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尚主场创新蝶变书写时尚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样本

2024-03-05郭嘉

时尚北京 2024年2期
关键词:外事公务深圳

郭嘉

本届深圳国际时装节由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广东时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中心、深圳时尚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时装节的举办正值全球时尚业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的重要变革期,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在向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继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这就需要新的价值路径和时尚表达,在这种背景下,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以“时尚深圳 全球共享”为主题,秉承“行业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办节理念,凭高而立,创新蝶变,再次引起业界的广泛瞩目。

作为深圳的标志性时尚节庆活动,本届时装节集秀、赛、讲、展于一身,活动主要包括:第八届中国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第八届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全球时尚城市指数发布、“大美湾区 领秀鹏城”名师名牌作品发布、深圳力量时装设计师作品联合发布、国际流行趋势发布、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会议、第四届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数智创新”论坛暨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向美而行 星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师之夜、全国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委员会会议、校企对接交流、首届“小天鹅杯”中国(深圳)少兒模特大赛、品牌市集等。

来自海内外著名时装设计师、品牌、行业组织、院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众多行业精英数千人云集本次盛会,炫丽的活动串烧、厚实的专业底蕴,让深圳时尚声量更为响亮、深圳时尚力量更为蓬勃。深圳国际时装节以“美”的初心、“专”的力道、“新”的高度、“合”的格局,让全球时尚界再次进入“深圳时间”。

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作品发布向来是深圳国际时装节的重头戏,本届也不例外,计文波、罗峥、李小燕、邓兆萍四位荣获“金顶奖”这一殿堂级荣誉的设计大师,与深圳本土知名时尚品牌爱特爱、纬漫纪、Luo zheng联袂重磅登场,用匠心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向深圳这座新兴全球时尚之都由衷致敬。

国风大秀是本次发布的另一大亮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薇,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主席、内蒙古服饰非遗传承人朝乐梦,KEILAM高级定制创始人、首席设计师童晓妍,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汀南服饰设计中心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屈汀南,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唐志茹,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MOHUA墨话品牌创始人墨话/候晓琳,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蕾,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成晓琴,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陈燕琳等,凭借笃定的匠心和高妙的才思,用心打磨每件作品,对非遗中的传统广绣、香云纱、宋锦等传统元素进行了二次创作,将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裁剪和廓形相结合,将传统时尚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夯实文化自信的底气,彰显新时代的大国气度。

在“西风东渐”传统时尚版图大调整,以及东方美学、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逐渐成为时尚主流的今天,中国时尚名师名牌在最具活力、最富创新的时尚策源地深圳联合举办作品发布意义深远,让人们对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时尚力量充满期待。

深圳国际时装节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把人才培育与人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举办深圳时装设计金鹏奖、十佳、新锐设计师作品发布,并将大学生模特标杆赛事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落户深圳,使得各类时尚高端人才源源不断地从时装节走出,为湾区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硬核人才支撑,打造全球时尚人才竞技主场。

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在校大学生服装表演专业的国家级模特赛事,第八届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无论从参赛规模还是选手质量都超过了往届,大赛致力打造中国本土模特走向国际时尚舞台的直通车,选拔优秀模特人才向国内外时尚机构推荐。本届大赛有深圳本土时装品牌与获奖选手达成合作意向,彰显其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深圳时装节作为人才高地的地位由此进一步巩固。

本届时装节发布了2023全球时尚城市指数,公布了排名前20的城市,深圳位列第五。这一成绩进一步夯实了深圳在全球时尚界的影响力,并突显了深圳在全球时尚引领力方面的显著提升。本次指数发布还表明全球时尚版图“东西并重、和合共生”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美欧洲亚时尚三极的交锋和交融正成为新常态。

参加本届时装节的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这样留言:时尚,让鹏城更新,也让生活更美——这正是深圳时装节的特质和魅力所在。创新是深圳国际时装节的活力之源,深圳创新型城市特质与深圳国际时装节相得益彰,无论是办节模式,还是内容布局,深圳时装节都紧紧抓住创新不放松,开创性地举办全球时尚城市指数发布,使得深圳成为全球时尚舆论场;时装节连续多年举办名师名牌发布和流行趋势发布,力使深圳版的流行趋势逐渐在全球时尚话语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

参与本届深圳时装节的老观众惊喜地发现:时装节“破圈”了!为了加强家电行业与时尚行业的跨界合作,以时尚之美共同实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本届时装节期间组委会携手深耕洗护领域的国民家电品牌小天鹅举办首届“小天鹅杯”中国(深圳)少儿模特大赛,为传统优势产业间的共享共赢提供了新的启迪。时装节将全力推动“时尚+”多元发展,与多个产业合作打造跨界交流平台,激发时装业与关联产业的“乘数效应”。

外事(公务)着装代表着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中国新时代形象和民族精神的独特标志和符号。2023年12月21日,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期间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纺织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共同发起,项目邀请众多纺织服装院校的专家学者、知名设计师组成项目专家组,开国内外事(公务)着装标准之先河,为大国礼仪提出独具价值的“深圳规范”。

近年来,深圳围绕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着力打造世界经济中心、创新中心、时尚中心,在全球时尚产业格局中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在这种形势下,深圳国际时装节搭建贯通时尚产业链的战略性平台,在实现时尚文化、时尚消费、时尚品牌、时尚产业的价值联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年末来水贝,时装节迎新”已经成为广大深圳市民的新时尚,深圳国际时装节通过潮流汇、品牌汇、名师汇、人才汇,有力提升深圳时尚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深圳时尚产业提供创新展示平台与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深圳时尚消费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数实融合正成为时尚行业撬动国内大市场、畅通双循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近年来,深圳将现代时尚产业列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实施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时尚产业深度结合,各服装品牌也纷纷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本届深圳时装节应时而动,举办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数智创新”论坛,来自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国内著名时装设计师、行业专家领导,以及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就“打造时尚产业数字创新生态共同体”“建立以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特色导向的数字时代时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模式,构建共生共创共享的数字生态,促进全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除此之外,本届深圳国际时装节还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时装设计师共同体集结号,发表《美丽中国 圳再出发》宣言。为促进设计与品牌、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实现消费引领与价值转化。为美丽中国掀起时尚新浪潮,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赋美。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未来的深圳国际时装节,立足于全球时尚版图大调整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维度,融入时代大势、立足深圳实际、美化人民生活、服务全球发展,不断弘扬东方美学,聚合全球优势资源,为大湾区时尚业的高质量发展赋美,为构建全球时尚共同体助力,为深圳新兴全球时尚主场提供主力支撑。

《时尚北京》:深圳国际时装节迄今已经举办了九届,成为备受业界瞩目的时尚风向标和晴雨表,和其他的时尚活动相比,人才建设是深圳时装节一个醒目的标签。请您谈谈深圳国际时装节在打造时尚人才高地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周世康: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时尚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从创办之日起,就把人才培育与人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同步举办中国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和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以及深圳时装设计金鹏奖、十佳时装设计师等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和优秀作品发布,使得各类时尚高端人才源源不断地从时装节走出,为湾区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硬核人才支撑,打造全球时尚人才竞技主场。

其中尤为亮眼的是连续八届成功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这是唯一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服装表演专业的国家级模特赛事,我们不仅为有时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大阅兵,对于提升高校时尚教育水平、推动时尚产业发展、传播时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连接学校、学生和产业的重要纽带,堪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典范。2023年报名参赛的院校有140余所,最终来自82所院校的105名选手入围,赛后深圳本土时装品牌立即与部分参赛选手达成合作意向,彰显出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和无限发展潜力。未来组委会将在打造中国本土模特走向国际时尚舞台的黄金通道上持续发力,打造高质量湾区时尚人才孵化器。

《时尚北京》:深圳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成绩喜人,成为支撑深圳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请问深圳国际时装节在培养时装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周世康: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2023年,深圳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硕果。目前深圳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约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市人才规模总量的三分之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6.7%,成为支撑深圳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突出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亮明深圳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坚定决心,释放开放包容、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2022年年中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现代时尚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也提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孵化力度,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国际新兴设计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时装节的主办单位,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每年都积极举办、承办各类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和时装设计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不断发现挖掘和鼓励更多时尚产业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由幕后走向前台;同时我们按照国家服装职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服装行业职业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服务,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特别晋升通道。未来协会和时装节组委会一起勠力同心,持续引才育才,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建设湾区时尚产业高地不断积蓄澎湃动能。

《时尚北京》:2023年初,深圳出台《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加快推进时尚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市场影响力的时尚产业集群,打造全球知名的现代时尚产业高地。深圳国际时装节在抢占时尚产业数字化新赛道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世康: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时尚产业深度结合。各服装品牌也纷纷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也给行业组织提出了新的使命。

作为深圳时尚文化的重要输出窗口,时装节在抢占时尚产业数字化新赛道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方面,我们通过产学研交流平台,鼓励和引导时尚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等,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变革;同时我们将为参会企业搭建线上时尚市集,为设计师和品牌提供展示和销售机会,且不断深化与社交媒体平台和品牌的合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扩大活动传播范围;另一方面,我们将始终坚守“服务人才,服务产业”的初心,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习考察等活动,展示和推广数字化时尚产品和服务,提高设计师和品牌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为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19年在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顺利落户深圳,为深圳时尚产业上下游高度协作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动力。2024年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委员会会议和时装节仍将同期举行,互为补充,彼此成就,为构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共生共创共享的数字时尚新生态提供实践路径,为深圳“20+8”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时尚声量。

《時尚北京》:近年来,深圳涌现了各式各样的时尚类活动,相比之下,深圳国际时装节的办节模式有哪些不同?初心是什么?

周世康:深圳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之都,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支撑,也是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标杆的重要举措,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深孚众望,承载着打造深圳新兴国际时尚主场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深圳国际时装节一以贯之的朴素初心。

深圳国际时装节秉承“行业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办节理念,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平台,提升中国时尚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水平,推动时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同时,时装节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时尚产品和更好的消费体验,促进时尚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近年来,深圳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着力打造世界经济中心、创新中心、时尚中心,大力推动时尚产业升级转型。在这种形势下,深圳时装节将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融合化水平,搭建贯通时尚产业链的战略性平台,在实现时尚文化、时尚消费、时尚品牌、时尚产业的价值联动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深圳时尚产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助力深圳时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引领湾区时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时尚北京》:深圳国际时装节不负众望,每一届都给人新惊喜,展望未来,深圳国际时装节还将做出怎样的努力?

周世康: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设计、中国产品、中国创新等当代实践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时尚产业迎来了将文化自信转变为品牌自信、产品自信最好的时代机遇,品牌建设与时尚设计全面进入以自主原创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东方美学、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逐渐成为时尚主流。

另外,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时尚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美起来,这是一道全新的课题。依托于深圳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历经八届的淬炼,深圳国际时装节已经形成了业界称道的“时尚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以和合为术,以设计为蕴,以创新为魂,以人才为本。笃行不辍,未来可期。深圳国际时装节将立足于全球时尚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维度,大力弘扬东方时尚美学,聚合全球优势资源,为实现大湾区时尚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在深圳启动

服饰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视觉文化符号,也是重要的文化风向标,彰显一国的文化实力、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外事(公务)着装代表着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中国新时代形象和民族精神的独特标志和符号,但是外事(公务)着装的着装标准没有得到相应的规范,为了弥补这一缺憾,2023年12月21日,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期间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中国纺织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深圳市欧纺服装研究院共同发起,该项目组组长、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周世康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和有关情况。他表示,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时尚策源地和风向标,作为先行示范区,在推动建立外事(公务)着装标准方面应发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整合院校、企业、设计师等行业优势资源,填补外事(公务)着装标准及规范的空白,为外事(公务)活动提供重要的着装指南,向世界传递出自信、从容、大气的大国形象。在重大国际交流、交往活动中,让焕发着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华彩的外事(公务)着装,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独特的中国时尚力量。

周世康表示,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要立足新时代,彰显中国美。应具有现代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国家的精气神、自豪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之魂,设计风格应庄重、大气;设计理念应融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元素与当代世界时尚文化于一体,形成中国特有的着装礼仪风范。

启动仪式上,周世康会长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知名时装设计师颁发了专家证书。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外事(公务)着装的标准一直比较匮乏,2017年1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提到“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这为规范大国着装礼仪、展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导向。

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的正式启动,也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时尚北京》杂志就“启动该项目究竟有怎样的考量?”“具体将如何开展?”等这些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采访了该项目组组长、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周世康。

《时尚北京》:周会长您好!据我所知,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至今还没有类似的标准出台,启动这一项目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周世康:着装礼仪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外事和公务着装是展示中国新时代大国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显著标志及符号。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重要的时尚策源地,也是时尚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完全有必要、有能力、有办法在推动建立外事(公务)着装标准方面发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整合院校、企业、设计师等行业优势资源,填补外事(公务)着装标准及规范的空白,为外事(公务)活动提供重要的着装指南。

《时尚北京》: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时尚界的一件大事,您之前也进行了多方奔走,付出了大量心血。

该项目的启动,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世康:为了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的早日启动,我多次向业界和有关部门呼吁,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得到了广大纺织服装院校、企业和设计师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此次该项目在第九届深圳国际时装节期间启动,我倍感振奋,也充满信心。一定会实现在重大国际交流、交往活动中,让焕发着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华彩的外事(公务)着装,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独特的中国时尚力量!

《时尚北京》:请具体介绍一下,外事(公务)着装标准具体有着怎样的路线图?

周世康: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深圳市欧纺服装研究院共同发起,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知名时装设计师、品牌企业组成项目专家组,对外事(公务)着装标准进行专业和系统研究。

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项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开展外事(公务)着装标准研究,此标准为技术类团体标准,初步考虑暂包含《外事着装通用技术规范》《公务着装通用技术规范》《外事着装 常服》《外事着装 礼服》及《公务着装 常服》等标准;二是对外事(公务)着装规范进行研究,并编著《外事(公務)着装规范》;三是举行外事(公务)着装的主题讲座,对研究成果向社会进行宣贯。

该项目为期一年,将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期间举行“中国外事(公务)着装礼仪论坛”及成果发布会。接下来将开展为期两年的外事(公务)着装的社会宣贯工作。

猜你喜欢

外事公务深圳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外事之窗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深圳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深圳医改破与立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