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湖南省情的基础研究提升策略研究

2024-03-01倪家栖李思颖郭坤

科技中国 2024年1期
关键词:湖南省基础实验室

倪家栖,李思颖,郭坤

(1.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课题组从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经费投入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湖南省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持续提升湖南基础研究水平、夯实创新基石的意见建议。

一、湖南省基础研究形势:时不我待

(一)基础研究是融入国家战略的“必然之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学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湖南作为传统人文科教强省,在数学、化学学科建设,矿冶冶金、北斗定位等技术方向和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产业应用领域具有坚实基础,应当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历史担当,以湖南所能急国家所需,融入国家战略,在相应领域贡献湖南基础研究力量。

(二)基础研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必尽之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使命任务。2023年4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特别是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基础研究成为党中央统一领导、集中决策研究的重大战略,是精简后的科学技术部的核心职能,将为我国基础研究未来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科技部门职能的进一步精简和集中,组织协调开展基础研究,把关创新源头的定位将进一步强化。

(三)基础研究是建设现代强省的“必由之路”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1945年《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发布,帮助美国迅速摆脱对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奠定了科技强国地位。21世纪以来,世界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革命性的理论出现,让我国的科技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当前,湖南省正围绕“4×4”(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四大传统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四大优势产业,数字、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四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四大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亟须通过基础研究能力的快速提升,不断夯实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技术底座,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二、湖南省基础研究基础:先机在握

(一)一流学科绘就湖南基础研究的底色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发源地,基础学科建设是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源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培育基地。湖南省“985”高校数量排全国第三位,“双一流”高校数量和学科数量居全国前列。在重点基础学科领域,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入选数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入选化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学科评估中,湖南全省高校共2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次;根据2023年5月ESI数据,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分别有6个、4个和1个学科进入前1‰(科睿唯安,2023)。

(二)实验室体系铸就湖南基础研究的核心

湖南省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实验室标准组建“四大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打造湖南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主力军;推进“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建设,为湖南省实现创新突破夯实基础底座,全力打造湖南省战略科技力量的砥柱和基石。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国20家“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在湘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5家,形成基础研究中坚力量。搭建起市州全覆盖、产业相匹配的387家省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网络,为全省基础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三)企业参与助力湖南基础研究的应用

产业协同、企业参与是湖南省基础研究区别于兄弟省市的独特优势。湖南省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所)、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矿冶研究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硬质合金集团)、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等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在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矿产资源开发、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全省12家在湘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共建,占据全省总数48%,科技领军企业参与基础研究不仅壮大了湖南省战略科技力量,更为提升湖南基础研究水平、实现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稳定投入增强湖南基础研究的底气

湖南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聚全省之力、以非常之举推进“4+4科创工程”(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全省基础研究投入实现快速增长。2012~2021年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从287.7亿元增加到1 028.91亿元,投入强度从1.30%提升到2.23%;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从9.28亿元增长到51.6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01%,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从3.23%增长到5.02%。2022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额居全国第11位,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居全国第18位,追平全国平均水平(6.57%)。

(五)高水平人才锻造湖南基础研究的实力

湖南省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汇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员累计1.76万人,其中,省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达到1.48万人,17家在湘全国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达2 820人,聚集了柏连阳院士、罗安院士等一批高水平专家,四大实验室在种业、制造、人口健康和先进计算等领域引育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5 000余人。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过设立省地、医卫联合基金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资助面和力度。2012~2021年,省自然科学资金资助个人和团队数量从539人(个)攀升到2 943人(个)。

三、湖南省基础研究提升建议:因势利导

(一)高屋建瓴:强化顶层规划

一是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现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决策机制、优化支持体系。组织顶尖战略科学家成立省级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强化趋势研判、做好统筹规划,集中科技、教育、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基础研究能力提升。

二是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深化湖南省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支持导向,建立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科研动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项目组织、环境保障政策体系,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遵循基础研究规律,健全基础研究项目、人才分类评价、稳定支持制度,坚持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赋能,营造自由宽松、宽容失败的基础研究环境。

三是建立稳定财政投入。统筹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强化对国家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高水平研究团队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持续性投入,杜绝“打一口井换一个地方”。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通过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与行业共建联合基金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支持社会力量以科学捐赠、科学基金或科学奖励等方式提供基础研究经费。

(二)核心抓手: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鼓励自由探索。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有助于揭示各类规律、原理,增加人类社会知识储备。要持续提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和覆盖领域,设立跨学科项目,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加大研究平台、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数据资源共享。鼓励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知识,取得高水平的探索成果。

二是引导建制化攻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有组织、建制化研究攻关优势,重大基础性、源头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破解问题。不断加大科技领军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在项目征集和设计中的话语权,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战略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凝练设计,增加基础研究类重大专项项目比例。

三是开辟长期资助项目。根据基础研究长周期的特征,探索“选人不选项目”立项机制,围绕高水平、优秀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设立长期资助性重大项目。探索设立杰青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择优选出一批富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予滚动支持。围绕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方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针对重大优秀基础研究团队,探索十年的稳定支持。

(三)动力之源:强化人才培养

一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设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进专项基金,以“4+4科创工程”建设为引领,支持平台围绕科研攻关需要,用实用好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工作机制。采取柔性引进、兼职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湘籍海外高层次人才定期联络机制,掌握人才动态。

二是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培养力度。把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选题与选人相结合”的原则,对优秀青年基础研究人才给予稳定支持。坚持“基础研究学科先行”,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探索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试点,进一步完善院士、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结对培养机制,加速青年基础研究人才成长。

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服务。积极开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在“四大实验室”和国家级平台实行灵活的人员编制管理制度,给予更大的人才引进、使用自主权。优化基础研究考评机制,提高薪酬福利待遇,为基础研究人员提供安心致研的良好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基础研究人才通过学习深造、访问深造、学术研讨等方式,加强与国际顶尖人才的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国际基础研究合作。

(四)平台支撑:强化实验室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着力推进“四大实验室”建设,强化优势创新资源配置供给,加快推进实体化、成果化运行。重点支持岳麓山实验室聚焦种业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芙蓉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整合全省精准医学、先进计算、制造业等领域创新资源,开展源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服务支撑属性,加快推动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为基础研究提供条件支撑。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积极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种质资源库、医学生物样本库等科技数据资源库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一室一策”分批推动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稳定运行。支持重组入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不断完善独立运行机制,聚集高端人才,产出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待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完善重组方案,全力争取入列;将运行评估优秀的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后备力量,突出特色优势,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五)多元主体:引导企业基础研究

一是分类施策,针对产业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企业基础研究引导策略。加强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创业,加快培育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链较短的后发新兴产业,保障新兴产业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强化科技计划项目政策引导效应,支持创新链较长、具备优势规模的先进制造、新材料企业强化技术溯源,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运用研发奖补、税收优惠政策,激发较为成熟的机械制造、现代农业企业基础研究内在动力。

二是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建实验室,探索人才自主培养和使用新模式。借鉴美国科学基金会支持“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支持“研究园计划”的做法,支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合作实验室,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优化交叉融合学科方向,完善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人才的双向流动制度。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中试基地、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转化、向产业转移。

三是推广联合基金,支持企业承担基础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推广中央企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联合基金的模式,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面向国家需求联合设立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创新资源向基础研究领域流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湖南省基础实验室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