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视角的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构建
2024-03-04唐劲军林小荣沈星灿
唐劲军,林小荣,沈星灿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专业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再到生活思政的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一环[2],当前化学师范类专业的思政建设多集中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课程[3–6],缺少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应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强化专业整体育人意识,增强各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协同育人。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师范类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梳理化学师范类专业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逻辑,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推进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和实施,不断探索专业思政育人规律,构建师范专业“大思政”体系。
1 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建设的现实问题
1.1 专业思政系统结构不完整
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系统存在全域性不足、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从课程子系统来看,思政建设多集中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主干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案例较少;各课程子系统存在衔接不流畅、思政元素融合性不好等问题,需挖掘各级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要素[7],全方面、分层次构建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系统。
1.2 思政内容子系统有待重整
化学师范类专业存在思政内容子系统的资源开发不全、思政元素专业特质不足等问题,需从系统视角对思政元素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内容子系统,重点探讨课程涉及理论、案例的不同价值倾向[8],构建具有化学师范特色的多元化、分阶段的思政内容子系统。
1.3 专业思政融入方式单一
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融入方式多为知识讲解或简要介绍,无法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政内容互嵌。由于缺乏新的理念和方法,专业思政融入方式的针对性和多元化不够,育人效果不佳。因而,需从思政融入点、教学方式、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设计。
2 专业思政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是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将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工作,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多角度开展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2.1 整体性:梳理育人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思政建设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融什么、何时融、怎么融”等关键问题。针对思政内容横向重合、纵向脱节等问题,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深入挖掘与提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因子,结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重点,参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专业育人要求,统整以“爱国主义情怀、道德修养、人文修养、科学修养、专业思维”为核心要素的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内容(见表1)。
表1 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需在“体系化”下功夫[9],针对课程间协同性弱、课程思政内容不全等问题,《纲要》强调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0],我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思政目标,构建“以专业课程群为基础、通识素质课程群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群为核心、教师发展课程群为突破”的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通过对课程计划中性质相近、相互联结的若干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归纳、概括各课程群中支撑度不同的思政要素,构建结构合理、衔接有序、整体配合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包含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群、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群、教师发展基础课程群等9个课程群,各课程群主要对应支撑度不同的思政元素。如专业大类基础课程群,其高度支撑的思政元素为学科思维方式,主要通过体验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增进对化学思维方法、化学科学中的显性与隐性价值的理解,形成元素观、微粒观和分类观;通过分析理论证据和实验证据,形成变化观、实验观和守恒观。其中度支撑的思政元素为国际视野,可结合诺贝尔化学奖与传统化学的关系、新型材料的探索等话题分析国内外化学发展趋势;通过设置医药保健、食品安全和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议题讨论国际重大化学问题。其低度支撑思政元素为哲学思维,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与化学、污染物监控等化学热点事件,形成辩证思维;通过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形成的过程,形成批判性思维。
2.2 层次性:分解总体目标,实施进阶式育人
专业思政育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大学各阶段,引导师范生认同教师职业,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高尚的师德修养、教育理想与信念,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立志成为卓越教师。以层次性思维审视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系统,厘清专业思政育人过程,设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理想、教育情怀”进阶发展目标(见图1),通过大一至大四学年的核心课程群实现由浅至深、由点到面的价值引导。
图1 专业思政进阶发展目标
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凸显课程群之间的内容接续与深化,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分段有序育人。一方面,专业思政加强课程逻辑关系的协同性,如“道德观念”元素,大二学年开设的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群和教师发展基础课程群的思政内容存在差异。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群可对比中西方科学史,揭示化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大国崛起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剖析“卡脖子”技术缘由,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教师发展基础课程群则通过中学名师进课堂、优秀案例观摩分析和教学研讨会等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通过讨论“教育违规案例”“惩罚措施引关注”等热点事件,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实验探究、主题分享等重温化学经典史实,帮助学生树立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专业思政强调思政内容的进阶性。如专业核心课程群贯穿大学本科阶段,其思政元素“国际视野”具有进阶性。大一学年,可通过介绍无机化学的前沿研究、高等数学的发展、分析化学中的科技软件技术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最新前沿动向。大二学年,通过探究分析最新的不对称氢酰化反应、生物偶联反应等有机反应,讨论“利用激光实现量子材料电子维度操控”“粒子冷却新技术”等前沿科学成果,提高学生辩证分析人类重大问题的能力。大三学年,主要通过介绍新型仪器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在分析中外化学课程理念、国内新旧课程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式教学”“教、学、评、研一体化”“大概念教学”“STEAM”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四学年,引入研究生先修课程“无机专论”“有机专论”等课程,实现本硕的衔接,也为专业发展打下基础。通过“科技论文写作”,了解科研成果表达方法和国际科研动向,拓宽学术视野。
2.3 协同性:结合课程内容,细化思政融入点
课程群内协同可克服育人目标离散、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例,该课程群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结构化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等课程,各课程在明确思政任务的基础上,注重课程间思政元素的融合与拓展(见图2)。
图2 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元素
2.4 开放性:丰富融入方式,吸纳最新融料
专业思政系统应与学校、网络、社会等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及时吸纳最新的思政“融料”,将时代的新成就、新观点转化为专业思政内容,形成开放性强、融合度高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为例,作为教师发展学科课程群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典型中学化学实验的“探究–创新–模拟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实验探究方法和教学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情怀。该课程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三个板块,共设置6个主题探究,思政教育目标及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思政案例
(续表2)
专业思政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要合理规划教学设计。一是充分考虑知识顺序与育人逻辑的内在统一性,结合师生互动、实验实训、考试评价等不同教学环节特点,科学设计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在育人过程中统筹协调、管理控制,精准切入思政元素。二是根据教学思路,提前收集热点话题、新闻事件、生产案例等素材,建立专业思政内容管理空间;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师范生充分理解中学化学教育资源的价值属性,探讨中学化学知识理论的学科内涵,增强知识点对专业思政的有效支撑。三是依据学科特点探寻融合新路径和新方法,结合不同主题要求,设计基于POGIL (面向过程的引导探究学习)活动、学科实践、综合学习任务、课程论文等综合性教学,使课程教学成为思政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
3 结语
专业思政是建设一流专业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点。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较好地统领各课程,构筑四年一贯制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当然,要达到专业思政育人效果,既需要基于系统视角的专业思政体系创新,还需加强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相协同的联动机制,在专业改革与思政建设、课程育人与科研育人间建立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