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02-28郑宏伟蔡思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10
郑宏伟 蔡思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1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1]。静脉溶栓是ACI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缓解梗死灶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获益,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2]。因此,对于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CT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发展为A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已有多项研究证明,CT脑灌注成像可以提供有关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详细信息,包括灌注和血容量等参数,因此具有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潜力[3-5]。本研究旨在探讨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ACI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ACI诊断标准[6];(2)年龄≥18岁;(3)在症状出现24h内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心血管疾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3)入院时已经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损伤;(4)CT脑灌注成像图像质量不佳或存在明显动脉瘤、动脉狭窄等。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短期预后评估。在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7]对短期预后进行评估。其中,轻微症状,但无任何新发生的功能受限,计0分;有症状,但能继续从事发病前的日常工作和休闲活动,计1分;轻度残疾,不能从事发病前的日常工作,如开车、读书、跳舞等,但日常生活无须他人协助,计2分;中度残疾,可借助辅助工具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帮助,计3分;中重度残疾,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计4分;重度残疾,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需持续护理和照顾。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2分)和预后不良组(> 2分)。
1.2.2 CT脑灌注成像检查。使用双源128层CT机(飞利浦,荷兰)进行头部平扫。将扫描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以大脑前动脉作为输入动脉,以上矢状窦作为流出静脉。根据CT脑灌注参数图的提示,在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图上定义病变区域(梗死区),在梗死区和对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对照区),根据异常灌注缺血范围手动勾画1~4个感兴趣区(注意尽量避开脑沟和血管),测量梗死区和对照区的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CBF、rCBV、MTT、TT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和MedCalc 15.2.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同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比较 梗死区和对照区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梗死区和对照区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比较
2.2 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100例ACI患者中,mRS评分≤ 2分者有64例,纳入预后良好组;> 2分者有36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溶栓前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收缩压、NLR、RDW、rCBF、rCBV、MTT、TTP、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短期预后情况为因变量,将溶栓前收缩压、NLR、RDW、rCBF、rCBV、MTT、TTP、NIHSS评分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MTT、TTP、NIHSS评分的比值比(OR)分别为2.079、1.855、1.820,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4 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MTT、TTP、NIHSS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873、0.903、0.990,以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见表4、图1。
表4 MTT、TTP、NIHSS评分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1 MTT、TTP、NIHSS评分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对于治疗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常规CT扫描需在发病22h后才能显示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是先行常规CT平扫,再行CT灌注扫描,以患者感兴趣区作为扫描层面,从而提供有关脑血流的定量信息,可用于早期评估脑组织缺血病变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为ACI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8]。相关研究显示,CT脑灌注成像较常规CT能更敏感地检测出脑组织缺血病变区域,在ACI早期诊断中更具优势[9]。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ACI患者梗死区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和对照区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了CT脑灌注成像参数在ACI中的诊断价值。CT脑灌注成像常用参数包括rCBF、rCBV、MTT、TTP。rCBF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局部脑组织血管的血流量,rCBV是指局部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容量,rCBF和rCBV反映了缺血范围和代偿性血管扩张。MTT是指血流通过血管的时间,可以反映血管通畅情况和血液流动速度。TTP是指血流进入血管至血流峰值的时间,可以反映局部血流的供应和灌注状态。付秀鑫等[10]学者指出,ACI患者CT脑灌注成像异常分期与90d预后不良有关,对于ACI患者应积极完善CT脑灌注成像检查。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溶栓前收缩压、NLR、RDW、rCBF、rCBV、MTT、TTP、NIHS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支持了CT脑灌注成像参数在ACI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MTT、TTP、NIHSS评分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这可能是因为rCBF和rCBV在脑梗死后的时间窗口内不稳定,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rCBF和rCBV可能无法反映微循环障碍和代偿性血管扩张的变化,因此可能不是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TT、TTP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912、0.873,说明CT脑灌注成像参数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二者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AUC为0.990,表明三者联合作为短期预后评估工具可以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CT脑灌注成像参数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短期预后相关,并且MTT和TTP是预测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建议医生在评估ACI患者的短期预后时应综合考虑MTT和TTP等CT脑灌注成像参数,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