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3-05饶绪黎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升级校企数字化

饶绪黎,林 峰

(1.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强调,要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需要,调整专业培养人才。2021 年,福建省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要求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福建战略对福建区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福建“产业数字化”的大变革催生了对“传统技术+ 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1-2]。如何围绕数字经济产业群布局调整学校专业群布局,如何升级改造传统专业群以适应“数字+”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地方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3]。高职院校面向数字经济进行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往往遇到如下三个问题:1)学校专业群布局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紧密度不够;2)专业群“数字+”升级过程中缺乏课程、平台等软硬件支撑;3)“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校企协同度不够,保障机制有待完善[4-6]。围绕这3 个问题,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福职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专业群建设服务数字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成效。

1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服务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专业群布局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紧密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上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侧重于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对于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专业缺乏关注和研究[7]。这导致在传统专业群布局模式下,学生毕业后较难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同时由于缺乏对数字经济的深入了解和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也相对滞后。传统的单一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数字时代下现代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2 专业群“数字+”升级过程中缺乏课程、平台等软硬件支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然而,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知识获取方式和学习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引入更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缺少相关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也是制约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重要因素之一[8-9]。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软件工具和平台来支持教学和管理工作流程。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投资和支持,就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环境,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资源优势,从而影响数字化人才的高效产出。

1.3 “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校企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在“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校企协同度不够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0]。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导致关键信息传递不畅,合作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各方的利益诉求亦有所不同。政府希望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重点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输送通过学校考核的毕业生;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和管理。各方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较难达成一致。

2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专业群建设服务数字经济的新模式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专业群布局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紧密度不够、专业群“数字+”升级过程中缺乏课程平台支撑、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校企协同度不够、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标数字福建产业布局,提出了学校专业群改革主动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双化引领、四链融合、三方协同”新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双化引领、四链融合、三方协同”新模式

“双化引领”指的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对标数字福建产业布局,重构并形成以国家级高水平软件技术专业群为核心、各大专业群联动发展的专业群战略布局,各专业群同频共振,发挥聚集效应,共同服务数字经济岗位人才需求。

“四链融合”指的是开发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赋能传统专业课程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跨专业群共享的“两中心一基地”平台(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互联网应用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有效支撑专业数字化升级;组建“专任教师+ 企业工程师+ 优秀学生”的结构化技术服务团队,服务中小微企业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产业群链、专业群链、数字课程链、复合人才链”四链融合职教新态势。

“三方协同”指的是创新“政校企三方协同”的专业群数字化升级保障机制,成立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吸引阿里云、微软、百度等知名企业入驻,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开拓出政校企协同建设“数字+”专业,开发“数字+”课程池,培养“数字+”人才,支撑“数字+”产业的新局面。

3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专业群建设服务数字经济的实施路径

3.1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优化专业群战略布局

以信息化、智能化理念为引领,对标数字福建产业布局新模式,遵循“契合产业设专业、产教融合建专业、凝练特色强专业”的办学思路,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国家“双高计划”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核心、各大专业群联动发展的专业群战略布局。学校通过优化升级专业群布局,打破传统二级学院“利益链条”,在学校层面建立专业群间师资、课程、实训资源共享机制。这种创新性的专业群战略布局,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服务数字福建战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 开发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打造智慧复合型专业

福职院通过开发“数字+”课程池等举措,服务传统专业数字化升级,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效果。首先,学校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知识和技能融入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改革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专业课程改造升级为“数字+”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开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拓展课程资源包,开拓学生技能,培养互联网新思维。此外,学校组建了数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各传统专业数字化升级提供线下教学服务及技术支撑。基于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学校开展了“一课双师”课堂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链与人才链得到进一步融通。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校专业群建设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其中传统专业课程“数字+”升级改造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传统专业课程“数字+”升级改造过程

3.3 建设共享型“两中心一基地”平台,支撑专业群数字化转型

福职院建设了共享型科研和实践平台,包括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省互联网应用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这些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对接数字经济技术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组建“专任教师+ 企业工程师+ 优秀学生”的数字化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智慧交通、大数据物流等横向课题,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问题,促进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另一方面,这些平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与福建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训基地跨专业群共享,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的“双化”引领作用。

3.4 依托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推动数字经济领域下的产教深度融合

福职院通过创新“政策保障”“共建共享”“互兼互聘”“过程共管”“结果共评”等机制,依托由市长担任理事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理事长、学校书记校长担任副理事长、29 个政府相关部门及54 家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充分激发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活力。其中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架构如图3 所示。同时,基于政校企三方协同平台,学校吸引了全球知名IT 企业入驻,先后成立了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微软创新学院、百度云智学院,“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融入”形成了多元办学格局,共同培养数字经济急需的复合型数字人才。

图3 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架构

4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专业群建设服务数字经济的成效分析

4.1 新模式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以数字化引领专业群升级转型,福职院专业群数字化升级改革基本实现了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培养了大量具有极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专业与福建主导产业匹配度达97.7%,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为87.83%,初次就业率99.38%,用人单位满意率98%。

4.2 新模式下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完成“产业数字化”相关各级科研项目363 项,为社区送科技服务30 项,专利转化10 项。微软创新学院3 年内为福建产业数字化培训8 000余名大数据分析师。学校与阿里巴巴、百度、北方天途、FANUC 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社会培训服务74 456 人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3 新模式下学校示范推广价值显著增强

学校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改革,获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案例”及“混合云特色实践”(教育领域唯一案例)荣获第四届中国优秀云计算开源案例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示范校、全国优质校、全国“双高”校。4 年来学校接待了近百所兄弟院校256 人次来访调研、20 多批次企业社会团体参观访问,牵头20 余家企业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牵头30 余家单位组建福建省文旅创意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专业群改革的办学成果在福州职校联盟各院校推广。学校与周宁职专、宁夏财经职院、通渭职专等学校在专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帮扶。“数字+”课程标准和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经验传播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12 个国家,树立了国际品牌。

5 结语

笔者探讨了在数字经济新浪潮下,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培养既具备“传统技术”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紧密对接“数字中国”和“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笔者提出了学校专业群改革主动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双化引领、四链融合、三方协同”创新模式,详细介绍了学校专业群战略布局策略、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的打造方式、共享型“两中心一基地”平台的支撑作用,以及数字经济领域下的产教深度融合保障机制。同时,笔者分享了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数字经济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为高职院校在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本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范本和探索经验。

猜你喜欢

升级校企数字化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回暖与升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