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定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4-02-28吴守红翟红伟杨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源胃壁胃癌

吴守红 翟红伟 杨琦

胃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原发于胃黏膜上皮,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均在体检中诊断出该疾病且已发展到中晚期阶段,预后效果较差,其预后与胃癌病理分期、胃壁侵犯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诸多因素有关,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影响[1]。临床治疗胃癌以手术方式为主,术前根据病灶对周围侵犯的情况确定胃癌分期、治疗方案,也能够预测预后情况[2]。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定能够将碘从其他的组织成分中分离并形成碘图,组织内的碘浓度可反映组织的增强情况,有利于诊断疾病并判断疗效。目前,常采用多层螺旋CT、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技术诊断胃癌患者,但这些诊断方式敏感性与特异性不足,而双源双能量CT 在胃癌诊断中能够提高时间分辨率,在碘造影剂的测定中能够精准计算碘浓度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同时双源双能量CT 能够在低能量下完成扫描,减少了辐射剂量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经不同角度进行扫描也能够减少金属伪影产生的影响,双源双能量CT 碘测定具有精准度高、辐射剂量低、伪影低且扫描快等优势,在胃癌术前T 分期诊断中有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以2022 年4—5 月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收治的138 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胃癌术前T 分期诊断中采用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定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4—5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接受双源双能量CT,后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T 分期的138 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双源双能量CT 检查指征;(2)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胃癌T1~3期。排除标准:(1)认知及精神障碍;(2)合并其他肿瘤疾病;(3)碘剂过敏;(4)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138 例胃癌患者中,男71 例,女67 例;年龄27~77 岁,平均(56.85±3.52)岁;T1期84 例,病灶分布:胃体25例,胃窦47 例,贲门12 例;T2~3期54 例,病灶分布:胃体13 例,胃窦30 例,贲门11 例。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双源双能量CT 检查,常规参数中电流设定为250 mAs,电压设定为120 kV,螺距设定为0.9 mm,层厚与层间距均设定为5.00 mm。双能量参数中电流设定为126、155 mAs,电压设定为100、140 kV,螺距设定为0.9 mm,层厚与层间距均设定为5.00 mm。协助患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经图像后处理系统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在进行增强扫描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896),根据图像重建后的数据计算碘浓度,嘱患者取仰卧位,行腹部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参数:A 球管电压9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B 球管电压150 kV,有效管电流46 mAs,螺距0.6,准直器64 mm×0.6 mm,扫描视野350 mm×350 mm,旋转速度0.5 r/s,重建层厚及层间距分别为1.5、3 mm。平扫结束后以流率3 mL/s 注射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1.5 mL/kg 体质量,采用双能及智能追踪模式,分别于主动脉CT 值达阈值(100 Hu)后5 s、30 s、3 min采集动脉期图像,典型病例动脉期图像见图1。由2 名资深(>5 年临床经验)影像科医师共同观察影像学图像,商讨后确定诊断结果。

图1 动脉期图像

1.3 观察指标

(1)T1期、T2~3期动脉期、静脉期正常胃壁、胃壁内层与外层碘含量。(2)分析40、60、120 keV 单能量CT 值下影像学图像质量的主观指标,包括病灶显著性评分、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采用1~5 分5 等级评分制[4]。①病灶显著性评分:1 分表示无法显示病灶,5 分表示病灶显示越来越明显。②总体图像质量评分:1 分表示病灶显示差,图像伪影与噪声较差,不能对其明确诊断;5 分表示病灶显示清晰,可显示细小结构,无明显硬化伪影、图像噪声,得分越高表示图像质量越好。(3)分析40、60、120 keV单能量CT 值下影像学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包括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CNR)。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1 期、T2~3 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正常胃壁、胃壁内层、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

T1期、T2~3期患者胃壁内层与胃壁外层动脉期、静脉期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内层与正常胃壁动脉期、静脉期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外层与正常胃壁动脉期、静脉期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T1 期、T2~3 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正常胃壁、胃壁内层、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g,)

表1 T1 期、T2~3 期患者动脉期、静脉期正常胃壁、胃壁内层、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g,)

注:t1 值、P1 值为胃壁内层与正常胃壁比较,t2 值、P2 值为胃壁外层与正常胃壁比较,t3 值、P3 值为胃壁内层与胃壁外层比较。

2.2 40、60、120 keV 时影像学图像质量主观指标比较

60 keV 时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40、120 k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 与60 keV、40 keV 与120 keV、60 keV 与120 keV 病灶显著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38 例患者40、60、120 keV 下影像学图像质量主观指标比较(分,)

表2 138 例患者40、60、120 keV 下影像学图像质量主观指标比较(分,)

注:t1 值、P1 值为40 keV 与60 keV 比较,t2 值、P2 值为40 keV 与120 keV 比较,t3 值、P3 值为60 keV 与120 keV 比较。

2.3 40、60、120 keV 时影像学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比较

40 keV 时CT 值、图像噪声、SNR、CNR 高于60、120 keV 时,60 keV 时CT 值、图像噪声、SNR、CNR 高于120 keV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38 例患者40、60、120 keV 下影像学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比较()

表3 138 例患者40、60、120 keV 下影像学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比较()

注:t1 值、P1 值为40 keV 与60 keV 比较,t2 值、P2 值为40 keV 与120 keV 比较,t3 值、P3 值为60 keV 与120 keV 比较。

3 讨论

胃癌主要经脂肪组织蔓延或经淋巴结转移在早期、进展期时发生癌转移,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胃癌侵犯组织。然而术中若切除未侵犯的脂肪组织或清除过多非转移淋巴结则会对胃壁防御系统与淋巴系统造成损害,所以,术前能够明确胃癌周围组织侵犯程度、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5-6]。胃癌T 分期中,T0期胃内壁未检测到原发病变;T1期胃壁局部出现明显线性强化,伴或不伴有胃壁增厚,增强肿瘤未穿透黏膜下层,有时能见到黏膜下层完整低密度带;T2期增强肿瘤穿透黏膜强化灶,有局灶性增厚,外缘光滑平整,能清晰看到病灶邻近脂肪间隙;T3期胃壁增厚外缘呈不规则高密度影,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T4期病变浸润邻近器官[7-8]。以往临床多采取多层螺旋CT 检查诊断胃癌,但在胃癌术前T 分期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多层螺旋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是对于胃壁微小浸润无法清晰显示;同时,胃壁的形态与生物学特征均存在多样性,若患者伴有炎症、肿瘤溃疡、纤维化等,多层螺旋CT 检查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多层螺旋CT 扫描评估淋巴结转移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淋巴结形态、大小及密度等特征,也无法准确检测或识别早期胃癌,加上多层螺旋CT 平扫、动静脉期扫描时辐射量较大,从整体方面考虑,多层螺旋CT 在胃癌术前T 分期诊断方面尚存在不足,仍需寻求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9-10]。

双源双能量CT 技术是一种新型能量CT 成像技术,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获取不同能量水平的图像,将这些图像融合与处理后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与对比度,更好地显示病灶解剖结构。同时,双源双能量CT 技术可利用物质不同的吸收特性最大限度减少伪影与伪结构的产生,能够更好地评估病灶形态、组织成分与边界等,能够在单次扫描中获取较多信息,减少了患者的扫描与曝光时间,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选择适宜的能量水平与优化扫描参数,也有效减少了辐射剂量,对孕妇、儿童群体以及需要反复扫描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双源双能量CT 扫描可一次成像获得2 种不同能量的图像,即虚拟平扫和增强图像,经图像后处理软件可准确分离钙质与碘剂,图像质量较好,能够精准进行T 分期[11-12]。在胃癌术前T 分期的诊断中,运用双源双能量CT 可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估结果,通过不同能量水平的图像融合与处理准确评估肿瘤部位与侵犯范围,分析肿瘤组织特征,如肿瘤血供情况、肿瘤代谢活性、血管生成情况等。此外,在诊断胃癌周围组织侵犯程度时可根据碘浓度反映脂肪组织、淋巴结强化程度,对病灶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鉴别转移或非转移病灶,对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显示,T1期、T2~3期患者胃壁内层与胃壁外层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内层与正常胃壁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外层与正常胃壁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袁为标等[14]研究结果一致。原因考虑是胃壁分层增强后碘随着血液进入肿瘤内部,胃壁侵犯程度不同碘含量也不同,因此,测量胃壁分层碘含量可反映出胃壁的侵犯深度。60 keV 时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40、120 keV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 时CT 值、图像噪声、SNR、CNR 高于60、120 keV 时,60 keV 时CT 值、图像噪声、SNR、CNR 高于120 keV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纳入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较短,观察指标较少,数据分析不足以充分证实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量在胃癌术前T 分期的诊断有效性,研究结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后续研究中会增加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细化数据资料,增加观察指标,分析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采用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定方式,对于鉴别诊断T1期、T2~3期胃癌具有一定价值,且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对于提高胃癌术前T 分期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未将双源双能量CT 诊断方式与其他的诊断方式进行横向比较,未分析这一新型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断胃癌提供新思路,为双源双能量CT 碘值测定胃癌术前T分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双源胃壁胃癌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空腹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胃壁增厚的CT研究及应用价值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