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名将没有八块腹肌,只有“将军肚”?

2024-02-29王笑寒

青年文摘 2024年4期
关键词:腹肌古希腊线条

王笑寒

电影《封神》中“质子团”的挺拔身姿和强健体格,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你可能以为,中国古代的战士和将军也像质子团那样有着钢铁一般的发达肌肉,胸肌和腹肌紧致有力、线条清晰。其实,中国古代历代画师描绘的战将,多是“大腹便便”的形象。为何中国古代名将没有八块腹肌?

先从好莱坞电影里的“肌肉型男”审美说起。在我们的印象里,好莱坞电影里的施瓦辛格、史泰龙和巨石强森,以及《封神》中的质子团,这类肌肉硬汉似乎才是男性审美和勇猛战力的代表。而西方对人体肌肉线条的偏爱早从古希腊时就已开始。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通过对肌肉线条和身体动感的描绘,将古希腊人的青春力量和健美体魄表现了出来。米隆的作品是继承传统希腊艺术的结果:希腊艺术在首创时就偏爱几何图形,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古风时代就广泛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数学知识,希望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

为了更好地展现人体,古希腊艺术家一方面通过解剖学不断地研究人体本身,另一方面引入黄金比例,打造理想中的人体形象。古希腊的艺术创作受到古希腊哲学影响,可以说,正是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想世界、宇宙规律和数理几何的思考,催生了艺术上的完美人体,激发了古希腊人对肌肉线条的喜爱。

而且,对人体肌肉线条的强调,还是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直接体现。众所周知,古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健身文化,体育竞技既是一种向神祭祀的方式,又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可以在和平年代帮助城邦和个人赚取声望。

在古希腊城邦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赛跑、铁饼、标枪、跳远、拳击等运动,还出现了体育场、赛马场和摔跤场等多种运动场所。随着健身运动的发展,古希腊人开始把拥有健美身材的人奉为偶像与楷模。

虽然中世纪重视灵魂拯救的基督教教义一度将身体看作邪恶腐朽,使得健身文化消失,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则重拾了西方人对古希腊健身文化的兴趣。古希腊人对肌肉线条的熱爱,没有随着西方文明的嬗变而慢慢消失,反而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20世纪好莱坞电影中那些一身腱子肉拳打四方的“斯坦森”,便是西方传统肌肉审美得以延续的产物。

我国目前留下的画像多为宋及以后的,彼时文臣日益被看重,着装更加保守,因此历史上名臣乃至君主的画像多为正襟危坐、清瘦儒雅的形象。这至少代表着统治者似乎不看重肌肉的线条。不过,我国古代画师为什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武将都画得大腹便便呢?

与古希腊雕塑不同,中国历史上的早期人体雕塑——兵马俑,更加注重刻画现实条件下的人体形象。秦汉以前,中国古代大人物的丧葬往往需要活人人殉或人祭。秦汉以后,这种丧葬风俗被强行压制,木俑和陶俑随之兴起,以替代活人殉葬。

在墓葬中,随葬的人俑多模仿活人在现实中的生活情态。兵马俑作为秦汉随葬人俑的巅峰和典范,在模仿现实方面亦不遑多让。有趣的是,秦始皇兵马俑群有一个神奇的规律:地位越高的兵俑,肚子越大。“将军肚”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那么,和今天的“啤酒肚”一样,也是喝酒造成的吗?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代简牍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有关秦兵在战前战后大量饮酒的记载。不过,饮酒并不只是秦人的习俗,古今中外的士兵都有类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秦将的“将军肚”不会影响战斗力吗?

在格斗竞技的实战中,人体在格斗中所发挥的力量与最大肌肉量相关。这也就意味着,在体脂率相同的情况下,体重越大的个体,肌肉量越多,力量也就越大,战斗力也就越强。因此,在体脂率出入不大的情况下,大体重在近战格斗中往往意味着“降维打击”。

中国古代将军的腹部并非完全由懒惰享乐的脂肪堆成的“啤酒肚”,而是包裹着厚厚肌肉的“将军肚”。在古代战争中,军队长途行军对战将和士兵都是巨大的考验,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有一定量的脂肪储备,否则体力续航很成问题。

因此,“将军肚”作为典型的“脂包肌”,是战斗力量性和持久性的代表。对这些将军而言,从实战上看,训练肌肉线条是毫无性价比的行为,而提高体重却有益于增强战斗力;从社会风气上看,中国古代也缺乏古希腊社会偏爱肌肉线条的审美文化。由于实战考虑和审美习惯,中国古代的武将形象就不可能是“八块腹肌”,而是“大腹便便”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猜你喜欢

腹肌古希腊线条
大笑多少声能笑出腹肌?
线条之美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杨烁:不只有酒窝、腹肌,还有一些“孩子气”
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