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2024-02-28林义进朱坤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蛋白呼吸衰竭食管癌

林义进 朱坤寿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吞咽时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早期预后效果良好,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在20%左右[1]。食管癌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手术为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因食管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导致术后极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急性呼吸衰竭是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为导致食管癌手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食管癌术后诱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效果。鉴于此,本文遴选2022 年1—12 月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178 例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12 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178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3 例,女65 例;年龄38~80 岁,平均(55.14±4.61)岁。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参考2014 版《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中相关标准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治疗;(2)年龄≥20 岁;(3)术前评估无心肺系统疾病;(4)临床检查、治疗资料完整;(5)既往未发生过呼吸衰竭。

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者;(2)认知功能障碍;(3)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5)术前实施放化疗;(6)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7)中途退出本次研究;(8)既往手术切除肺部病灶。

1.2 方法

采集纳入研究178 例食管癌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血浆白蛋白、术后二次开胸、术后疼痛程度、TNM 分期、合并肺部感染、出血量、病变部位、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等。

1.3 观察指标

(1)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意识状态改变,动脉血气显示pH 降低且存在明显呼吸性酸中毒症状,存在急性呼吸困难,静息状态、海平面、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0 mmHg诊断为Ⅰ型呼吸衰竭;若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50 mmHg 的情况则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3]。(2)TNM 分期标准:Ⅰ期表示原发瘤只在食管内层,原发瘤直径≤2 cm ;Ⅱ期表示原发瘤直径>2~4 cm ;Ⅲ期表示原发瘤直径>4 cm,但未侵犯大血管;Ⅳ期表示原发瘤侵犯大血管[4]。(3)疼痛程度:术后6 h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5],分值0~10 分,分为重度(>6~10 分)、中度(>3~6 分)、轻度(0~3 分)3 个等级,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为因变量,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

178 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17 例(9.55%)发生急性呼吸衰竭,161 例(90.45%)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2.2 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单因素分析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吸烟史、TNM 分期、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二次开胸、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以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为因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2。以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70 岁、存在吸烟史、TNM分期Ⅱ~Ⅲ期、合并糖尿病、术后二次开胸、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25 g/L、中重度疼痛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各因素赋值

3 讨论

食管癌为常见、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且大部分患者死亡的原因为术后出现并发症[6]。研究发现,食管癌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长,且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中老年人群,此类患者身体各器官老化,对手术耐受性降低,故术后极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不适感,甚至威胁生命[7-8]。查阅资料发现,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较为复杂[9]。因此本文遴选178 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明确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为9.55%,这与既往资料统计的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5.84%)相比降低,考虑是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升,临床及早采取医疗操作对该问题进行预防[10]。

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为年龄≥70 岁、存在吸烟史、TNM 分期在Ⅱ~Ⅲ期、合并糖尿病、术后二次开胸、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25 g/L、中重度疼痛,因此临床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预防中需要从血浆白蛋白、二次开胸、疼痛程度等可控因素入手。原因在于,食管癌多见于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胸廓顺应性下降,出现支气管黏膜萎缩、功能下降的情况,在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期肺活量持续下降,并伴随伤口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或无法有效咳出存在于支气管或肺泡内的分泌物,从而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呼吸衰竭[11]。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胸腔内正常生理性负压被破坏,导致肺循环阻力和心脏负荷进一步增加,持续性功能负荷会增加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手术时间较长可对肺组织产生挤压,从而引起肺水肿等问题,针对围术期本身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而言,急性呼吸衰竭发生风险增加[12]。烟草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因此长期吸烟者肺功能变差,且上述物质可聚集在支气管内,导致支气管黏膜纤毛变短、受损,同时损坏气道自我清洁能力,导致痰液堵塞气管,引起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通气不足等问题,致使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呼吸衰竭[13]。TNM 分期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在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可导致手术切除范围大,同时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继而延长手术时间,加重组织创伤,增加感染发生率,导致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14]。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且受疾病影响手术后极易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失衡,增加围术期血糖波动,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疼痛的出现可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问题,无法及时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15]。血浆白蛋白>25 g/L 时血浆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这可能引起细胞内水分移向细胞外液,导致细胞内水分过多,特别是肺泡巨噬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强大的吸水功能,可以进一步导致肺水肿,从而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功能,进而引发呼吸衰竭。

本回顾性研究证实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较高,且该并发症的出现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术后二次开胸、术后疼痛、TNM 分期、肺部感染等密切相关,但因观察指标少、范围窄、人数少等问题,导致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性。为提高研究的参考价值,后期需要对研究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地细化研究指标,通过分析多项因素明确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继而采取合理方案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影响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较多,因此围术期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例如指导患者在术前进行肺功能、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并加强对机体疼痛程度的控制,同时选择专业能力极高的医师,避免二次开胸增加机体创伤,以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改善整体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白蛋白呼吸衰竭食管癌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