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高质量发展新年开新局
2024-03-05李焱
李焱
记者从朝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朝阳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旅游总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增量贡献率均居全市首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两区”、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成绩单亮眼。今年,朝阳区将做优金融、做大商务、做强科技、做精文化,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总体实现超预期增长
2023年,朝阳区坚持“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各项经济指标对全市形成有力支撑,经济总体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完成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4.2亿元,增长10.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5亿元,保持全市第一,增长12%。
持续提升消费引领作用,释放平台消费潜力,预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左右,总量和增量贡献率均居全市首位。全市仅有的2家国际一流轻奢品牌独立法人公司AlexanderWang、GentleMonster落户,新增品牌首店374家,居各区之首。推动商文旅体消费融合,以“潮朝阳”为主题,联合平台企业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首届国际茶香文化节、全市首个国际灯光节惊艳亮相,带动商圈客流量大幅攀升,旅游总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
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完成全国首家企业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推动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瑞穗证券落地发展,宝马(中国)、安顾方胜保险经纪业务资格获批,“两区”新增入库项目、新增预计投入外资均居全市首位。
力促园区特色差异化发展,CBD功能区税收过亿元楼宇达134座,较上年增加13座,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中区街区控规编制完成,国家文创实验区落地全国首个文化产业“云园区”、全市首个AIGC创意产业联盟。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占全市增量的47%,2023年1—11月朝阳组团吸引合同外资16.9亿美元、占北京自贸区的60%,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7.6亿美元、占全市22.5%。朝阳区在2023服贸会的意向签约额和“北京日”签约额、在京港洽谈会的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居全市首位。
加速构建“3+X”产业体系,2023年1—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5.6%,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7.1%。支持链主企业引领全产业链融通发展,与阿里达摩院共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与网易共建数字产业中心,支持360推出全市首个新型网络安全保险产品。抢滩互联网3.0推出一系列重磅措施,在将台星地中心落成全市首个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建设京港互联网3.0产业中心,打造国内首个XR产业加速器、数字人资产存证平台。支持科研机构和平台带动生态优化,落地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成立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与中科院深入开展“扶摇计划”,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山河湾谷创新区,助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获得交易牌照。
接轨国际优化产业生态。组团赴德国、沙特、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招商,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举办一系列投资推介和交流活动,引入壳牌新能源、中信国安实业等94个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助力7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优化“1+7”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服务、“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扩围,朝阳区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始终排名第一。
优化产业生态释放新动能
今年,朝阳区将紧紧围绕朝阳功能定位,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加速企业迭代升级、行业能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朝阳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走出去招商,用好全球招商联络站点、服贸会等平台,吸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着力扩大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一纵一横一核”商圈布局,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坚持“做优金融、做大商务、做强科技、做精文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发展能力。强化国际商务枢纽功能,实施CBD总部成长计划,推进商务服务业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发展,构建高效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枢纽平台和商贸通道。释放创新发展动能,提升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支撑作用,推动更多领域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实施“文化+”战略,加快布局数字文化新业态,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影视制作基地,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金融聚集区,完善全球招商服务体系,提升总部经济、商务服务、国际金融竞争优势,有序推进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千亿规模国际级商圈。推进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规划建设,推动跨境消费、数字贸易等产业集聚。提升中关村朝阳园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对标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评价体系,持续放大自身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集群规模、地均产出水平,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国家文创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百亿级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园区。强化产业空间全周期精细化管理,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改造低质低效空间。
全面落实市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版方案,在数据跨境、保税物流、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收支便利化等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加快打造可感可及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区,增强改革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入探索“投资中国”“北京服务”的朝阳实践路径。
着眼“高精尖”开辟未来赛道
2024年,朝阳区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培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立体化构筑创新生态圈。抓好大数据跨境流通,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升运营能力,推动构建新型数据交易范式,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商产业生态,建设数据跨境交易枢纽。抓好大模型行业应用,支持创新主体推出标杆性大模型产品和服务,构建开源开放AI生态。建好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吸引国际科技组织和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发展。加快国际学校项目进度,推进嘉会国际化医院建设,实现望京国际人才公寓投入运营。
深耕“3+X”产业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优化重点领域发展生态,出台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数据要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支持政策。加大重点平台支持力度,依托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网易数字产业中心、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等,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吸引企业链条式集聚。持续推进重点计划实施,深化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
促进创新空间布局优化。发挥朝阳园主体作用,全面统筹北区规划建设、项目落地、运营管理、企业服务。加强与“三城一区”的联动发展,在南部地区推进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在东部地区设立北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朝阳分园,在北部地区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