三、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需以自然和社会为基本场域,并通过自然和社会中的养分来滋养幼儿的生活。幼儿只有在充分的自然探索、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因此,“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也应该从三个维度出发,提升课程实施的真实性、挑战性和丰富性,以及幼儿参与的主体性。

第一,关注自然,以自然之天然性擦亮幼儿生命的本色。成长首先当指生命的自然发展,没有生命的自然根基,个体就无法存在并获得持续发展的条件。以自然来实施“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强调的是生命的自然本性,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自然生态的学习环境,支持幼儿零距离地去接触自然,并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为幼儿提供和开发各种自然材料,以满足幼儿自然探索、自主探究的需要;结合季节变换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变化,支持幼儿亲身参与各种劳动。

第二,关注社会,以社会的文化性涵养幼儿生命的成色。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幼儿只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出丰富的思想,习得各种社会规则,培养各种社会技能,才能更好地表达和实现人之为人的现实价值。以社会来实施“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强调的是生命的文化属性,幼儿园当充分挖掘幼儿园周边的各种社会资源,尽可能将幼儿的学习场域从有限的幼儿园内转移至真实的社区情境当中,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和视野,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此外,幼儿园还应密切关注社会时事,将幼儿感兴趣的部分引入“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强化幼儿的社会意识。

第三,回归幼儿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浸润性来培养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能力。一日生活是幼儿开展学习的基本场域和基本手段,“成长教育”园本课程应当始终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聚焦幼儿生活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发展,使其在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成人有目的性的引导中发展出良好的应对生活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养成幼儿积极的个性品质和完整人格。

第四,重视感知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事物,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去了解,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更多地注重感知教育,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如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园教育是为以后的社交活动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应教育幼儿怎样与他人沟通相处,学习如何发现他人的需要,培养分享的精神等,帮助幼儿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

对幼儿来说,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自身生命成长。但幼儿的成长是多方面的,既包含智力和身体,也包含心理、情感、个性和心灵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幼儿发展的全部。幼儿园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均衡、多样化发展的阵地,并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发幼儿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潜力,实现幼儿的全面、均衡发展。

尽管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支持,但其根本还在于幼儿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由内而外的成长,即幼儿是自我成长的关键。蒙台梭利就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六岁这一阶段。因为此时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作为当下生活意义的体验者和建构者,幼儿只有通过自身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才能将其转化为生命的内在成长。

猜你喜欢

园本建构生命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