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篇学写作之抑扬法
2024-03-02杨海庆
杨海庆
抑扬法中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贬低、按下。抑扬法一般分为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就是当我们想贬低一个人或者一种事物时,不妨先“赞美”它几句。欲扬先抑,则是指肯定某人、事、景、物时,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去贬低或否定其的一种表现手法。正如郁达夫《苏州烟雨记》中所言:“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左读经典
丑 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起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孩子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赏读
丑石“黑黝黝地卧在那里”,黯然无光,碍手碍脚,作者把它比作“牛似的模样”,展示了其形态的丑陋。大人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对其渐生厌恶之情。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某种程度上,正因为丑石的不同寻常,才暗示了它特殊的经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着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的石头那样用来做墙、砌台阶。
选文借助平实的语言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这块丑石的遭遇却能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是否也让你读出了自己的心声?
◆借鉴
1.先使用抑笔,写尽丑石之丑。
文章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接着描写“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极尽贬抑,写出了它的默默无闻;当“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时,就连奶奶也嫌它碍手碍脚,进一步描述了丑石的毫无用处。作者接连使用抑笔,贬斥了丑石的一无所用。由于人们用顽石的标准去衡量它,由无知而产生误解,由误解而冷漠以待,形象地表明了丑石的不幸遭遇。
2.后使用扬笔,展示丑石之美。
有位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侧面写出了丑石的价值,揭开了丑石的陨石身份,原来丑石也曾有过光辉的过去和伟大的贡献,“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今,“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丑石即使遭人误解、讥讽,也甘于寂寞,默默忍受,从不喊冤叫屈,对自己辉煌的过去毫不夸耀且绝不显扬,突出了丑石“丑到极处”却“美到极处”的特点,这正是欲扬先抑法的经典使用。
右写作文
那个雨天
◎王韵涵
我从小就很讨厌我的奶奶。
她的眼角总有两坨黄黄的眼屎,让人看上去很不舒服。她的手上总是散发着难闻的蔬菜味、鱼腥味,腰间也总是系着一条脏兮兮的围裙。
生活中,奶奶总会把一些小事情搞砸。一次她做炸鸡,竟忘了关火,闻到焦味儿才记起。玩得饥肠辘辘的我一进门便问:“哪里来的焦味儿?真奇怪。对了,炸鸡做好了没有?我快饿死了。”空气凝固了片刻,奶奶像个犯了错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说:“对不起,乖孙女,我把你的炸鸡弄焦了,要不看看里头还有没有能吃的,挑一挑?”我白了她一眼,当作没听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埋怨。回房间前,我看见奶奶正默默地吃着焦黑的炸鸡,连一粒碎渣都没剩下。我心想,怎么那么省?那买这么多干什么?
我对奶奶态度的转变是在一个下雨天。
那天放学后,奶奶像往常一样来接我,可她却忘记带伞了。她身上湿漉漉的,鬓角的头发还在滴水,脸上却依然带着笑。她在人群中左顾右盼着寻找我的身影。我走到她面前,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天这么冷,还下着雨,你咋不去屋檐下躲躲?”听了我的话,奶奶笑着说:“没事儿,我有外套呢,站在屋檐下不就看不到你了嘛!”我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作为回应。
我的步子迈得大,奶奶的步子迈得小,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气喘吁吁地追上来,笑着说:“乖孙女,奶奶记性不好,忘带伞了。来,我这儿有一件外套,给你遮遮雨。”我停下脚步,看到她被雨水打湿的衣服,看到她不停哆嗦的身体,不知怎的,我打心底生起一股担忧:“你是老人,不能淋雨,这样会生……”没等我把话说完,奶奶就将外套罩在我头上,踮起脚尖,有些吃力地给我理了理头发。此时我才发现,我的奶奶是那么的瘦小,皮肤因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而变得黝黑粗糙,头发花白,眼角和额头堆满了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
奶奶的身影虽然单薄,却非常坚毅。她手上的味道是因为整日烟熏火燎地给我们做饭,围裙破旧不堪是因为舍不得换新的……我的心头悄然升起缕缕歉意。
那个雨天,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淋着雨,扯着嗓门对我说:“我不怕雨,外套给你吧!”那双带笑的眼睛,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令我难以忘怀。
【江苏苏州市叶圣陶中学校初一(3)班】
◆点评
欲扬先抑法的恰当运用,使习作情节波澜起伏,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从抑处落笔,写了许多奶奶的“陋习”,将一个不讲卫生的老人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奶奶宁愿自己淋雨也要保护自己的小孙女,这一反差使奶奶的形象立体、丰满。“抑”的有度,“扬”的充分,通过反差造成了习作内部的张力,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从而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