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共享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园区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探究

2024-03-01

建筑与预算 2024年1期
关键词:园区景观空间

于 焱

(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国内高校教育园区逐步崛起,园区的景观空间规划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生态共享、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空间设计要点成为研究的重点。文丘里曾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提到,“在空间构造上,不应固守于某种形式,应跳出禁锢式的功能怪圈,努力寻找空间功能上的共同性,并灵活地运用空间关系变化以显示其有用的功能属性”[1]。即共享空间是作为空间组织形式和将个体融合起来的表达方式,其个性空间应该为整体性、多元化的再生利用和融合空间,从而使空间环境实现生态、开放、可持续的最高使用效率的服务。

1 的生态影环响境对高校教育园区景观规划

高校教育园区在景观设计中要更加强化“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注重整体功能。无论在选址或总体规划设计、取材、建造技术等方面,均应充分考虑到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环境、植物、水体和地形等优势,营造和谐自然、不断发展的高校教育园区景观。

(2)合作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个实验操作。

1.1 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校园所处地理位置和城市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地域内地形地貌特征[2]。作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其地域特点应该给予充分考虑,如该地域的来龙去脉、水文条件以及周围地理环境等。从而构建富有景观特色的园区景观作品。正如平坦的地形与丘陵山地给人们分别是统一感与孤立感,大范围水体总会使人们心胸开阔,要充分考虑基地原地形地貌情况,尽可能减少土方变化,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和谐自然环境。

1.2 气候因素

气候特点对于整个高校教育园区景观的营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没有考虑气候因素的情况下,所营造出的景观就会产生难以为继的情况,甚至会为养护维修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气候特征会对建筑布局、植被选择等产生影响,尊重气候特点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能营造出带有区域特征的景观效果,而且能以塑造的小气候对人的生理健康、精神状态等方面产生意想不到的益处[3]。例如,温度、湿度、风向、降水量和日照等,就是创造一个稳定的、适合本地气候活动空间的重要考虑因素。例如,我们要将季节变化用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表现出来,北方高校可借助植物达到防风固沙之效,而南方则可栽植高大乔木,给教师和学生们挡住夏天的太阳,加之部分水景设计营造了小气候,构成了很好的生态循环,并最终营造出园区生态功能的景观。

1.3 生物学因素

园区北入口,经一路与天津大道之间的狭长地段被划入天津大道项目中统一实施。本项目中将纬二路至卫津河区段用地作为北洋园园区主入口进行设计,同时又加入职业教育展示交流功能。本项目意在实现空间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以具有雕塑感的地形围合空间,在阻挡天津大道方向的交通噪音的基础上,形成怡人的交流展示空间(室外)与地上建筑(展示世界职业教育成就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室内空间相辅相成。其中,纬三路西侧,滨水地上展廊与临天津大道的覆土展廊形成一明一暗两种展示空间,并构成环形参观线路。可根据展览空间规模需要通过地下通道与纬三路东侧的连通,拓展空间。西侧以水面为主景,水中伫立抽象雕塑,倒影非常优美,东侧以大草坪为主,可供户外交流活动使用。控制交通出入口、停车场位等保证交通安全。

2 高校教育园区公共空间类型

2.1 共享型空间

高校教育园区共享的内容既包括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也包括与其相匹配的共享空间规划和布局[5]。合理完善的空间布局和景观建设是高校教育园区得以提升共享理念的关键要素。目前,国内高校教育园区构成多以校级为单位结合于某一地域,大学校园内部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食堂等基础功能设施,但是这些设施还是被独立使用,并没有完成高校教育园区校际共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横向联系,利用率较低,因此,改善高校教育园区共享型公共空间模式和公共设施,即能节省成本,又能增进校际间的沟通。新时期高校教育园区校际空间理念还应更加注重校际共享空间和景观构建,并通过早期规划或后期改造以实现拥有共享型景观公园、文体运动广场、共享展览空间、文化娱乐互动区块等分享型的空间要素。

2.2 开放型空间

定理3 设Cφ是Βψ,0上的有界复合算子,则Cφ在Βψ,0上下有界当且仅当存在ε>0,使得Gε=φ(Ωε)是Bn上的一个样本集,其中

开放理念始终是高校教育园区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被积极推动,但对开放校园边界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较少开展实践。如今高校教育园区校际空间分布的铺开,一方面受道路布局制约,同时又以校园围栏为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基于安全管理等因素,仍有明显围栏边界与周围小区及道路相隔离。这一设定最终表现为高校教育园区空间分布是城中城、城中校的包围式布局(图1)。

图1 校园边界空间分析图

校园边界这一形态对高校开放程度有直接影响,最终将全面而深刻地改变高校教育园区总体空间布局和发展格局。有了更多开放空间就意味着高校教育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景观公园和文化展馆这些专属功能被迅速大众化,进而提升了城市整体开放程度[6]。高校教育园区空间开放程度在园区和城市整体环境中均处于“核心”地位,好的景观环境能够为学生等受众人群提供一个生活休憩、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开放式平台。为有限空间中交互提供了无限可能。这正是高校教育园区校际空间景观环境与校园精神的核心表达。

3 设天津施海环河境教绿育化园工区程(项北目洋具园体)分基析础

3.1 项目基本特征

有7所院校进入“北洋园”起步区建设范围,其中有5 所高职学院,2 所中职学校,形成“5+2”格局。中央生态绿廊由津沽公路划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沿主轴线布置一组综合体建筑,由园区管理中心、图书馆、五星级酒店等功能组成,总建筑面积10 万m2。南区布置公共实训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4 个公共建筑,并结合公共建筑设置商业娱乐中心,总建筑面积12.5 万m2。生态绿化用地功能包含中央绿色廊道、道路绿化、护校河及沿线绿地、过境河道沿线绿化等,总绿化面积约228.39 万m2。

项目总体设计思路突出表现区域的生态、共享、文化、活力。生态表达运用景观水系设计和雨水收集等相互结合,突出乡土植物系统特色;共享表达突出校园与公共中心绿廊与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之间的联系;文化表达彰显园区风貌、展示校园文化、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活力表达教育园区特点,为师生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

3.2 中央绿廊

景观设计方案中,保持规划中确定护校河的基本宽度不变,改变原有平直的渠道式线形,形成蜿蜒流畅、自然优美的景观河道。采用自然式堤岸处理形式,大量种植湿生植物,提高观赏效果和堤岸的稳定性。第一类,通过调整河堤坡度,形成宽窄不一的水面和湿地植物种植带。常水位条件下,水面宽度控制在10~25 m(转弯处)之间。第二类,通过调整河堤坡度,形成连续的湿地植物种植带,其中串联一系列大小深浅不等的水泡。常水位条件下,水面宽度控制为6~15 m。

Sentinel Haus,德国一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的组织,报道了一项研究项目,该项目涉及在实验室内建造的两个小型儿童教室。第一次使用常规材料,第二次使用的只是Sentinel Haus认可的产品。在常规教室中,在第1周测量的是5 000 μg/m3的TVOC水平,在第4周减少到2 800 μg/m3,并在8周时降至2 700 μg/m3。德国环境保护署建议,长期暴露下的TVOC水平不超过1 000μg/m3。 使用获得批准产品建成的教室,TVOC水平不得超过500 μg/m3。

在高校教育园区的景观建设中,除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还应考虑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树种,既可节省建设成本,又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原有的自然水系也要充分利用,通过生态改造让其自身进行养护与净化。构建生态景观离不开场地原有的生物系统,积极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生态因子,才有可能建成名副其实的生态高校园区[4]。

3.3 护校河景观

采收:浙北地区大棚草莓一般在12月中旬开始成熟采收,翌年5月上旬采收结束。宜在17时以后或清晨采收,注意轻采轻放,忌挤压。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护校河分为两类,第一类护校河上口宽18 m,加上两侧绿地,总宽度为38 m;第二类护校河上口宽10 m,加上两侧绿地,总宽度为30 m。(护校河典型断面,详见图2)

图2 护校河典型断面图

中央绿廊景观模式表现为:林—田—水、林—水—林、林—水—田、林—田—林4 类。其中,林是指城市道路沿线的密林,生态自然,形成各地块的外边界,高大茂密,丰富景观界面,将巨大的建设场地分割成为更加怡人的小空间;水是指贯穿绿廊的湿地水系景观带,并在局部扩大为人工湖,水面开合有致而又连续,水草丰美;田是指延续场地的大地肌理,如农田水系中的林网、水网等,既有利于建立健全水系微循环系统,又使乡土景观记忆得以延续。

3.4 城市道路景观

3.4.1 中央景观大道(纬三路)

为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利用,本方案中,建议路面雨水直接排入道路周边绿地,再进入护校河或中央绿廊水体内。因此,建议道路设计是路面高程高于周边绿地高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平道牙(特别是人行道外侧)。将常用的独立式行道树树池设计成连续的种植带形式,可根据交通需求等分成若干区段。不采用独立式树池做法。种植带高程应低于路面高程。

纬三路行道树为法桐,形成气势雄伟的景观大道效果。中央隔离带为草坪地被植物,视野开阔,气势十足。在行道树外侧,种植连续的林带,使中央景观大道沿线林木具有一定的厚度,形成气势恢宏的林中景观路的效果,同时将文化中心建筑群隐在林中。树木种植带适当抬高,空间序列生动有趣。路边设置连续的景观排水明沟,实现雨水收集净化功能。(设计效果详见图3)

图3 中央景观大道(纬三路)效果图

3.4.2 校际联络线(校园东路和校园西路)

校际联络线红线宽40 m,但根据规划及建设需要,它是贯穿校园的市政管廊。因地下管线密布,中心绿带两侧15 m 宽的道路用地内不能种树。为弱化40 m 道路红线控制下道路空间空旷、单调的问题,方案设计了连续的林荫大道,即种植高大的毛白杨或者107 杨,其中,中央绿带种植4 行,红线外校园用地内各2 行。横向交通穿越较少的路段:两侧隔离带为草坪地被植物;横向交通穿越较多的路段(图书馆和学生食堂位于道路两侧):两侧隔离带取消,道路兼作集散休闲广场。

传统营造术语中的地盘,约相当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图。在一定的乡土地域范围内,建筑的地盘具有某种相似的特征,如在汉民族影响较深远之处,建筑的轴线则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今华中地区、浙东地区等,均具有典型的汉族民居特征,而及至湖广则大有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占据上风[8]。

多元的文化习俗、道德理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在回应各自行动领域时都有其正当性的理由,一旦超越了各自行动领域更大的范围就会产生彼此不相容的结果。故此,在协同治理中,妥协理性才有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和内在使命。面对当前我国大量存在的分歧与矛盾,必须遵循客观事实,理性地设计出能够有效整合人们在文化习俗、道德理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不一致的调节机制,使多元主义的事实趋于一致,使对立走向合作,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4 结语

高校教育园区既是优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城市中颇具特色的空间类型之一,生态共享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园区环境为学生行为提供空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学生的影响,最终回馈于学生,并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对园区空间布局和特色景观环境进行系统梳理,有更加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生态、共享、开放的空间环境能够强化景观可视化效应和体验功能,让空间环境表现出富有区域特色的场所精神。

猜你喜欢

园区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