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工程发展在农业生产现代化中的新形势探究

2024-03-04徐莉莉

新农民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徐莉莉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农业生产中融入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是必然道路。目前,全国农作物的机械生产高达70%,由此可见,农机装备可促进农业实现生产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在农业方面的实现也面临着较多挑战。本文分析了农机工程发展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形势,为2025年顺利完成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目标提供保证。

关键词:农机工程;现代化生产;人才培养

农业的生产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创新农机技术可促进其增长经济收益,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平,保证农业机械化向着合理的方向转变。但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农业的生产需求逐渐改变,机械设备缺乏创新性,农机不能很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背景。面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需积极制定有效方案,并采取相应办法,充分运用现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1 农机工程建设内容

近年来,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基础逐渐牢固。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市场规模已经由2018年的4 28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 611亿元,实现了逐年上升的目标,经产业研究人员检验,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经济增长到了5 857亿元。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农机建设工程,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可按照当地规定完成小麦等农作物的收割工作,并合理解決废弃物问题,降低出现生态污染的概率。

机械化节本增效工程可减少水电和肥料的使用,通过增产组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机械化生态工程是将机械融于生态农业中,通过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周围环境。实施农业机械化可提升收割和种植效率,为农业的高质量生产奠定基础[1]。

2 现代化农业农机发展内容

2.1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的总动力是农林牧渔的机械生产总和,它是农业机械化使用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的农机设备使用总量不断攀升,2022年的机械总动力达到11.04亿千瓦,同比增长2.4%。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机械设备完成相关农业工作内容,减少人力消耗,有利于提高农业管理质量,提高生产操作环境。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自然条件和区域位置等因素相互关联,如新疆棉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平整可使用动力大、性能高的设备完成耕种和收割工作,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另外,黄淮地区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要推广使用直播机器设备,提升播种育秧水平。南方丘陵山区适合使用小型机器,有利于改善当地排灌环境。

我国农业机械结构不断优化,拖拉机和插秧机等设备数量逐年增加,绿色农机拥有量显著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北斗系统的应用进程,使无人机设备能够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消耗。推进农业机械化,研发工作是其运行起点,可根据生产作用将农机转变成生产力。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52.28%,到2023年一直呈增长趋势。如今,只有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之中才会使农机设备“活起来”,为此国家应建立机械设备使用机构,使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的参与使其分工协作,为实现多元化的农机技术奠定基础。

2.2 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农机农艺融合使用可依据当地特点研究适合种植的机器设备,强化机械自动化水平。尤其在种植重点农作物的过程中,需加强机械生产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扩大实验室规模,将水肥和农药综合使用,保证农机渗透到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另外,需引导农民选择机器设备运作简单的农作物,增强农机生产的参与度。

为推进农机技术不断进步,创新是农机与农艺协调的关键,应积极引导相关部门与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协作,积聚各方力量,不断增强农机技术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适配性。优化农艺配套技术,需针对不同领域的生产需求为实际工作提供合理的技术方案,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强化农艺水平,为环保健康的生产方式奠定基础。

农机农艺的协调工作离不开科学成果的转换,将科学成果转换为生产动力,为农作物的高产量和高质量提供保障。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农民在运用机器设备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协调农机农艺技术也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可鼓励相关部门合作参与,推动农业进入现代化。

2.3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培养具有专业性的服务组织可提升农业机械化使用水平,推进合作社的业务顺利开展,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运用其中。相关企业应与专业的农机使用大户进行合作,完善农机服务制度,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运营路径。农机服务中会出现市场跨区域的农机工作任务,因此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逐步完成精细化的机耕和机收环节。

保护监理执法制度可建设正规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这关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局。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才可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满足当前社会农机生产的要求。要建立健全监理工作机制,规范人员行为,为树立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供保障。在监理执法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尽到相应的义务,保护农机运行的相关权益,使企业安全运行,降低成本消耗。工作人员应将保护农业生产为核心目的,尽忠职守,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工作。另外,企业要对相关人员完成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使技术人员了解掌握工作方法,高效完成农机使用任务。

2.4 农机人才培养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选择农林牧渔的农机制造企业数量达62 801家,比2021年增长了

5 097家。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应完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相关技术学校的培养制度和方案,加强人才专业化水平,为农机生产现代化提供保障。地方部门也要定期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工作,科普农机知识,培养农民的动手能力,保证其具有专业的操作和保养能力。培养农机监理和推广人才,有力支持农机得到大范围的使用,有计划地培养技术人员。

农机工作人员应认真总结实践活动经验,提升思想素质,做到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也要有自律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自觉增强业务能力,在了解相关法律的同时努力研究农机知识,为农民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完成农机安全使用培训,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外,队伍建设需要良好的设备,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安全。要时常对设备进行检修,使器具符合年检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及时淘汰落后和老化严重的设备,尽量完善其技术配置,达到自动化工作的效果。相關部门应提供检测数据信息,为农机生产工作提供安全保障[2]。

3 现代化农业农机发展策略

3.1 持续推进农机工业发展

农机的生产制造需加快市场改革进程,将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企业制度融入其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强化农机的主导地位。完善农机政策,规范市场机制,可让行业有序运行,逐渐淘汰落后的制造产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优化制造企业性能,建设具有优势和影响力强的产业团体,进而带动小企业的高效运行,发挥出产业集群的辐射效果。在提升农机生产制造供应效率时,保证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使小中型企业向着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加强竞争力,在科技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还应鼓励企业和相关研发部门开展交流合作工作,在强化科技能力的同时完成科研立项任务,使科研环节围绕农业机械化方向进行,努力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农机研究团队的专业水平[3]。

近10年来,我国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工作得到了一定成就,成功研发了玉米精良排种器等核心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改良工作。设备装置分析要进行合理优化,这是保证农业机械化使用的基础。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召开的农机补短会议,为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工作提供制度支持,使制造应用环节迈入了全新阶段。农机设备补短由原产地自发组织,使企业走向系统化运行方向。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2.1 财政支持

国内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对大中型拖拉机市场来说,它一直是国内的龙头产业,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小型拖拉机的价格低下,使用门槛不高,因此竞争压力更大。工商注册查询系统显示,到2022年底,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有1267家。由此可知,政府应对中小型企业完成财政帮扶工作,为稳定企业顺利运行提供帮助和支持。

现阶段,农机购置补贴机制需继续使用,并逐步完善补贴制度和流程,充分体现财政支持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政策实施环节应与监督部门合作实行,将农机使用重点转移到合作社和主产区中,使相关信息公开透明,为获取人们的信任提供保障。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转换科技成果过程中,提供财政支持可使项目研究方案获得经费保障,让技术人员投入到农机建设中。另外,需简化农机购置流程,使农民对政策帮扶充满信心。农机供应商要严格审核,这有利于完善经销制度,建立评估系统,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地方政府需依据具体情况协调品种的选择,紧密联系当地气候条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金流向提供运行方向。

3.2.2 税费优惠

落实企业研发政策需完善税前扣除制度,免征农机企业作业所得税和收割机的通行费,为鼓励农民使用农机设备做好铺垫。另外,免征关键零部件等相关费用,将农机制造行业列入国家扶持项目中,并按照规定享受免税政策。对零售和代理业务,农机企业要落实免征政策,强化其农机销售的主动性。

3.2.3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2023—2028年农业机械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中可知,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农村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建设小康社会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农村经济的崛起需要基础建设支持,应将农机设备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农业生产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势在必行。

要想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要制定精修道路和维修排灌等方案,合理分配项目资金,将基础设施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建设农机公益设施,做好农机鉴定和售后服务工作,使农业加快机械化进程,强化生产水平。重视农机保养环节,建设良好的操作环境,可合理规划建筑场地并完成农机企业与研究社的合作交流工作。建立农机生态系统,完成市场调研,需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为优化农机产业结构提供保障。

3.3 建设现代化农机流通系统

现代化农机流通系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机销售环节和客户管理等。要想优化农机市场结构,需重视品牌效应,转变服务态度,鼓励企业使用现代化技术思维完善连锁经营方式,强化农机的管理服务水平。依据辐射范围开展农机市场建设工作,可方便农民购买相关机器设备,加强市场流通效率。做好售后培训工作应健全配件网络系统,维护售后平台,为完善产品包装服务,加强维修水平奠定基础[4]。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现代化农机流通的思想,为其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保障。《意见》中表明了农机流通应以建立现代化流通系统为方向,掌握市场动向并结合科学手段,合理制定流通方案,完善农机流通网络,保证其具有规范销售秩序和农机售后管理制度,推进我国农业向着机械化的方向转变。

《意见》中表明通过5~10年的努力,农机销售和售后管理渠道在农村中的覆盖率高达90%以上,形成了大型农机流通市场。其以市场为依据,农机店铺为支撑,使农机现代流通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在下一阶段中,农机现代流通体系的任务是建立服务品牌,完善农机销售网络,使大型农机流通到市场中推动农机的全面运行,为售后管理工作,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帮助[5]。

3.4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完善法律法规可加快安全监理系统的建设进程,加大执法力度。法律法规都有自身严密性,可使工作人员分清各部门的职责,时刻注意其交叉关系。关于监理部门也要制定行政处罚规定,可为今后的农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应强化监督力度,保证将农机生产制度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农机使用更加科学高效。监督机制具有全面性和规范性等特点,使农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应积极调研法律执行情况,设置出配套的法律标准增强监理工作的实用性。农机使用工作的实践性较强,制定的法律需依据实践服务为基础。《条例》中有关于农机工作的要求,但对使用资金没有明确规定,降低了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所以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与法律配套的制度,为农机生产执法过程扫清障碍。农业农村部和各省机关要积极配合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农机工程促进法》,为推进农机生产提供法律保障。另外,相关部门需认真履行法律职能,保证农机生产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出现农机事故的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农机工程在生产中的地位,可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将社会服务作为支撑节省成本的理念,可实现富民的目标。优化农业结构,提升生产水平,需完善相关方案和体系,保证农作物的向着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分析农机工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要点,应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 万宏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J].当代农机,2023(6):98-99.

[2] 王凤瑛.农业生产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J].河北农机,2023(9):160-162.

[3] 戴飞.农机工程发展在农业生产现代化中的新形势探究[J].河北农机,2023(2):30-32.

[4] 李志豪.农业生产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J].现代农业装备,2022,43(5):71-74.

[5] 黄丽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J].农业经济,2022(4):34-3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