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叙事与戏剧情境展现

2024-03-01岳大为张宸赫

剧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戏剧化体育精神戏剧

岳大为 张宸赫

体育电影的主题多体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团队协作、拼搏超越、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体育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体育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在体育电影的创作上都具有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激情励志的特点,都创作生产了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体育电影,并成为激发两国人民爱国情感的重要精神力量。但由于历史语境、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的不同,中俄两国的体育电影在主题表达、人物刻画和戏剧化叙事、戏剧情境展现上存在着差异性和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对两国体育电影进行交流互鉴和对比分析,将有利于体育精神的弘扬、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多元体育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中俄体育电影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体育电影是1927年明星体育公司摄制的《一脚踢出去》。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电影迎来了创作的新时代,其内容涉及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上映的《女篮五号》《水上春秋》《沙鸥》《剑魂》《拳击手》《乳燕飞》《我的九月》《世纪之战》《黑眼睛》等体育电影,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传递了永不放弃、坚不可摧的体育精神,成为社会转型期的珍贵影像记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让体育电影也迎来了创作的高峰。这期间的体育电影在关注体育运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艺术价值的体现,涌现出了《棒球少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破冰》《买买提的2008》等从人性视角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优秀电影。后奥运时代,以展现“女排精神”为主题的《夺冠》,讲述中国乒乓球男队重振士气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勇夺斯韦思林杯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及《许海峰的枪》《攀登者》《超越》等一系列电影作品,从宏大的国家叙事到刻画运动员的个体命运,实现了中国体育电影内容表达和拍摄制作的飞跃,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现实语境和叙事空间。

前苏联最早的体育电影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守门员》,之后又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展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体育精神的执着追求。俄罗斯的体育电影继承了前苏联体育电影故事性强、热血、幽默的特质,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展现更加拓展深入。《冠军:更高,更快,更强》《冰》体现了为国争光的体育英雄的奉献精神和爱国品质,近十年来上映的《花滑女王》《绝杀慕尼黑》《传奇17号》《最后一球》等优秀的体育电影,都在俄罗斯本土赢得了良好的票房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创作者们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展现运动员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比赛胜利的顽强斗志和坚韧不拔,表现出俄罗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1]p23,同时也让世人更加了解俄罗斯的体育电影和社会生活。

二、中俄体育电影的戏剧化叙事

戏剧化叙事是指把电影的故事和情节进行不同方式和形态的包装、改造,使之成为更具有戏剧性传播的艺术方式,以此达到戏剧冲突鲜明、人物性格刻画深刻的效果。中俄体育电影为了呈现更具有张力的剧情,增加影片的现实性和深刻性,都会根据结构和情节运用大量的戏剧性元素进行戏剧化的叙事,以不同的视角和审美展现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从而使影片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让观众能更快地进入剧情,感受故事的起承转合和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在电影的戏剧化叙事中,导演经常会借助叙事者来讲述故事,为影片提供独特的视角。我国2020年上映的电影《夺冠》,通过讲述承载几代人记忆的中国女排的故事,映射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的变迁,是一部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形象来弘扬“女排精神”的佳作[2]P70。影片采用了复合式叙事,用平等的目光来讲述郎平和中国女排姑娘们的夺冠故事,传递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精神。在影片的戏剧化叙事中,导演将彭昱畅、黄渤饰演的中国队教练陈忠和作为主要的叙事者,他的眼光和经历成为引领观众进入情境的关键视角。在20世纪80年代的漳州中國女排训练基地,陈忠和作为陪练员走进了那一代女排姑娘们中间,在那里他认识并了解了郎平和每一位女排运动员。1980年大年三十中国女排与江苏男排的联谊赛,成为女排姑娘们跨越成长的重要节点,也让陈忠和完成了自我蜕变。加入陈忠和这样一个见证了中国女排在1981年夺得第三届世界锦标赛冠军、2016年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叙事者,让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郎平的形象更加丰满,影片的叙事表达更具有丰富性,也让影片意义的建构多了情感和哲学的深度,使观众可以更多层次地理解电影的现实意义。

俄罗斯2017年上映的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佳作。影片再现了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苏联国家篮球队在最后三秒内以一分之差战胜称霸篮坛27年的美国国家篮球队夺得冠军的历史传奇。《绝杀慕尼黑》同样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化叙事,真实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形象,对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主义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影片中临危受命的篮球教练加里任像父亲一样关心着运动员们,队员萨沙患有“马凡氏综合征”,他拿出给儿子治疗腿疾的全部积蓄为其治病;队员米西科想要离队回家乡参加妹妹的婚礼,为了凝聚团队精神,加里任带领队员们来到他的家乡训练,并送上婚礼的祝福;在美国集训时,队员们与街头玩篮球的美国青年比赛,却一败涂地,在加里任的鼓励下他们渐入佳境;慕尼黑奥运会决赛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苏联队最终在险境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叙事内容的戏剧化设计让情节不断向前推动,使影片从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视点和多层次的表达,高潮迭起,充满可看性,更加突出了影片的主题内涵和俄罗斯“战斗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因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性格的不同,中俄体育电影在戏剧化叙事上存在着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上的不同,但在强化电影内容张力、延展叙事空间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中俄体育电影的戏剧情境展现

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中指出:“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機,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3]P112在电影中戏剧情境的设计和构建对于叙事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和特定时空的展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协调电影节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也会增加观众观影的趣味性和体验感,使其产生心理的共情和情感的共鸣。优秀的中俄体育电影都将电影的戏剧性和电影性有机地融合,更好地实现了电影的类型探索和艺术定位。

上映于2008年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了1932年中国奥林匹克第一人刘长春突破重重阻碍赴美国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传奇故事。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影片巧妙地设计了很多戏剧情境来展现刘长春的坚韧和顽强,在历史语境中将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前后的人生经历交叠对比,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开往洛杉矶的轮船上,刘长春在暴风雨中不畏巨浪的袭击和船身的剧烈颠簸忘我地进行超体能训练;到了美国,刘长春不顾旅途的辛劳从洛杉矶拥挤的街道飞奔向奥林匹克开幕式的现场。这些戏剧情境的设立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体的民族自觉和激动人心、充满张力的悲剧美学,弘扬了中国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体育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改编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体坛的真实事件。1988年中国男乒兵败汉城,之后在1991年世乒赛上团队成绩达到历史最低,以这样的时间节点作为背景,影片在开端就特别强调了戏剧情境的展现,营造了极强的氛围感——夜晚,结束乒乓球俱乐部工作的中国教练戴敏佳走在意大利光怪陆离的街头,在小巷中一个乞讨的小男孩拦住了他,在他掏出钱包时却被人袭击倒地,而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却把他当成了偷渡客。在这样的经历后他更坚定了自己回国执教的选择。电影在开篇通过画面、声音、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加入戏剧性的元素,在戏剧情境的展现中吸引观众关注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层层深入展开故事情节。

2018年上映的俄罗斯体育电影《花滑女王》,以俄罗斯著名运动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伊莲娜·别列日娜娅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了一个资质平平的女孩通过刻苦训练战胜伤病和情感打击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娜佳和搭档、同时也是情侣的里奥那夫本来有着辉煌的未来,可是一场伤病却让她失去了所有。这时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一切慢慢改变。在展现娜佳如何战胜困境时,创作者设计了充满感染力的戏剧情境——为了让几近瘫痪的娜佳重新站起来,萨沙把坐轮椅的娜佳从雪坡上推下;带她到全是男人的健身房锻炼体能;在露天冰场萨沙化身解说员鼓励娜佳,让她从迈出蹒跚的脚步到能流畅地自由滑行;两人在冰面上融入自然,一起表演花滑舞蹈。一系列戏剧情境的书写和画面的串联,让影片优美而生动,展现着生命的不屈和充满力量的精神之光。电影《最后一球》则是以体育明星尤里为主人公,他因为赛场失利而落魄,却被邀请成为流星足球队的教练。在他的带领下,本不被人们看好的流星队重拾信心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欧洲杯锦标赛的参赛资格。在影片中,尤里为了激励这群不可救药的球员,要求他们在训练中不准碰足球否则就会罚款,同时邀请球迷们来观看训练。在球迷的期待下,球员们对足球的渴望瞬间激发,开始享受足球带来的欢乐。在球队挺进半决赛的关键时刻,一直支持理解尤里的父亲突然去世,在半决赛获胜后球员们没有庆祝,而是脱下球衣露出印有尤里父亲头像的蓝色T恤,流星队的球迷们更是展开一面大旗来送别尤里的父亲。这些戏剧情境的设定,都展现了硬核的竞技体育下人们真善美的情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主题诉求和思想内涵。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俄体育电影都以戏剧情境的展现来巧妙地设计戏剧冲突,进行典型化的人物表述,丰富影片的叙事话语,增加主流价值观的美学表达,从而达到了传播体育精神、升华主题的目的。

体育电影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承载着人类的国家意志和生命理想,是时代精神的写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的体育电影都通过戏剧化叙事和戏剧情境的展现,扩展了影片的叙事路径与空间,丰富了影片的美学意蕴,展现了多元化体育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体育精神的传播力和创新力。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到来,相信中俄两国都会有更多优秀的体育电影出现在大银幕之上,弘扬体育精神,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凌平:《中俄体育电影主题表达的比较研究》,吉林体育学院硕士生论文,2022年

[2]赵文哲:《中国体育电影类型书写探究——以影片〈夺冠〉为例》,《中国报业》,2021年第24期

[3]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俄体育电影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A020。作者单位:岳大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宸赫,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姜艺艺 王巍

猜你喜欢

戏剧化体育精神戏剧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那些“戏剧化”的刺杀案
有趣的戏剧课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LOGO GIRL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