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中国卫星应用若干重大进展

2024-03-02卫星应用编辑部

卫星应用 2024年1期
关键词:北斗卫星

文|《卫星应用》编辑部

作为重要的新型技术手段,卫星技术深度融入各行各业,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2023 年,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持续推出支持卫星应用发展政策,卫星应用规模与领域不断扩大。高通量通信卫星性能不断提升,低轨宽带星座建设加速,手机直连卫星成为现实;北斗产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遥感卫星数量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遥感应用迈入新阶段。2023 年中国卫星应用取得若干重大进展。

一、密集颁布的产业政策推动卫星应用发展

1.国家层面颁布的卫星应用相关政策

1 月,中国气象局印发《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定量化应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增强卫星遥感对核心业务服务的支撑能力,围绕大城市强对流和暴雨、台风、海雾等灾害性天气和服务重点,开展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定量化应用的联合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8 月,中国气象局印发《北斗探空系统建设及试运行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我国将分批次升级现有120 个探空站具有北斗探空功能,完成11 个北斗探空站的建设,建成全国观测无缝隙的地-空物联网,并于2025 年完成北斗探空系统业务准入。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 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2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对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按照《电信条例》《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等规定,纳入现行进网许可管理。3 月,工信部印发《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动中通地球站管理办法》,规范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动中通地球站设置、使用,避免和减少动中通地球站对其他合法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保障相关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10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9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倾斜摄影、高分遥感、北斗定位等信息采集手段,探索路网运行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及区块链、北斗、5G 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

2.地方政府出台的卫星应用相关政策

3 月,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到2025 年,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到2030 年,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4 月,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3 年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 年底,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5 家以上省级研发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10 个以上地面基础设施项目,完成4颗卫星发射任务,打造10 个以上卫星应用场景,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 亿元。

5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3 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到发射“海丝三号02号”卫星,统筹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推进莆田北斗综合应用城市建设;大力推动5G、北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港口码头的部署应用;推进林业无人机全面应用,完善国家公园动态监测体系建设。

5 月,四川省印发《关于推动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遥感应用示范,力争到2027 年,全省卫星网络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11 月,《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发布,提出到2025 年,核心产业规模达300 亿元,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示范城市;到2030 年,力争打造千亿级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

6 月,湖南省委网信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的若干措施》,要求广泛拓展北斗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北斗应用产品和服务能力,优化北斗应用发展生态,加快培育优势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10 月,湖南省发布《湖南省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打造应用产业生态、强化政策措施保障,提出力争用3 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北斗产业规模达1000 亿元左右。

9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在未来空间领域,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

9 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提到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与北斗农机智能终端,服务于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

10 月,山东海事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联合印发《山东籍船舶北斗终端设备规模化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4 年3月31 日前,现有国内沿海航行省际客滚船、陆岛运输客船、危险品船安装北斗船载终端设备或“北斗定位天线终端+海e 行App”应用率达100%;2024 年6 月30 日前,现有国内沿海航行3000 总吨及以上普通货船应用率达100%;新建适用船舶北斗终端设备应用率达100%。

2023 年,多个省市出台推进卫星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目标规划、任务部署、行动落实提供行动指南(表1)。

表1 多个省市卫星应用行动方案列表

二、卫星通信产业联动发展

1.高通量卫星性能提升,低轨宽带星座建设加速

1 月,亚太6E 卫星发射,该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通信容量约30Gbit/s,拟与亚太6C/6D 卫星共轨运营,聚焦东南亚市场,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2 月,中星26 号卫星发射,该卫星是我国首颗超百Gbit/s 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也是新一代满足卫星互联网及通信传输要求的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该卫星配置Ka频段载荷,主要覆盖中国全境及周边区域。6 月,龙江三号卫星发射,该卫星是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7 月、11 月、12 月,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用于进行低轨宽带互联网技术试验。7 月,银河航天灵犀03 星发射,卫星配置了数十吉比特每秒容量的毫米波多波束数字载荷,用于验证下一代低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等,该卫星也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9 月,天启星座21—24 星发射,提升星座对中低纬度地区的覆盖能力。11 月,中星6E 卫星发射,接替中星6B 卫星业务,承担广电安播业务,星上搭载了C、Ku 等多频段广播通信载荷,并首次使用国内第四代数字透明处理技术,其广播电视资源主要覆盖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区域,通信资源主要覆盖中国陆地及领海、中亚和南亚等地。

2.重大卫星通信项目纷纷落地

2 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战略合作重大落地项目——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成立中国航天科工一院重庆分院(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和航天天目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空间电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孵化及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3 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揭牌,数创园落户于重庆两江新区,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6 月,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正式启动。联盟以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为政府部门、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提供卫星产业资源聚合、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10 月,成都未来科技城重点打造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首次亮相。该产业园集研发、生产、测试、运营于一体,布局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卫星导航地面终端、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及卫星通导遥一体化应用系统研发制造等产业赛道。

8 月,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项目在青岛古镇口核心区开工奠基。项目将有力推动卫星物联网生态系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物流、生态环境监测、气象数据采集、森林防火、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

3.新政策新模式新标准出台

《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中规定,对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按照《电信条例》《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等规定,纳入现行进网许可管理。2 月,航天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航天通信系统工作组通过了“基于5G 的卫星互联网第1 部分:总体要求”行业标准立项申请。该标准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体牵头,十余家相关单位参加,共同推进我国基于5G 的卫星互联网标准化研究。该标准项目预期完成基于5G的卫星互联网总体技术规范,以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3GPP 的R17-NTN 技术标准等为标准基线,形成包括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以及操作维护系统等在内的总体技术规范。

4.行业应用不断扩展

7 月,台风“杜苏芮”期间,多部门紧急调度通信卫星、无人直升机、北斗手持通信终端,对受灾严重、通信中断地区开展了应急通信保障。

8 月,华为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Mate60 Pro,用户可以通过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享受卫星电话功能。自此,手机直连卫星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

10 月,杭州第19 届亚运会期间,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航天科技护“杭”亚运,提供高精定位、卫星通信、遥感AI 技术支持。其“亚运中国星”高精度车辆监管系统高精定位保障赛时安全出行。在缺乏移动网络信号、应急情况下,使用卫星通信手持终端,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保持通信畅通。

11 月,中国电信2023 数字科技生态大会期间,中国电信的5G 卫星双模手机天翼铂顿S9 发布,提出共同打造战略新兴业务终端,支持国内主流手机终端厂商推出直连卫星旗舰机型。

三、北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

1.深度融合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斗系统自全面建成以来,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11 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历经了起步阶段、成熟阶段和全球化服务阶段,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北斗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基础持续夯实,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当前北斗国产芯片出货量已达亿级规模,终端应用规模达千万量级。

北斗铁路应用逐步推开。北斗星基定位技术首次在铁路勘测领域应用,利用定位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基准。在沪渝蓉高铁五峰至恩施段建设中,利用基于北斗地基、星基增强服务的高精度工程控制网,为铁路勘测及后续施工建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福厦高铁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在跨海大桥建造上应用北斗导航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高铁智能化进程上又迈进一步。

北斗升级智慧航运。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投运,实现了长江上北斗卫星地基增强信号的全覆盖。深圳前海妈湾智慧港经过“5G+北斗”智慧升级,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全部采用“单车无人自动驾驶”操作。海南省大中型海洋渔船率先安装北斗三号船载终端,推进渔船北斗终端升级换代。

北斗民航应用获得突破。4 月,“北斗航空服务性能无人空基测试验证关键技术研究”高高原机场飞行测试与验证任务完成,验证北斗系统在高高原运行环境下的航空服务功能和性能指标。6 月,国内首次基于北斗三号的民用航空器追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飞成功。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链路实现飞机与地面的自动信息下传,实现了对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全程定位与追踪。

北斗电力应用领域更广泛。南方电网已在无人机自主巡检、输电杆塔地灾监测、现场抢修应急通信等16 个电力电网领域培育北斗应用场景,实现南方多省区高精度位置服务全覆盖。国家电网河北电力着力打造数字建造示范工程,500kV 雄安变电站新建工程融合应用了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功能和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推动北斗在电网基建场景的落地应用。

北斗农业“上云端”。北斗农机大力赋能农业生产活动,加装了北斗终端的插秧机,只需技术员“云端”操作,就可以按照规划路线开展插秧作业;打药用上植保无人机,点点手机屏幕就可以精准施肥;北斗导航智能一体化播种机,播种株距误差不超过2cm;智能北斗导航收割机可根据小麦干湿情况、地块边界自动调整,精准作业。

北斗护航森林草原安全。内蒙古大兴安岭充分利用北斗高分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利用北斗高精度手持终端开展森林草原防火监测工作。呼伦贝尔当地林业和草原相关单位配备了包括北斗手持导航智能终端、北斗RDSS 手持导航智能终端、北斗RDSS 车载导航定位终端等北斗终端,应用于日常森林草原巡护。

北斗气象探空使系统升级换代。由北斗卫星确定探空气球位置,通过布置北斗探空站、北斗探空接收站、探空远程中继控制站,获取稳定可靠的连续性数据。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探空业务从L 波段探空全面升级为北斗探空系统,计划全国131 个探空站到2025 年基本完成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升级换代和业务准入。

2.大众消费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北斗系统全面拓展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聚焦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共享两轮车等典型产品。北斗大众消费领域创新应用不断推广,好用易用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

北斗带来大众出行新体验。北斗高精度服务深度融入交通出行,北斗系统在单次调用卫星数量、定位精度等多个维度实现提升。当前,北斗在国内导航地图领域已实现主用地位。车道级导航从城市试点向全国范围内普及,给大众出行导航体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定位查询、绿灯导航、共享位置报平安、盲区会车预警等特色服务功能已应用于大众出行。高德世界地图正式上线,应用北斗系统实现境外路线规划与导航服务。

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手表标配。北斗系统开通以来,包括华为、小米、苹果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华为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大众智能手表,北斗短报文在消费级行业具有广阔空间。

北斗推动自动驾驶加速发展。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测试总里程超过6000 万千米。河南郑州的智能公交线路无人驾驶公交车在北斗等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智能调度、自动驾驶等功能,运用北斗、5G、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实现“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协同控制。

北斗接入智慧物流。日均3 亿包裹融入北斗智慧。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300 亿件,邮政快递业每天平均揽收和投递的包裹量都超过3 亿件。快递员使用的手机终端应用,融合了北斗、WiFi、基站“三合一”的定位技术,在客户下单、智能调度、中转分拣、规划运输、末端配送等方面进行自主决策,将“数智的触角”充分延伸到货物的识别、派送人员调度、派送路径优化等末端环节,基于北斗的手机终端应用依托大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可将包裹派送路径精确到楼栋、单元,为快递小哥智能导航。

北斗赋能智慧新文旅。依托5G+北斗智慧游船项目,用科技赋能公园、景区数字化发展,推动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该项目已在北京陶然亭公园、颐和园、玉渊潭等公园、景区落地。这套基于5G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游船智慧管理平台能直观反映湖面船只动态。

3.商业企业活跃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2023 年,国内各地区、各行业陆续出台实施北斗产业专项计划,助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北斗产业加速发展态势。全链条北斗卫星产业集群发展,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北斗龙头企业发展活跃,技术创新成果、行业解决方案及新产品不断涌现。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完成全面安全升级。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方,千寻位置通过采用国产商用密码技术,对北斗时空大数据实现全程加密传输和存储,从源头保障我国北斗时空大数据安全。中海达携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企在变电站人员安全防护、输电线路监测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推出“云+端+图+网”北斗+电力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推进北斗电力应用工作落地20 余省市。合众思壮自主研发的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累计作业面积已超5000 万亩,“端”+“云”的慧农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多地实现广泛应用。海格通信旗下成员企业华信泰投产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生产的原子钟可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授时、通信同步、水下探测等领域。华测导航推出自研视频测量RTK,融合卫星导航、惯导和视频摄影测量技术,支持视频测量和三维建模,可快速从实景视频中高效批量获取高精度三维坐标。北斗星通发布云芯一体高精度定位服务产品,包括厘米级定位服务及分米级定位服务,目前已实现全国31 个省市地区的覆盖。

4.北斗系统正式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

11 月,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 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民航局于2010 年在ICAO 第37 届大会上正式提交了北斗系统进入ICAO 标准的申请,经过ICAO 技术专家组审查、空中航行委员会审查及理事会审议,最终成功推动北斗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加入ICAO 标准。北斗系统成功通过ICAO 相关技术验证,也充分证明了其提供全球各行业导航服务的能力。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应用。

四、遥感卫星数量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遥感观测体系业务化稳定运行

2023 年我国发射遥感卫星100 多颗,我国在轨工作民用遥感卫星达到400 多颗,拥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以及不同分辨率和规模的业务化稳定运行系统。我国遥感卫星形成由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组成的强大对地观测体系,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土、测绘、环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遥感应用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在轨遥感卫星已实现从地球静止轨道到低轨卫星群、从可见光到红外、从光学遥感到雷达遥感的对地观测能力,构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网,创新天地一体化统筹管理的高分模式,推动了遥感领域高质量发展,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自给率大幅度提升。11月,《中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发布,报告显示,我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达2300 亿元。

2.高分数据广泛应用

高分数据已累计分发4000 余万景,在28 个行业、31 个省域、2800 余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全国已设立31 个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和3 个区域特色中心,并向市县级应用拓展。高分数据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应急减灾、气象等行业取得了一大批应用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空间信息支持,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

2023 年,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发射了两颗卫星——高轨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十三号02 星和微波遥感卫星高分十二号04 星。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天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其数据也在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上共享,推动中国遥感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国家航天局商业遥感交易服务平台试运行开通,商业遥感交易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填补遥感数据“淘宝商城”的空白,促进遥感数据商业价值的实现。

3.风云气象卫星提升应用能力

风云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气象卫星。50 多年来,风云卫星成功发射了2 代4 型共21 颗,目前9 颗在轨运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应用广泛、效益显著。

2023 年我国完成风云三号G 星、F 星发射任务。风云三号G 星的发射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主要用于灾害性天气系统降水监测;风云三号F 星是一颗极地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与D 星、E 星、G 星组网,可进一步发挥风云低轨气象卫星完备观测网的整体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4.天基灾害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自然灾害应对中,卫星遥感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正越来越突出,其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性和及时性等优势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减灾二号06 卫星采用创新体制,载荷核心性能指标得到大幅提升,星上数据传输、图像精度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该卫星与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大幅提升观测重访的时效性,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中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持续供给的需求。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 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中的遥感科研卫星,可服务防灾减灾及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7 个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未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

5.海洋水色系列卫星观测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专门观测海洋水体颜色的变化。通过水体颜色反演出海洋组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污染、灾害和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正式升级到第二代观测体系,大幅提升了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等环境要素信息观测能力。该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多谱段、高光谱探测能力,在载荷配置、功能性能指标等方面较我国第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均有较大提升和改进,可以实现对全球海洋水色信息的快速覆盖观测。

6.商业遥感卫星发展不断提速

近年来,作为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产业强劲发展。其中,具有多时相、宽覆盖、立体化等独特优势的遥感卫星产品,成为了信息时代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宽、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科技资源之一。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遥感产业,以营利为目的,广泛应用于商业市场,以市场公司投资为主的商业遥感卫星逐渐受到资本青睐,我国的商业遥感卫星生产及发射不断提速,总体呈现星座化、高分化、市场化等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前景。

2023 年,48 颗吉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达到108 颗,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齐鲁星座三星组网,山东省全面建成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空间基础设施,也是我国第一个基于激光通信互联的遥感卫星星座;航天宏图女娲星座4 颗首发卫星能够显著填补国内InSAR卫星应用市场空白,助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第二组卫星四维03/04 卫星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升系统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天目一号气象星座7—14 星、19—22 星发射入轨,主要用于获取全球大气环境要素信息,星座建成后可实现全球全天候海洋、大气层、电离层的立体化、一体化探测;四象A 组多源遥感卫星星座进一步支撑和推动农业遥感、环保检测、城市规划等不同商业遥感服务应用落地;星池计划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为星座建设奠定基础。

五、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扩展

1.通信卫星全球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中星16 号、中星19 号和中星26 号高通量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中国卫通已初步建成首张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7 月,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公司南美海域卫星通信服务正式开通,成功实现南美区域主要航线及渔场的卫星通信覆盖,有效解决了业内对于该区域通信覆盖缺失的长期痛点。南美海域波束的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南美秘鲁渔场与作业公司的直接连通,满足了该海域作业船舶的通信需求,大大提升了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为远洋捕捞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2.北斗系统持续在全球推广应用

北斗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实现北斗与GPS、伽利略的多系统兼容共用。目前中国已为包括“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内的230 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 亿用户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北斗高精度服务,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领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中欧班列船舶海运等领域提供全面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 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卫星导航合作分委会成立。10 月,导航分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就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与建站、监测评估、联合应用等领域合作项目交换了意见,对促进北斗系统与格洛纳斯系统融合发展、更好服务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 月15—20 日,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七届大会,围绕北斗系统建设运行、应用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最新进展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围绕空间碎片、空间天气、时间互操作、低轨PNT 等议题,提出了中方倡议和解决方案。

10 月,第四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在埃及举办。与会代表围绕北斗在交通运输、油气安全、交通铁路建设等领域应用开展深入研讨。近年来,中阿北斗合作机制不断夯实,测试评估技术交流不断深化,应用推广合作持续发展,中阿北斗合作成果丰硕。

3.国际航天遥感合作不断拓展

我国已与5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50多份政府间航天协议,积极拓展国际航天合作。未来,中国在联合国、金砖等多边合作框架下,将逐步开展卫星数据国际共享、海外数据应用中心建设等工作,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服务。近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为金砖国家持续提供数据和应急监测服务,助力提升金砖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极端事件和气候变化能力。4 月14 日,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签署《2023—2032 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航天合作计划》,将气象卫星合作列入两国未来航天领域合作内容之一。8 月22—24 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中国提出将依托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金砖国家全球遥感卫星数据与应用合作平台”,为各国农业、生态、减灾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自2022 年11 月21日“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来,金砖国家用户共提交数据订单3254 个(文件数126万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持续提供风云卫星数据及监测服务产品。11 月13 日,“风云地球”国际版在2023 年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上发布,聚焦气象核心业务,强化多源卫星资料融合应用,为国际用户提供“高时效、智能化、精细化、可定制”的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

4 月14 日,中巴两国签署《关于合作研制地球资源卫星06 星的补充议定书》《2023—2032 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航天合作计划》,同意加快推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6 星的研制和中巴航天合作大纲有关项目的实施,深化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5 星的方案论证。

9 月13 日,中国和委内瑞拉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人民政权科学技术部关于航天领域合作的框架协定》。中委将在包括卫星研制、卫星数据及应用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该协定的签署,对于拓展中委航天合作领域,丰富中委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两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月4 日,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主要用于埃及国土资源普查。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埃两国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在中埃航天合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猜你喜欢

北斗卫星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北斗全家福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