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恢复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4-02-29陈景春陈金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炎

陈景春,陈金珠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医院院感科,漳州 363199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1],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湿啰音。一般情况下轻症的肺炎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概率不高,但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缺氧的同时加重患儿心脏和肺部组织的负担,而引起肺动脉高压[2]。肺动脉高压可因肺炎、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两种原因导致,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类型,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3]。患儿在发病初期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以活动后呼吸急促最为多见,但由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年龄较小,在护理中自控能力差、依从性差,可能会有哭闹、反抗、不配合等反应,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且患儿的病情及发展较为复杂,因此在初期的治疗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来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医院2021 年10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的患儿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超声心动图检查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标准;②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肺炎标准;③有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症状;④患儿家属知晓此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受损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先天性气管畸形;④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对照组40 例,男性23 例(57.50%),年龄2 个月~3 岁,平均(1.72±0.25)岁,病程1~3 d,平均(1.34±0.51)d;观察组40 例,男性20 例(50.00%),年龄1 个月~3 岁,平均(1.87±0.37)岁,病程1~3 d,平均(1.25±0.6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漳州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制度遵医嘱对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展开护理,检测患儿病情,保证呼吸道通畅,合理饮食,正确用药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融合多个护理学科知识,强化团队的工作能力,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要掌握基础病情评估等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延缓发病进程,减少护理成本,有效解决患者的护理需求。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给患儿及家属讲解肺炎体位调节、排痰、咳嗽呼吸急促的处理方法,向家属讲解患儿身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临床症状,以期能够及时进行相关处理。③呼吸道管理,正确吸氧及控制氧流量大小,加强巡视患儿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抬高床头15~30 度,避免分泌物及食物的反流。④口腔护理,根据患儿口腔分泌物的情况,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按照口腔护理顺序清洁患儿口腔,防止口腔细菌的滋生,预防口腔感染。⑤镇静管理,在监测患儿肺动脉高压的时候,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情况及体征的变化,根据患儿意识等情况,遵医嘱使用镇静类药物,选择适宜的镇静剂量。⑥强化基础护理,给予适宜的营养饮食,加强观察患儿的心肺功能,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并提供有效的呼吸功能支持及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以下指标:①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血氧饱和度);②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的指标水平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④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依从:能配合进行准确有效的用药;基本依从:经反复叮嘱后,能够正确、有效地配合用药,但有哭闹、烦躁等症状出现;不依从:不配合进行准确有效的用药;依从率=(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40 例×100%。⑤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总评定分为100 分,≥80 分以示满意,60~79 分以示基本满意,≤59 分以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40 例×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2.2 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57±2.63)分,短于对照组的(7.71±2.48)分(t=3.744,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52±2.91)分,短于对照组的(21.64±3.72)分(t=9.884,P<0.001)。

2.3 对比两组肺功能水平 观察组FEV1、PEFR、FVC 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肺功能水平

2.4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 [例(%)]

2.5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17 例(42.50%),基本满意20 例(50.00%),不满意3 例(7.50%),总满意度为37 例(92.50%);对照组满意10 例(25.00%),基本满意16 例(40.00%),不满意14 例(35.00%),总满意度26 例(65.0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9.038,P=0.003)。

3 讨论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疾病、药物、毒物以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都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肺小动脉舒张、收缩功能异常或动脉结构重塑,增加肺血管阻力,进而升高肺动脉压力,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新生儿出生后肺循环压力、动脉导管或卵圆孔右向左分流持续存在,即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正常人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新生儿持续缺氧、发绀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绀、氧饱和度下降,监测导管前后氧饱和度存在差异等。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低氧所致的肺血管反射性收缩所致,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在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临床治疗时,因运用合理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加强临床恢复,从而减少治疗时带来的危害,进而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4-5]。所以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对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传统被动式的护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常规护理属于被动式护理,护理人员往往在患儿出现情况后再予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而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以循证为依据的护理方法来解决一种疑难杂症,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医疗服务,提高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包括三大特点:全面性、现代性和专业性。全面性是指集束化护理区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现代性是指充分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解决护理问题,改善护理质量;专业性是指集中护理服务的性质,特别是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集束化护理在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恢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6-7]。在此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血氧饱和度症状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说集束化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可缩短患儿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从而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在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治疗效果,可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对患儿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集束化护理要时刻注意患儿的病情和细节,从而给出合理且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其尽快恢复,提高治疗恢复率。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是因为集束化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及情况,第一时间做出最好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患儿家属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对健康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集束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对疾病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根据患儿的病情,评估其疾病的风险,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及治疗方法。对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时,应增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引导患儿配合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的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的解决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的实际护理问题,改善了临床症状,集束化护理效果非常的突出。集束化护理从细节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全面的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升患儿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肺动脉高压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
简析GIS在高压输变电管理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