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距离测量及其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

2024-02-29韩晓明庞一帆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泰德东南亚中华文化

韩晓明,陈 屏,庞一帆

(1.郑州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3.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教育学院,雪兰莪 43600)

引 言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区,也是全球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与中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政治、经济、外交、人文关系密切。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越南和新加坡时强调,中方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之间应深入对接发展战略,不断巩固人缘相亲,拓展人文交流合作。2016年3月公布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10)》中提出,“鼓励东盟成员国已有的中国文化中心促进常态化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东盟互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合作前景广阔。“民心相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推进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增进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东南亚华侨华人总数占全球的70%以上。(1)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依靠华侨华人的代际传承。而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东南亚华人社会全面“本土化”转型的完成,“华族”已是东南亚各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2)庄国土.论东南亚的华族[J].世界民族,2002,(3):37-48.不再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势发生了变化。21世纪以来,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如任娜认为“华文教育的文化内涵遭到了削弱与剥离,与其发展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离”(3)任娜.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华族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浅析[J].对外传播,2018,(4):39-41.;韩晓明提出21世纪以来东南亚华人的“再华化”并非“再中国化”,它以认同当地国家为核心,与“本土化”相连结,已改变了了中华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4)韩晓明.从“再中国化”到“再华化”——百年间东南亚华人的身份重构及其对华文教育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20,(3):133-151+157.因此,东南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需要摆脱过去以华侨华人为核心的单维研究思路,代之以把国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

研究思路转变的同时,研究方法也在发生相应变化。根据张焕萍等对《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87~2016年30年间刊发的143篇有关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论文的考察,发现研究东南亚的文章数量最多,但实证性研究偏少。(5)张焕萍,李斌斌.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综述——基于近三十年《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刊载文章的分析[J].全球传媒学刊,2017,(4):117-1302017年以后,东南亚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新方法的运用不断受到重视,如李诺恩、吴才天子、王祖嫘、吴有进、龙威、申雪风等分别采用了数据库研究法和大型问卷调查法,研究了东南亚地区或某一国家的汉语传播与中国形象的相关性。(6)李诺恩,梁宇.国际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980~2020)[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5):24-33;吴才天子.基于数据库的东南亚孔子学院比较与评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8;王祖嫘.东南亚五国汉语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相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8;吴有进(KIJTHIPONG ARAYAPOONPONG).泰国汉语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8;龙威(HTIKE LWIN KO).缅甸汉语传播对非华裔缅甸人中国形象认知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9;申雪凤.中国文化形象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认知分析——基于对东盟六国调研[J].广西社会科学,2018,(12):68-71.这些实证性研究初步跳出了华人华侨研究的单维视野,并着重于从接受学的角度,探讨当地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得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结论。但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不同国家间实质性的文化差异和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把握尚不够精准,对文化传播的深层规律挖掘不足,得出的结论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新时期东南亚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需要更具适用性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近年来,文化距离理论及相关量化研究范式为多领域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成果在国际贸易领域多有出现,如尹轶立、管宁、陈璐等探讨了文化距离对中外双边贸易的影响;(7)尹轶立,刘澄.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往来的影响——基于1993-2015年跨国贸易数据的实证[J].产经评论,2017,(3):60-70;管宁,宋一淼,王凯旋.文化距离对中拉贸易的影响[J].管理学刊,2022,(3):17-28;陈璐,刘柏阳,张苏缘.文化距离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实证[J].阅江学刊,2022,(3):130-138+175.李俊久、王麓峰、李璐南、韩民春等探讨了文化距离对跨境投资的影响;(8)李俊久,丘俭裕,何彬.文化距离、制度距离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20-134;王麓锋.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8,(22):11-13;李璐男,李志萍.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跨境风险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J].软科学,2017,(9):16-19+78;韩民春,江聪聪.政治风险、文化距离和双边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2):84-91.杨旸、尹忠明、刘祥艳等探讨了文化距离对跨境旅游的影响;(9)杨旸,刘宏博,李想.文化距离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日本和中国大陆出境游为例[J].旅游学刊,2016,(10):45-55;尹忠明,秦蕾.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11):90-99;刘祥艳,杨丽琼,吕兴洋.文化距离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18,(4):60-70.范兆斌、曾麒玥、郭新茹等则探讨了文化距离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10)范兆斌,黄淑娟.文化距离对“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4):125-140;曾麒玥,龚璞.文化距离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集中度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5):31-41;郭新茹,彭秋玲,刘子琰.文化距离、文化贸易壁垒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8,(6):106-115+274.向志强、赵巍、刘欣雅等具体研究了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影响。(11)向志强,何文君.文化距离下中国出版“走出去”分层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5):65-69;赵巍,徐筱雯,张纪凤.文化距离对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6-75;刘欣雅,李丽.文化距离对中国图书版权出口影响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2019,(1):62-69.也有一些学者把文化距离理论引入到跨文化教育领域,如覃玉荣、张倩倩、王欣梅等探讨了文化距离影响下国际学生和教师的跨文化适应问题。(12)覃玉荣,周敏波.东盟留学生跨境适应研究——基于文化距离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3,(4):80-85;张倩倩.从文化距离看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文化碰撞——以澳大利亚新州孔子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6,(3):62-65;王欣梅.文化距离理论及其对跨文化教育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9,(4):15-20.这些成果彰显了文化距离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价值和潜力,也为各种国际问题研究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工具。

本文拟结合文化距离理论,在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六维文化指数的基础上,采用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对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进行测量,量化呈现文化差异,进而深度阐释、分析文化传播现状、原因和内在规律,探讨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特点及发展前景。

一、文化维度及文化距离测量

(一)文化维度及其规定性

“维度指的是一种文化相对于其它文化来说可以测量的部分”(13)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24.,文化维度是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量化表达。1980年,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最早提出了考察国家文化差异的4个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阳刚气质(Masculinity)、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国家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1985年,加拿大学者彭迈克(Michael Harris Bond)开展了一项对华人价值观的调查,发现华人价值观中的“长期导向”与经济增长相关。这使霍夫斯泰德受到启发,在其文化差异研究中增加了第5个维度:长期导向(Long Term Orientation)。2010年霍氏又借鉴了保加利亚的迈克尔·明科夫(Michael Minkov)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增加了“放纵”(Indulgence)作为第6个维度,使得这一维度体系日益完整。

霍氏对以上6个维度的规定如下。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表明了人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界定为“一个国家(地区)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现象的期待和接纳程度”(14)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50.。在高权力距离国家中,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性较大,人们具有比较明显的等级区分,人们更希望孩子服从父母或教师。相反,在低权力距离国家中,上下级之间更倾向于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会更尊重孩子的意见,教师被认为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

2.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人们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相反,集体主义指的是这样的社会:人们从出生其就融入到强大而紧密的内群体当中,这个群体为人们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人们对于该群体的绝对忠诚”。(15)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73.个体主义指数与权力距离指数往往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权力距离得分越高的国家,个体主义得分就会越低。

3.阳刚气质

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相对应,主要反映的是“骄傲行为或者谦虚行为的受欢迎程度”。(16)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02.霍氏认为在阳刚气质的社会,“男性应该自信、坚强,关注物质上的成功;而女性则应该谦虚、温柔,关注生活质量。当情感性的性别角色相互重叠时,这个社会称为阴柔气质社会:男性和女性都应该是谦虚的、温柔的和注重生活质量的”(17)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04.。在阳刚气质文化中,竞争和获胜常常是行为的目的;而在阴柔气质文化中,过分自信和追求卓越则往往不被人认可。在这一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国家,阳刚气质越高,性别角色的差别越大,男性在社会生活中也更占据主导地位。按照霍氏的标准,达不到50就被归于阴柔气质的国家。

4.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18)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38.或者说对于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事情的容忍程度。按照霍氏的界定,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们重视规则秩序,重视精确性和正规化,生活节奏较快,不喜欢差异的出现和未知情况的发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会有较强的压力和焦虑感。而弱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们则相反,相比之下显得更加安静、随和、克制,较为宽容差异,乐于了解不同事物。霍氏尤其提到:“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语言会更频繁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称呼不同的人,……而在不确定性规避较弱的文化中,他们语言中的规则往往较少。”(19)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45.

5.长期导向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相对应,“代表着培养务实、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特别是坚韧、节俭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20)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28.还包括崇尚谦卑、尊重美德、注重子女教育等价值观。短期导向社会则倾向消费、期望付出的努力迅速见效、注重当前社会和身份赋予的责任。(21)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74.霍氏认为这一维度的独特性在于:长期导向在华人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并且与经济增长显著相关,尤其体现在20世纪最后30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表现,如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等,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儒家文化的背景。

6.放纵

放纵与克制相对应,“代表允许相对自由地满足与享受生活和娱乐有关的、人类基本和自然欲望的倾向。在相反的一极,克制所反映的信念是:应以严格的社会规范限制和调节这些满足欲望之举”。(22)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迈克尔·明科夫.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三版)[M].张炜,王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209.霍氏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全新维度,因为放纵型社会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他们注重休闲和交友,生活态度也更加积极乐观。根据霍氏的统计,放纵指数与长期导向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放纵的社会中节俭并不会被视为美德;而在长期导向的社会中,享受和娱乐也不会受到重视。

(二)文化距离及其测量公式

文化差异是考察文化传播时需要首先关注的关键因素,文化维度的区分体现了对文化差异的细化考察。文化差异与文化距离的内涵实际上是一样的,文化距离即是两国间文化差异的量化体现。文化距离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为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的文化适应性问题而产生的。Babiker、Cox和Miiller在1980年较早提出了文化距离的概念并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研究。(23)Babiker I. E,Cox J. L& Miller P. M. The Measurement of Cultural Dist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dical Consultations,Symptomatology and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Edinburgh University [J]. Social Psychiatry,1980,(15):109-116.1988年,Kogut和Singh在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四维文化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距离指数计算公式,(24)Bruce Kogut &Harbir Sing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Fall 1988:411-432.他们的测量方法随后被普遍采用,逐渐成为了研究国家间文化差异的重要范式。

由于霍氏的研究是以多个国家作为样本,并没有设定某个国家作为参照,因而更多地采用了“差异”这个表述。而Kogut和Singh的研究以美国作为参照国,其他国家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就表述为“距离”。霍氏的文化维度指数被Kogut和Singh用为测量国家间文化距离的基本参数。

Kogut和Singh提出的文化距离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CD表示Cultural Distance,即文化距离。CDj表示国家j与某参照国的文化距离,i表示文化维度,Vi表示在第i项文化维度上所有样本国家文化维度数值的方差,Iij表示国家j在第i文化维度上的数值,Iiu表示参照国u在第i项文化维度上的数值(因Kogut和Singh研究的是其他国家与美国的文化距离,所以u本指“the United States”);4表示文化维度的数量(当时霍氏设定的文化维度只有4个,后来增加到6个)。

文化距离指数直观反映了两国文化差异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文化距离指数的数值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表明某国在目前这个样本集合中的相对位置。数值越大,说明与参照国的文化距离越远,文化相似度越低;反之则说明文化距离越近,文化相似度越高。

二、东南亚六国与中国的文化维度对比及文化距离指数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参数选取

目前,霍氏的文化维度指数研究成果体现在Hofstede-insights网站(https://www.hofstede-insights.com/country-comparison/)的数据库中,其“country-comparison”栏目中包含了100多个国家的文化维度数据,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其中包括了6个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这6个国家是西方资本最早进入的东南亚国家,他们较早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目前的经济实力在东南亚占据了前六位,并且恰巧具有华人人口众多、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共同特点,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因此,这6个国家的发展基本上能够反映东南亚地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本文即在这6个国家数据的基础上展开研究。

按照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参照国(中国)的文化维度是常量,东南亚六国的文化维度是变量。本文从霍氏网站数据库中提取东南亚六国和中国的文化维度指数,然后分别以m、p、i、s、v、t代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六国,以c表示参照国中国,6表示文化维度的数量,分别将各国的文化维度指数作为参数代入公式,得出各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例如测量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公式为:

其他国家依次类推。

(二)文化维度指数及其差异

在霍氏数据中,东南亚六国及中国的六维文化维度指数如下:

表1 东南亚六国及中国的文化维度指数

在权力距离维度上,中国得分较高。但总体来看,在这一维度上东南亚六国与中国比较接近,指数都在60~100之间。其中马来西亚达到100、菲律宾达到94,均高于中国;得分最低的泰国也达到了64。

在个体主义维度上,中国得分是20,东南亚六国与中国的得分也比较接近,得分最高的菲律宾也只有32,新加坡、越南、泰国的得分甚至与中国完全相同。可以看出,重视集体价值是这些国家的共同价值取向。

在阳刚气质维度上,得分超过50的只有中国(66)和菲律宾(64),得分最低的是泰国(34),说明泰国的阴柔气质较为明显。但总体来看,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在这一维度上差别并不大。数据也显示出东南亚国家整体上偏于阴柔气质。

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上,中国得分是30,属于弱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文化。东南亚六国中,与中国差别最明显的是新加坡和泰国。新加坡的指数是8,说明新加坡对于变化的接受度最高。泰国得分是64 ,属于强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文化。其他四国在这一维度上与中国差异不大。

在长期导向维度上,中国的得分最高(87),与中国接近的是新加坡72分,接下来是印度尼西亚62分,越南57分。其他3个东南亚国家都低于50:马来西亚41,泰国32,菲律宾27。

在放纵维度上,中国得分只有24,说明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克制型社会。东南亚六国放纵指数则是从35到57,普遍高于中国,区别很明显。

(三)文化距离指数及其分析

将以上文化维度指数代入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测得六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如下:

表2 东南亚六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

从测量结果来看,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最近(1.23),其后依次是新加坡(1.26)、越南(1.46)、菲律宾(1.86)、马来西亚(1.99)、泰国(4.13)。以雷达图表示,可以直观地发现东南亚六国与中国(参照国,值为0)文化距离的相对位置及离散程度:

图1 东南亚六国与中国文化距离雷达图

以下试析六国与中国文化距离的成因。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是1.23,在接近度上排名第一。印尼属于中国传统上所称的“南洋”地区,是历史上中国出境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印尼人口总数较多,华人人口虽只占比4.1%(25)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但总数在1000万左右,是东南亚乃至全球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中叶,印尼的华文学校数量曾经达到1800多所,(26)八华学校115周年纪念特刊出版委员会.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八华学校115周年诞辰纪念刊[M].雅加达:八华三语学校出版社,2016:17.构建了非常庞大的华文教育体系。另外,儒家学说和儒家精神经过在印尼的本土化发展,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孔教”,成为印尼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政治的原因,中华文化在20世纪下半叶遭遇到严厉的打压和限制,华文学校曾被封闭近30年,孔教也曾被列为非法宗教受到排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华文化才在印尼得以复苏。目前印尼有8所孔子学院,中华文化的被接受程度重新得到了大幅提高。

新加坡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是1.26,在接近度上排名第二。新加坡有华人360万,是东南亚乃至全球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占到77%;(27)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同时也是全球唯一把华语指定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国家。虽然新加坡建国后华人的身份认同发生了转向,更加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不用“华人”这一术语(28)王赓武.华人与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84.,甚至很多华人已经转用英语而不再使用华语。但是从华语社区语言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呈现出“双语导向+坚守母语”(29)何洪霞,吴应辉.新加坡华语社区语言使用情况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1,(3):154-160.的特征。华人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仍然保持了中华文化特色。目前新加坡有1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

越南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是1.46,在接近度上排名第三。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极深,是传统的汉字文化圈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汉字、实行科举制度,维持着与中国历代王朝的藩属关系。因此,中华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深入而持久,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越南的华人不多,有140万,占总人口的1.67%(30)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华人社会的力量也并不强大。20世纪中叶华文学校最多时达到355所(31)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369,但目前的华文学校不多,大部分以课外补习班的形式存在。目前越南只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

菲律宾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是1.86,在接近度上排名第四。菲律宾华人人口150万,占全国人口的1.6%(32)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比例较低。菲律宾历史上曾经受到美国的殖民统治,天主教是国内的主要宗教,其他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较小,因而对于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菲律宾华人以闽南人为主,闽南文化的开拓精神、重商主义、兼容开放使闽南商人一度占据菲律宾商业主导地位。(33)胡丽娟.16-19世纪华人移民菲律宾从商原因探析[J].八桂侨刊,2020,(2):41-46.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菲律宾对华人社会进行了“菲化”,华人大部分加入了菲律宾籍,但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华人性”。今天菲律宾仍有136所华校(不含幼儿园),2013年在校学生共计74998人。(34)菲律宾华教中心.菲律宾华文教育综合年鉴(2005-2014)[Z].马尼拉:菲律宾华教中心,2015:63.目前菲律宾已经开设了5所孔子学院。

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为1.99,在6个国家中排名第五。马来西亚华人人口645万,占全国人口的23.7%(35)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是除新加坡外华人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同时,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地位较高,华人政党长期参与执政。马来西亚是全球除中国外唯一保存了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有1299所华文小学,61所华文独立中学,3所华人社会力量主办的高等院校。(36)据马来西亚前教育部副部长、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博士在2019年“第三届东盟汉语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吉隆坡)”上披露的数据。并且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人文化,扯铃、挥春、二十四节令鼓等都是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可以说,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保护和传承是最好的。不仅如此,马来西亚还有一定的中华文化输出的能力,可以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提供华文师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马来西亚华教体系依然面临“合法性危机”(37)王晓平,张昕.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华族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转机[J].东南亚研究,2021(5):114-133+157-158.,族群文化认同和国家文化认同尚未形成良好的关系格局。目前马来西亚有5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

泰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为4.13,与其他五国的差距悬殊(其他五国均未超过2),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最远(本研究同时也测量了英语五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美国3.03,英国2.76,澳大利亚4.59,加拿大3.67,新西兰4.44。仅从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这一角度来看,泰国与英语五国更为接近)。泰国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唯一没有受到过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另外,泰国的华人数量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38)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69.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泰国华人同化程度较高,甚至一些皇室成员也有华裔血统。从汉语传播方面来看,泰国与新、马、印尼、菲律宾一样有悠久的华文教育传统,泰国的华文学校在20世纪中叶曾经达到500多所。21世纪以来,泰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与其他国家拉开了明显的差距:2007年时泰国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类学校已超过1000所,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数超过20万人;(39)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125-132+4.目前泰国有16所孔子学院,11家孔子课堂,从数量上看在东南亚国家中遥遥领先。以上都是泰国所具有的独特性。泰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应是种种独特性的综合体现。

经过以上的测量、列举、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东南亚六国具有明显的共性,即华人移民众多,中华文化传播历史悠久;另一方面,各国因国情不同也具有各自突出的个性特征。总体来看,影响文化距离的因素非常复杂,华人人口、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民族构成、地缘关系、语言生活、教育政策、被殖民历史等因素错综交错,很难找出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根据测量结果,各国与中国文化距离的远近差别,与华人数量的多少及所占人口比例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文化距离指数是综合计入各种因素后对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比较客观、真实,具有较为直观的参考价值。

三、启示与思考

(一)与中国的文化距离与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的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总体不高,这与文化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众所周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开设是21世纪以来中国推进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促进中文传播,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理解。”(40)走进孔子学院[EB/OL].[2021-05-16].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网站:https://www.cief.org.cn/zjkzxy.一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对中华文化的输入需求和接纳程度。

如果把六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指数和各国孔子学院数量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曲线图:

图2 东南亚六国孔院数量与文化距离的相关性

大体上看,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远,孔子学院数量越多。泰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最远,却有16个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课堂,而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均在个位数。这虽然只是一个局部的反映,但也揭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为了做进一步验证,笔者也把英语五国作为参照组做了对比,发现英语五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美国3.03,英国2.76,澳大利亚4.59,加拿大3.67,新西兰4.44)整体上较东南亚六国更远,而其孔子学院的绝对数量却更多(美国85所,英国30所,澳大利亚14所,加拿大12所,新西兰3所)。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与中国文化距离越近,中华文化输入需求越低,反之则越高。

把文化距离指数和各国的现实国情对应来看,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本身即有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比如马来西亚不仅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还能够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提供华文教师;同时,还完整保存了中华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族文化”,俨然已经是除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中华文化传播源。吴应辉把汉语国际传播圈分为核心圈、边缘圈、外围圈和薄弱圈,(41)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84.认为边缘圈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北部等,这一圈层国家(含地区)的特点是汉语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部分学校作为母语教授,并且有完备的汉语传播体系和研发能力。外围圈则包括了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特点是汉语和中华文化影响深刻,但是很难找到以汉语为母语的大片区域。这是基于全球视野的考察和划分,边缘圈和外围圈恰好包括了东南亚六国,明确指出了六国与中华文化的亲缘关系。泰国的情况比较特殊,需要更为深入的专门研究。

东南亚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输入需求整体上不高,原因在于该地区对于中华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自给自足”能力。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普遍增强,再加上东南亚国家纷纷实施较为多元的文化政策和语言政策,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华人社会普遍出现了“再华化”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华文教育的“复兴”、华人族群文化自我认同的重建。中华文化传播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采取与面向西方国家不同的、差异化的文化传播策略,对东南亚变“主动输出”为“充分激活”,推动当地中华文化的复兴,从而开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局面。

(二)“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较适应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特点

从汉语在东南亚国家传播的历史来考察,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特点就是政府行为作用明显,语言文化传播对政策的依赖性强。众所周知,在整个20世纪中,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经历了起伏跌宕的曲折发展过程,华文教育作为华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经历过三起三落,(42)吴应辉,何洪霞.东南亚各国政策对汉语传播影响的历时国别比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6,(4):80-92.每一次变化都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受到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移民政策、语言政策的直接影响。21世纪以来,东南亚多国华人族群社会地位的改善和中华文化认可度的提升,也取决于所在国政府态度的变化。2002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专门签署向华人表示祝贺新年的文告,这是第一位在农历除夕签署祝贺华人春节文告的菲律宾总统,从2003年开始,印度尼西亚政府把春节列入了法定公共节日。2007年,泰国也把春节定为公休日。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华人的文化自信,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21世纪以来,泰国汉语传播作为一个独特案例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注意,有学者总结出了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认为其首要特点就是“母语国政府主导”(43)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125-132+4.,表现是泰国政府主动制订汉语教学政策,大力推进与中国方面的合作。另外,泰国王室成员如诗琳通公主在汉语学习方面的率先垂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汉语传播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模式。从东南亚国家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华文化地位的提高与所在国政府的态度密不可分。

这些具有一定共性的现象并非偶然。霍氏的文化维度指数理论从实证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解读:从文化维度上来看,东南亚六国在权力距离和个体主义两个维度上都和中国相近:权力距离指数处于高位而个体主义指数处于低位,说明这些国家和中国在一些价值取向上是共通的:尊崇权威、重视集体意志、惯于上行下效。在某些特定维度上的相似性,使得这些国家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东南亚国家,政府的态度和施政策略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华人群体作为当地族群之一,如果没有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仅靠自身力量进行民族文化建设和语言传承教育,往往是举步维艰的。即使有短暂的兴盛期,矛盾的积累也会导致严重打压和限制,甚至遭遇灭顶之灾。东南亚地区的中华文化资源并不缺少,如果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就会焕发生机,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实现“双赢”的良性发展。

四、结 语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虽然历史悠久,但从传播成效来看,对中外关系的良性发展并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反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传播对象国的差异化研究不够。吴应辉认为汉语国际传播应重视对象国的汉语需求,(44)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125-132+4.文化传播也是一样。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国情不同,对中华文化的需求也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要提高文化传播成效,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区域研究。本文提出东南亚国家的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总体不高,即是一个区域性特点的发现。袁礼在2014年分析了文化距离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影响后曾提出,“从短期看,文化距离大的国家积极建设孔子学院,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国贸易水平呈正相关性”。(45)袁礼.浅析文化距离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3):38-41.本文进一步提出:与中国文化距离越近,中华文化输入需求越低,反之则越高。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切实提高中华文化传播成效,进一步推动与当地国文化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促进民心相通。

本文运用文化维度和文化距离理论,采用测量手段较为精准地呈现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差异,突破了对文化差异的经验型、印象型的认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华文化在该国该地区的影响程度和传播现状,并阐释了该现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所使用的6个东南亚国家的数据提取自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数据库,这6个国家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毕竟没有将东南亚国家全部覆盖,这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的研究有望覆盖东南亚更多国家,研究结果将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采用该范式的研究也可以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使文化传播的差异化研究手段更加丰富,推动形成适应国别和区域特点的多元传播模式。

猜你喜欢

泰德东南亚中华文化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HARD CELL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