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念下家校合作的价值分析与改革构想

2024-03-06俞爱红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共生家校育人

俞爱红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共生”理念是指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促进各个教育主体的相互关联、多元对话与紧密合作的一种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两大教育主体,应该在相互促进、彼此激励、双向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与素养提升。笔者认为,在“共生”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常态化的家校合作机制,探寻优质化的家校合作策略,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共生”理念下家校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一)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校教育都是相互割裂、独立的,双方分别按照不同的模式、方法等去教导学生,也很少会共享教育资源。在这种状态下,有许多资源都被浪费,例如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即便在学校内利用生活资源、数字化资源等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意识,但是如果各位家长不能监督学生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抑或是传递了完全相悖的德育理念,都将造成资源浪费,也无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共生”理念下,学校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向各位家长展示具体的育人方案和各类资源,也可通过和谐的双向沟通逐步挖掘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便更有效地优化儿童的成长环境,使其在一致、连贯的家校生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共同设计育人目标,统一育人理念

“共生”理念主张通过家校双方的彼此尊重、多元对话与共同进步去推进家校合作,希望能够在承认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统一的育人目标,从而落实家校合作计划。这就意味着学校与各位家长能够共同设计具体的育人目标,并且能够明确划分学校、教师的不同教育职责,通过双向合作实施具体的育人计划,以便统一育人理念。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能够不断地接受良好的思想启迪,学习教师在与学生对话、分享成长智慧、宣传品德理念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由此实现真正的共生共荣。

(三)实时交流学生信息,消除信息壁垒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长能够灵活地交流学生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壁垒与隔阂,比较全面地记录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具体变化。这就能够更精准、更具体地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此制订并落实具体的家校合作计划,从而真正地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家长教育素养,增强教育责任感

各位家长的教育素质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育人效益,也关系着家校合作活动是否能落到实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学校、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不断地提升各位家长的教育素质,充分发挥良好家风家教的育人作用,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共生”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教师不仅可通过双向沟通与合作拓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获得家长的高度支持与配合,也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育儿方法等,借助合作机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这就能够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能使其高度自觉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增强教育责任感与自觉性,从而真正地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家校合作不仅可有效地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优化家长的教育素养,也将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在“共生”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家校合作呢?

二、“共生”理念下家校合作的改革构想

(一)通过双向交流制订家校合作计划

促进家校双方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是落实“共生”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学校也应通过双向沟通共同讨论学生的成长难题、所面临的困惑等,由此制订具体的家校合作计划。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家校双方的双向交流:

首先,学校应设计常态化、日常性的家校沟通机制,实时地汇总、分析各位家长的教育困惑、教育需求等,也要搜集各位教师在一线教学中遇到的学情信息、观察结论等,秉承“共生”理念,并面向各位家长的整体需求去订周期性的家校合作计划。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家长信箱”并开通邮件通道,实时接收各位家长所提出的意见、需求、困惑等,提高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同时,各位班主任也应适时地与家长沟通,不定期向家长汇总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状态、成长情况等,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家长所反馈的家庭生活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心理困惑等,由此制订具体的家校合作计划。

其次,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主动组织家校沟通活动,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向家长了解学生对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等,精准分析学生的成长需求,以便合理设计家校合作活动,在最佳时间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国庆节期间,小学教师可了解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史的认知情况,同时也要通过家校沟通去询问各位家长是否注重在家庭生活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否会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史等。根据家长的真诚反馈,教师可与家长一同设计基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家校合作计划,围绕新中国成立史去整理、共享德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主要经历等;教师也可与家长共同指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品质和精神,使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国庆节的由来;教师与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带着真挚的情感唱国歌、参观升国旗仪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双向交流去制订家校合作计划,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坚持儿童本位理念,即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状态。许多教师在进行家校沟通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发展、习惯养成、精神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导致家校合作活动变得单一、片面,也难以真正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共生”理念看重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多元对话,所以学校在设计家校沟通活动时要坚持儿童本位理念,与家长讨论学生在学习、生活、品德发展、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成长问题,由此设计多元、丰富的家校合作计划,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坚持平等交流、彼此尊重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家长都能享有平等的对话权,以便更有效地搜集学情信息。第三,坚持动态生成、科学预设相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要带着明确的目标与家长交流,针对性地搜集学情信息,以便由此制订具体的家校合作计划,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

(二)通过双向合作落实家校合作任务

组织家校合作活动的关键在于真实的环境,通过家校双方的紧密合作,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应主动组织家校双向合作活动,坚持独立与合作共生的理念,使家长能够自觉配合学校教育去组织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

例如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便尝试设计了分层次的学科作业,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科学压缩作业总量。同时,“双减”政策的落实也需要家长的高度配合,否则很难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我校便主动发起了家校合作计划,先由一线教师向家长宣传“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公开透明地展示各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计划,使得家长能够主动践行“双减”计划,即不私下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不强迫学生参加不喜欢的补习班等。由此,便可优化家长的教育意识,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本次家校合作活动中,我校教师还告诉各位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写作业、预习或复习时要认真高效、心无旁骛,也要独立地完成各学科作业,不可抄袭、不可应付、不可一边玩一边写作业等。为了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我校教师还主动在课后服务教育、线上交流活动中分别组织了一对一学习辅导、线上答疑活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量让学生在当日完成作业任务。这样一来,家校双方可以通过双向分工、紧密合作共同落实“双减”政策,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次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与家长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教育责任,例如教师需要负责辅导学生复习功课、纠正错题、消除认知盲区,而家长则需要负责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家校合作推进“双减”落地,可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通过多元活动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在传统的家校合作活动中,一般是由学校主导、以家庭媒介去组织教育活动的,常常是以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指导家长的形式展开,家长的参与方式比较被动。“共生”理念主张促进教育主体的双向合作与共同进步,认为不同的教育主体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为此,学校也可设计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活动,积极创新合作形式,以便通过双方合作顺利地落实育人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引进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引进来”形式是指通过邀请全体家长在特定的时间内到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等形式的家校合作活动,一方面要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环境、课程安排、周期性的教学活动及其成效,另一方面便是要提高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度,及时汲取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等,通过家校合作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便可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也能使其高度自觉地参与到家校合作活动中。为此,学校应通过“引进来”形式组织家校合作活动,利用学校教育平台推进家校合作。

我校一直十分关注家校合作活动的设计与落实,并为此设立了“学校发展智囊团”“家教培训团”“班队议事团”“家长义工团”等,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例如“学校发展智囊团”便是由各位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各位家长代表可到学校审察各类改革活动的落实情况,也需负责面向家长群体宣传具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搜集各位家长关于学校发展及其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等,并将可行意见反馈给学校,由学校代表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便从中总结出有效的改革建议,科学推进学校教育活动。“家教培训团”则由我校一线教师组成培训团队,面向全体家长及时地宣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示范各类家庭教育方法的实施策略等。除此之外,其余几类活动都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日常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也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智慧,使其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教育的人员结构,由此实现了共同进步。

2.“走出去”,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展开家校合作

“走出去”形式主张一线教师主动走出校园,到家庭中、社区内提供教育服务活动,使得更多的家长能够及时接受帮助,也能根据每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对一的家校合作计划,由此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由此改善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这种家校合作形式能够进一步拓展学校教育的辐射范围,很有可能会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更易于通过家校双方的双向合作逐步促进家校社的三方协同,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此,学校可设计“走出去”家校合作活动,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成长环境去落实家校合作理念,使学生在双方协同育人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

家访是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我校精心制订家访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家访制度,细化明确工作任务,鼓励全体教师主动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详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支持一线教师根据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家校合作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一线教师每月到学校周边的社区提供教育公益服务活动,在社区内宣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政策等,根据社区内各位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及时指导,帮助各位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与亲子矛盾,并面向青少年组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学习辅导等活动。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也提出了构建全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要求。为此,学校应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秉承“共生”理念与各位家长实现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家校双方的教育、监督、管理等多种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共生家校育人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