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富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活化更新模式
——以天姥驿站设计为例

2024-03-05张馨宇

浙江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富场所屋顶

何 曦,张馨宇,秦 悦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0 引言

2023 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针对“共富风貌驿”建设开展专项行动,推进城市小微空间提质增效,合理利用边角空间、桥下空间、行政企事业单位可供公众使用的空间等各类闲置或低效的小微空间,以及各类闲置、废弃或功能单一、低效利用的公共建筑,依法依规为百姓提供休闲、公共服务、体育健身等功能空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小微空间更新利用项目,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认同感,加快推动美丽城乡建设。

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为例(图1、图2),探讨共富背景下乡村存量小微公共空间活化更新的模式。

图1 改造前的农贸市场

图2 改造后的共富驿站

1 浙江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

浙江省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更是全国唯一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浙江乡村经济发展迅速,乡村建设也不断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指导,缺少专业的建筑设计介入,使得浙江广大地区在乡村更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下列问题。

1.1 缺少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

乡村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承担着村民进行日常交往、民俗节庆、娱乐休闲、便民服务等诸多活动,是村民公共服务、集体活动、情感寄托、文化教育等社会功能的载体。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着不断萎缩和被蚕食的现象,乡村公共空间不足和丧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目前乡村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多为自然形成或历史遗留,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介入,难以满足新时代下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的乡村公共空间多为旧礼堂、旧广场等,存在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的现象,空间适用性不足,使用低效,缺乏公共活力[1]。

1.2 存量建筑利用效率低

随着乡村产业结构的更新、乡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大量闲置或废弃的公共建筑。此类建筑大部分为20世纪建造的特定功能建筑,其原有单一功能和空间布局,已不适应当下生活与生产,例如闲置的农贸市场、教学楼、工业厂房等。大量的闲置建筑造成了空间资源浪费严重;且建筑破败,缺少维护,使其所在空间丧失生机和活力,也影响乡村风貌。

1.3 千村一面,缺少特色风貌

乡村中20世纪90年代后期建设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均较为粗放,只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需求,对空间布局、立面形式等的思考较少。而21世纪初期建设的乡村建筑则存在一定的盲从性,简单复制和模仿当下城市建筑的造型和特点,新旧建筑搭配混乱、风格差异较大,缺乏设计美感。以上两个原因导致目前乡村建筑风格杂糅,失去原有本土性特色风貌。

2 基地概况调研

2.1 儒岙镇基本情况

基地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地处天姥山麓。儒岙镇总面积138 km2,户籍人口3.93万,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段,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历史文化名山天姥山因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成为文化圣山。儒岙镇作为天姥山腹地的中心乡镇,得地理之优势,得文化之浸润,依托天姥山为文化名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儒岙镇亦具备交通优势,104国道、上三高速穿镇而过,为绍兴市的“南大门”,是温州、台州进入绍兴的第一站。见图3。

图3 基地区位

2.2 基地调研

基地原为儒岙综合农贸市场,南侧靠近贯穿城镇的主干道天姥一路,交通便利,人流可达性高。农贸市场总面积约2 700 m2,为单层框架结构,横向最长处约116 m,纵向两跨,为双坡屋顶,长约24 m。靠南侧一跨为固定商铺,以4.2 m柱网为单位分割,靠北侧一跨为贯通的有顶开敞空间,作为农户临时的自产自销摊位。见图4。

图4 现状总平面

儒岙综合市场以其地理优势和功能特点,作为儒岙镇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和公共活动空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一直是儒岙镇人流集中处,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人满为患,甚至造成主干道拥挤。综合农贸市场不仅承载着村民日常买菜和生活交往的功能,也是当地村民集体精神的体现,为方便村民生活和助力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经济发展,群众需求的更新,以儒岙综合市场为代表的众多乡村农贸市场,因其功能简陋、设施陈旧、缺少相关配套等原因,逐渐出现环境脏乱、经营散漫、管理难以到位等问题,造成其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逐渐丧失传统的使用价值。乡村公共空间的活力随之衰弱,乡村文化也面临消亡的危机。

在此背景之下,农贸市场更新改造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以满足村民的需求为首要目的,从小微空间入手,拓宽其原有功能空间,植入新兴功能,以此激活乡村活力,提升乡村风貌,保护与传承在地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和美丽共富。

3 再生更新策略

3.1 场所精神和空间逻辑延续

改造设计延续了场地原有的功能——“集市”的场所精神和空间逻辑,并加以空间转换和演绎,意在打造承载儒岙镇村民乡土记忆和文化习俗的新式公共空间。著名的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2]中提到,人之所以对空间感兴趣的根源在于“存在”,后现代主义是从“空间”与“场所”的角度思考建筑。基于延续场所精神指导下的“在地化”改造设计策略,有利于挖掘儒岙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魅力,唤醒乡土记忆,重塑地域性的文化认同,从而传承和激活乡村文化。集市原为儒岙镇村民聚集、买菜、交流的场所,设计构思将集市中平面布置的摊位单元空间转换成三维立体的“集盒”单元空间,将“集盒”空间作为人群聚集并开展公共活动的建筑空间承载单元,从而实现场所精神和空间逻辑的延续。见图5。

图5 场所精神延续构思

3.2 空间重构和集盒功能组合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重构理论,是指对一个已有的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和布局,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需求和文化需求[3]。乡村公共空间改造也是空间重构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对乡土建筑的改造和更新,使其具有更好的功能和形态,以提高乡村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提高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儒岙镇共富风貌驿改造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乡村功能的变化调整等多重因素,从而创造出更为适宜的乡村公共空间。在本项目中,通过将多元化的现代公共使用功能植入集盒,赋予每个集盒空间不同的新功能,如共享客厅、书房、超市、活动中心等,从而将原有集市功能空间重构转换为满足集会、交流、休闲、娱乐、学习等多功能使用要求的复合多元化公共空间。见图6。

图6 空间重构设计策略

4 改造设计措施

4.1 拓宽入口通道,引流激活空间

儒岙综合市场现状为闲置空间,意图通过空间改造,把更多的人流引入场地内部,激活原有闲置空间,重新焕发活力。所以,改造设计的首要问题是思考如何把更多的人流源源不断地从南侧天姥一路引入场地内?现状仅通过坡屋顶下4.2 m 宽的架空通道连通场地和天姥一路,如此狭窄的通道显然不足以引入大量的人流。设计的第一步是拓宽通道至16.8 m 宽,为更好地引入人流并展开公共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见图7。

图7 拓宽通道以引入人流

4.2 重构场所核心,形成共享客厅

通道拓宽后,如何打造场所核心和空间亮点,以汇聚人群,成为了下一步设计的关键(图8)。场所精神需通过建筑来呈现,建筑师的任务是为人类栖居创造有意义的场所。本项目位于天姥山麓,唐诗之路精华地段,场地南侧不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天姥群山。诗仙李白曾梦游天姥,并留下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千古诗篇。设计吸取了天姥意象和文化精神,并将其融合到建筑设计理念和形态中,创造此时此地的“场所精神”。改造设计保留了建筑两侧原有的主体结构和屋面,并抬升了中间通道区域的屋顶,建构曲线梁架结构和曲面屋顶,与连绵起伏的天姥群山相呼应,从而创造延续传统、承载文脉的区域场所核心。见图9。

图8 抬升屋顶

图9 天姥驿站和远处的天姥群山

4.3 灵活置入集盒,激活空间功能

在大屋架下置入轻钢结构搭建而成的玻璃集盒,通过玻璃集盒的灵活组合,结合大台阶、屋顶平台、空中连廊等重构空间效果。见图10、图11。整体功能布局动静分区明确,在1层开放共享客厅两侧布置具有较大人流量的便民服务中心和超市,以及通信服务、快递驿站、金融服务、公共厕所、母婴室等便民服务点;在1层的两端布置相对独立且私密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茶室兼书房。其中位于西侧的书房环境安静,局部两层通高,并设置落地玻璃,满足采光和观景的需求。在2层设置了党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可自由分隔组合的活动空间,室外利用1层的屋顶平台设置半开敞的交流空间和展览平台;平台之间通过空中连廊相连,既满足通达的需求也丰富了空间效果。整体功能布局动静相宜,打造多样化的功能集盒空间,进一步激活场所活力。

图10 置入功能集盒图11 平台连接集盒

4.4 复合立体空间,联通室内室外

随着功能集盒的加入,大屋顶下形成了更多有趣且意想不到的小尺度空间和灰空间,融合形成多维度立体空间。见图12、图13。并在屋顶下植入两处景观庭院,增添场所的生态性和趣味性,打造绿色的共享客厅。同时,玻璃集盒空间轻质通透,在空间界限上并不是非常明确,模糊了室内室外的界限,形成了灵活开放的空间感受。这也为功能的复合提供了可能,使人在其中的行为变得更加多元化。集盒内门厅、会客厅、书房等功能空间灵活组合,与庭院景观相互渗透,打破空间的界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并丰富空间体验。见图14~16。

图12 植入景观庭院图13 形成多维度立体空间

图14 改造后1层平面

图15 改造后2层平面

图16 改造后剖透视图

4.5 改造结构体系

设计保留了原有农贸市场的部分主体梁柱和屋顶结构,同时新建部分内容。新建部分主要包含两种结构:一种是由钢结构梁柱和玻璃围护组成的“集盒”体系,其规整几何的功能“盒子”以工字钢框架结构为主,轻巧且便于施工组装;一种是中间通道区域新建的大屋顶和钢结构框架,框架跨度为8.4 m和16.8 m。曲面屋顶和木檩条通过曲线形钢梁支撑,曲线形钢梁通过钢结构柱支撑。采用钢结构可以尽可能地缩小梁柱截面,从而使得结构支撑体系在视觉效果上表现得相对轻巧自由。见图17。

图17 结构体系分析

5 结论

相对于城市空间,乡村的存量建筑和公共空间往往处在被关注的边缘。本次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以存量小微空间改造为核心进行场所空间重构,发掘传统文化特色,延续乡村在地文脉,修复功能复合且多样的乡村公共空间,重新激发乡村活力。本文希望通过对儒岙综合市场的“微改造”可以推动“精提升”,以此为大量乡村存量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活化更新提供一种思路参考和方法路径。笔者希望共富风貌驿建设对于乡村建设,不是一时的锦上添花,而是可以切实地改变一方水土,成为城乡联动的共富展示窗口。

猜你喜欢

共富场所屋顶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借“光”生财的屋顶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听的场所
屋顶屋
远离不良场所
屋顶的雪(外四首)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