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4-03-04李中仁郭薇薇王志胜

新农民 2024年2期
关键词: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李中仁 郭薇薇 王志胜

摘要:本文分别从玉米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及玉米密植病虫害防治策略出发,分析介绍了技术要求及技术措施要点,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玉米密植;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在玉米生产结构调整中,提高玉米产量已成为当前广大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选择优良、适合本地的品种,推广密植农艺措施,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播种量,从而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玉米密植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播种前准备

1.1.1 玉米种子包衣或拌种

拌种工作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常见病虫害出现情况以及不同目标使用对应的绿色生态环保型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以达到防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目的。如果所选的玉米种子,是带有包衣剂的,则无须再次进行涂抹,而那些没有经过包衣的玉米种子,则要对其进行包衣。常用的种衣剂:戊玉米种衣剂5.4%,粉锈宁种衣剂,立克秀种衣剂,35%种衣剂多福克种衣剂等,以上几种衣剂均能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粗缩病和丝黑穗病,从而达到减少病虫害影响的工作目标。

1.1.2 相关因素分析及准备

玉米种植前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玉米适合于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气温在15~30℃时玉米的长势相对较好,且多雨条件较好,也更适宜玉米的生长。玉米本身对土质要求较高,现场排水也需要相对较好。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高的地块,对玉米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充足的阳光照射也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的重点要求,1 d的日照时数为8~10 h左右可以使玉米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玉米生长要求的水分相对较多,因此栽培区域应确保水源供应充足。深松灭茬需要在上一次收割以后进行,此时要对上一次的小麦进行深松灭茬,从而确保整体的土壤结构比较合理,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土壤贮水功能,保证其对水分与养分的吸收效果,抵抗前期的干旱,并提高作物的抗氧化性能。一般都是采用耕耘机或深松机械,1次翻耕至25 cm深即可。对于耕层比较薄的地区,要每2~3年进行1次深松,深松30 cm左右,这能够为玉米密植提供坚实基础支持[1]。

1.2 田间管理

1.2.1 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根、叶、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玉米较为耐旱,极易受到水分与杂草的影响,因此,需要给予相关内容充分关注。苗期管理以“壮苗,建群,防杂草,防涝”为主要目标。此过程中需要保证玉米的发芽率,在玉米发芽3 d后要进行再次检查,并重新进行播种。对于没有复播的地块,不必进行间苗和定苗。对邻株出现严重缺苗的,可采用短茬种植。此外要促进苗木的生长。在苗期,如果叶子水分损失过大,就要注意灌溉。若暴雨形成成田间隙,要立即排干,并进行封闭处理。

1.2.2 玉米生育期

在玉米生育前期,茎节伸长,叶片变大,根系扩张,雌雄花分化,此阶段是整个生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阶段主要可以增强植株健壮程度,而建立高产的群体构造,可以使穗更为饱满。具体需要是设法强化对肥料和水分的控制,从大喇叭口至抽穗阶段均为关键时期,当土壤含水量70%以下时,要及时浇水,以避免因干旱而导致雌、雄小穗不协调生长等问题出现。如果发生了脱肥症,可在大喇叭口时期追施尿素5~8 kg。在此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大喇叭口期要喷洒1次杀虫药剂,以降低玉米生长后期虫害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保证作物的健康成长。同时,应设法加强对南方锈病、草地螟等主要害虫的防治工作,并对其进行点杀、点治以及统防统治。化学防治可以促进壮秧和防倒苗,若水肥条件好,种植密度大,容易造成倒伏,建议在7~11片叶时进行化学控制,结合胺鲜·乙烯利、矮壮素等化学防治措施,促进植株变粗,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玉米的生长时间是影响玉米整体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应以“保粉,促灌浆,防早衰,提高粒重”为主要目标。这一过程需要确保每穗实粒数,以提高传粉品质。在玉米花期和授粉过程中,如果遇到连续的降雨或高温,会影响到其传粉品质。可采用微型无人驾驶飞机进行低空飞行,人工授粉等多种办法,使每穗粒数明显增多,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在遇到炎热、干燥的情况下,要适时浇水,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浇水量,在连续降雨或气温升高之前,可以用芸苔素内酯、低聚糖复合物等多种抗逆调节剂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常见虫害防治

由于玉米生育期比较长,在整个生育期内,各种病害都有可能发生,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地下害虫、玉米黏虫等是玉米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所以,应继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其发病流行的规律,及早制定预防对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玉米地下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此类虫害以地下根系与茎下部区域为食,会大量啃食玉米的根部,导致作物出现矮化与减产等问题。在对玉米地下部虫害的控制过程中,应采用适宜的灭杀方法,如采用黑光灯或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也可以选用0.5 kg的50%辛硫磷乳油与50 kg的水混合,进而与350~500 kg的种子进行混合,从而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在玉米生育期,可以选择0.5 kg敌百虫,加清水5 kg左右,而后加入50 kg油炸过的麻油残渣,或50 kg的棉籽粕,撒在田地里,用以驱赶地下的害虫。此外,黏虫在玉米播种和发芽期会吃掉大部分的叶片,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利用,从而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可采用2.5%敌百虫粉,单位面积2~2.5 kg为宜进行杀灭,也可以选用2000倍的敌百虫结晶喷雾进行预防[2]。

2.2 常见病害防治

2.2.1 玉米大斑病

在玉米大斑病菌的早期,会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的水渍小点,然后由小点向周围扩散,不局限于叶脉。病斑为棕黄色至灰褐色梭状线状,病斑中心淡而暗。如果天气湿度大,连续阴雨,病害表面就会有大量的霉质层,有的还会引起病害的扩展,有的病害会合并在一起,最终引起整片叶子的萎蔫。在控制大斑病菌的过程中,需要选用高抗品种,并在前作收割后进行破碎还田处理,保证土层之下区域完全腐烂,提高土壤内部肥力,为满足我国的农业发展需求,在玉米种植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做到多施有机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在玉米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间隔8~9 d,连续施用2~3次,可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2.2.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感染后,在叶面上产生暗褐色的病斑。随病情进展,小病斑由小变大,呈长卵形,色泽变为暗棕或暗褐色,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有一层灰白色的霉斑。在病斑的中央或边沿有一层白色的孢子层,并将病菌扩散开来。受害植株的叶子会变得枯萎、枯萎严重时植株整株叶子都会脱落,从而降低作物的光合效率,进而降低作物的生产效率。在玉米小斑病的防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病害,加强对种子的灭菌和控制栽植密度[3]。在玉米抽雄之前进行喷洒,用量为22%嘧菌·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 mL,或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15~20 mL,加水30 kg,进行均匀喷洒,借此达到预防玉米小斑病的工作目标。

3 结语

为了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根据目前的气候特点,玉米生长的营养需要、水分需要以及生长发育特点,对农田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玉米的整体产量。

参考文献

[1] 于艳秋.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5(12):39.

[2] 陈慧芳.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8):2.

[3] 申友琴.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5):49-51.

作者简介:李中仁(1979—),男,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郭薇薇(1983—),女,本科,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鲁果2号核桃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方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