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4-02-29潘玲玲吴艺萍
潘玲玲,吴艺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泉州 36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肺心病、呼吸循环衰竭等[1]。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而这类群体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较差,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增加了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近年来,随着现代康复理念的逐步引入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开始重视康复护理。相关研究指出[2-3],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COPD 患者症状效果显著。鉴于此,此次研究以遴选本院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收治的74 例COPD 患者为对象,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遴选本院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所收治的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经血气、胸片等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13 版)》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意识清楚、交流无障碍,主动配合护理工作;③临床资料数据均完整,无缺失;④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及陪同家属均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合并较严重的呼吸衰竭症状;⑤合并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⑥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者;⑦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COPD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呼吸内科医师拟定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期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COPD 病情介绍、呼吸康复训练指导及营养干预等常规措施。
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案干预,在干预之前,组建由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及3 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对其COPD 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及呼吸训练及运动等内容进行护理培训,之后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制订并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案,主要护理方法为:①丰富康复环境。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除了入院时向患者介绍院内环境、设施及卫生安全等内容外,还需要通过增加色彩设置等措施改善患者住院环境。②健康宣传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COPD 疾病知识及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等内容,嘱咐戒烟酒等。每月对患者进行COPD 保健知识、安全用药及康复训练等健康宣教讲座,鼓励患者多参与交流,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③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师完成康复护理。④呼吸康复训练。患者稳定期给予呼吸功能锻炼与舒缓运动。其中,呼吸功能锻炼可采取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每次各15 min,3 次/周。而舒缓运动主要包括有氧运动与肢体放松训练,前者锻炼强度要不低于平时锻炼强度,每次15~30 min,2 次/d;后者肢体放松是缓慢活动四肢,每次10 min,2 次/d。在锻炼前先有康复师指导,对患者的锻炼动作进行指导或示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康复需求从旁协助,让患者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若有不适需要停止运动,静息休息,严重不适可通知医师处理。⑤饮食生活指导。在院期间,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嘱咐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饮食上,遵医嘱坚持少食多餐、饮食清淡,多摄取蛋白质高、维生素高、低盐低脂类食物,多喝水,促进病情早期康复。⑥出院复查指导。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定期了解其康复情况,针对其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与指导,嘱咐患者按时复诊或不适随诊。
1.3 观察指标 ①肺通气功能。在护理前、后使用本院呼吸力学检测仪对患者肺功能各指标进行检测与记录比较,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1 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②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总分均为100分。其中,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 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 分之间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而SDS 评分分界值为53 分,其中53~62 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3~72 分之间为中度抑郁,≥73 分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③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主要内容有3 部分,即症状、活动及疾病情况对生活现状的影响,共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④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统计,总分为100 分,≥90 分表示为非常满意,评分在61~90 分之间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涉及资料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9.0 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来检验,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以±s表示,组内、组间各指标检验分别用配对样本t值、独立样本t值,将P=0.05 作为判定标准,P<0.05 时表示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COPD 患者74 例,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37 例,组内男性21 例(56.76%);年龄范围40~74 岁,均值(51.23±7.19)岁;病程2~9 年,均值(5.12±1.13)年。另一组为观察组,37 例,组内男性19 例(51.35%);年龄范围42~75 岁,均值(52.10±6.97)岁;病程3~10 年,均值(5.20±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符合此次研究要求(P>0.05),可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比较 得出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MVV、FEV1、FVC 及FEV1/FVC 各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均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更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对比无差异(均P<0.05),护理后两组两项心理状态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前后SGRQ 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GRQ 评分为(60.57±6.57)分,对照组为(61.01±6.62)分,两组比较无差 异(t=0.287,P=0.775);护理后,观察组(42.61±4.70)分,低于对照组的(50.11±5.03)分(t=6.627,P<0.001),且两组SGRQ 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中非常满意18 例(48.65%),基本满意11 例(29.73%),不满意8 例(21.62%),总满意度29 例(78.38%);观察组非常满意26 例(70.27%),基本满意10 例(27.03%),不满意1 例(2.70%),总满意度36 例(97.30%)(χ2=4.554,P=0.033)
3 讨论
COPD 是一种由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该病极易复发,加上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该病治疗以药物、氧疗等方式为主,但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有限,仅能缓解病情,不能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故在治疗期间给予康复护理以弥补这一不足十分必要[4-6]。综合性康复护理中的丰富康复环境、健康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指导、呼吸康复训练、饮食生活指导、出院复查指导各项步骤相互辅助,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治疗时带来的不适,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各项受损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预后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肺功能MVV、FEV1、FVC 及FEV1/FVC 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更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的老年COPD 患者肺通气功能各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效果。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中会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优势突出,可明显改善COPD 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护理后两组SAS、SDS 两项心理状态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可见,与常规护理相较,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心理状态[7],综合性康复护理服务中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自身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评分。护理后SGRQ 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相较,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康复护理计划更全面、细致,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护理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患者肺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随之提升,故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COPD 患者满意度[8-9]。
综上所述,综合性康复护理计划应用于COPD 患者所达到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