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牢记嘱托马蹄疾 绘就幸福新画卷

2024-03-06沈祥贵

党建 2024年2期
关键词:莫拉佤族腾冲

沈祥贵

边陲之城,春潮涌动,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腾冲,擦亮“千年古道边关”历史品牌,全力建设幸福城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云南考察调研,多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考察,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时强调“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使腾冲各族人民信心倍增,动力强劲。今天的腾冲,一派生机勃勃,处处跃动着改革创新的强劲脉搏。总书记对云南的希望、对腾冲的嘱托,在边城化为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腾冲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开辟了中国与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南方丝绸古道。依托这条古道,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成为滇西的重要贸易中心和中国最早实现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

近年来,腾冲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按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线(以中缅国际大通道为中轴线)、两核(以腾冲经开区中和片区、猴桥片区为两大核心区)、三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的工作思路,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全力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口岸经济跑出“加速度”。

2023年10月18日,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国保山腾冲第八届边境贸易交易会盛大开幕。自2013年边交会启动以来,到腾冲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参展企业逐步发展到来自缅甸、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展销产品涵盖各国特色产品、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珠宝玉石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上千种商品。边交会已成为集投资洽谈、贸易交往、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第一届边交会我们就组织印度客商前来参加,10年来见证了腾冲从一个边境小城发展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边境贸易开放高地,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发展贸易。”中国印度交流中心秘书长龚慧表示。

“昔日八宝街,雄商大贾携资来。”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商家在腾冲云集,腾冲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来自异国他乡、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

南亚的香蕉、西瓜、辣椒等农产品及铁矿、玉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品经腾冲销往中国内地;中国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果蔬、工程機械、建材、包装物等经腾冲走向南亚、走向世界。

百年商城,辉煌重现。极边之城,迎来复兴!

从腾冲北海湿地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和顺古镇到江东银杏村……良好的生态是腾冲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腾冲市委、市政府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心守护好一方净土、一域青山、一方秀水、一片蓝天。

“几十年来,路宽了,楼高了,但小时候的梧桐树还在。”腾冲市民感慨道。近年来腾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将树木保留下来,全市574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重点保护。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74.72%,建成城市公园71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5平方米。2020年,腾冲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绿色,是腾冲高质量发展的硬底色。近年来,腾冲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大力推行“河(湖)长制”及“林长制”,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增量、森林资源保育、林业产业增效、生态湿地修复、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与此同时,着力建好边境防护带,沿150公里国境线建立一条纵深5公里左右的生态防护带,支持缅方开展植树造林、联合防火和打击走私贩卖野生动植物等,坚决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打底,产业铺路。腾冲以森林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努力谱写生态美、产业兴、乡风纯、百姓富的绿美腾冲新篇章。

好生态才能种出好药材。“林下种植中药材,有机质让土壤更加肥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药材品质比原来更好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当地种植大户黄子章说。近年来,腾冲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集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腾药产业园内生物制药企业超过20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文旅融合赋予绿水青山新内涵。腾冲坚定“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目标,着力塑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品牌形象,加速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积极打造一流文化体验目的地、田园综合体和温泉康养度假区,不断推动乡村旅游、赛事旅游、节庆旅游多元化发展。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波光粼粼的碧蓝清泉,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腾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入贯彻落实,如今的腾冲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佤族聚居的村庄,司莫拉在佤语里意为“幸福的地方”。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而今,“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几个大字镌刻在村口的石碑上,十分醒目。总书记的这份重托与期许,更深深铭记于佤族群众的心中。

4年来,围绕“幸福旅游+产业”,司莫拉佤族村以国有公司运营为龙头、合作社经营为示范、群众自主创业为支撑,稳步推进农旅融合。2020年6月,在党支部引领下,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村里73户人家全部入股。合作社启动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将司莫拉佤族村的7条巷道串联成游道,打造大米粑粑、佤族绘画、佤族服饰、饮品茶艺等不同特色业态,真正实现田园增色、村庄增美、群众增收。

以前年轻人都想着外出务工,如今都在家里端起了“旅游碗”,吃起了“旅游饭”。“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继续努力、艰苦奋斗,把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让日子越过越甜!”佤族群众兴奋地说道。

司莫拉佤族村的蜕变,是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写照,折射着腾冲万千巨变。

腾冲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市,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个民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腾冲把司莫拉佤族村、和顺古镇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擎旗手”和“排头兵”,用心用情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故事、民族故事、腾冲故事。规划“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心向中央·振兴边疆”等5条学习体验线路,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增进民生福祉是腾冲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榮发展”主题,抓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一大目标。腾冲通过实施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边疆治理、民族团结保障等9项工程,全面夯实各民族发展基础,让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作者单位:云南省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莫拉佤族腾冲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美丽的腾冲我的家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