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三位一体,有效开展小学劳动教育
2024-02-28孟晓江晓腾
孟晓 江晓腾
为强化劳动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构建“学生生活的家庭、接受教育的学校以及提供资源的社会”三方和谐共生的教育网络。
青岛大学路小学立足学校、家庭和社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引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验劳动价值,收獲成长的幸福。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青岛大学路小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劳动教养更具效率。
家政系列“整理收纳小达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指导学生通过整理文具、书包、衣物等掌握收纳技巧,同时结合每日劳动打卡清单和校园劳动周活动,实现每个学段整理收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农艺系列“小菜农种植季”——根据学生和能力的不同,分别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植物种植活动,结合班级种植角的展示,通过简单的种植过程以及观察记录,在“守护”中习得技能,培养责任。
创客系列“未来生活 废旧重组”——引导学生们用灵巧的双手为废旧物品赋予新生命,在展现创意思维的同时,不仅仅习得了制作技巧,还加深了对循环、再利用、环保的认识。
此外,学校也时常开展有关劳动教育的班会或者校内外活动,例如,分享劳动楷模的故事,树立榜样行为,开展劳动创意小作品,鼓励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科学的劳动态度。
强化家庭主体责任
让劳动教育回归生活,需要与家庭联手。没有家庭的配合,劳动教育的链条是不完整的。家庭是塑造学生个性人格,树立健康积极的劳动态度,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家风、家庭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的劳动教育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坚持将校内所学的劳动方法和劳动技能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可劳动,生活中时时应劳动,生活中日日该劳动,切实感受劳动之美。
生产劳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依托时令、假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走进田间、果园,和父母一起劳作。可以摘苹果,掌握摘苹果的技巧,感知果农的不易;可以挖地瓜、摘玉米,了解不同作物的采收方法,感受收获的快乐。
营养烹饪——“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餐桌上总离不开美食,鼓励学生和父母一起烹制美食,享受一家人的欢乐时光。从原材料的准备,到制作过程,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父母的辛苦,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同时在和父母一起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家的温暖。
收纳整理——帮父母整理家务,清扫房间,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对家里的厨房进行大扫除,对家里的衣柜进行整理归纳。厨房油烟产生的污垢往往比较难清除,网上有不少妙招,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上网搜索,获取方法,解决厨房油污问题。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劳动意识,掌握了劳动技能,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畅通社会协同渠道
社会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学校以所在社区为基础,依托多种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培植劳动精神。
首先是积极将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劳动楷模、优秀创业者资源引入校园,担任劳动教育课程兼职教师,或者直接走进校园课堂,或者让学生深入实践场地,引导学生们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共同培育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其次是积极协调和沟通社会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育人职责,结合所在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项工作,实现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为检验的共育机制,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效联结起来,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和途径,从而使小学劳动教育长足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职责。未来,青岛大学路小学将进一步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机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和氛围,大力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学生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