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地区羊肚菌菌种制作及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2024-02-27苏干光邹晓霞徐肖平叶为诺苏煌叶巧丽余维良
苏干光 邹晓霞 徐肖平 叶为诺 苏煌 叶巧丽 余维良*
浙西地区羊肚菌菌种制作及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苏干光1邹晓霞2徐肖平2叶为诺2苏煌1叶巧丽2余维良2*
(1. 浙江省开化县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 开化 324300;2.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
从四川引进羊肚菌品种并试种,经3年大田设施栽培试验获得成功,2022年每667 m2产量超350 kg,产值达24 000元。根据实践经验,从原料选择处理、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消毒接种、培养检查方面总结羊肚菌栽培种制作要点。并从品种选择、菌种质量检查、播种时间安排、播前准备、播种操作、外源营养袋制作与放置、田间管理、采收、干制与储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羊肚菌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菌种制作;外源营养袋;设施栽培;田间管理
随着羊肚菌食用价值被逐步发掘,市场需求量加大,加强对人工培育羊肚菌技术研究与推广势在必行。据中国菌物学会羊肚菌产业分会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从2012年的3 000亩(1亩≈ 667 m2,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15万亩,平均亩产量由100~150 kg(鲜菇)上升到250~350 kg。2022年笔者所在地每千克收购价保持在700元(干品)以上,平均亩产值高于2万元。
开化县自2018年引进羊肚菌新品种试种以来,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已基本掌握了羊肚菌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2021—2022年开化县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累计生产供应羊肚菌栽培种150余万袋,菌种生产成品率达到96%以上;全县累计推广栽培面积到达1 200余亩,为江西、安徽及本省周边地区提供菌种及生产技术的面积达3 400余亩,新增产值9 6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消薄”及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通过对培养料小麦浸泡方式、浸泡时间、菌种培养期间菌丝生长适宜温度、高温“烧菌”、播种时间、催菇水的掌控及幼菇期温度管理措施的技术研究,遂形成羊肚菌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从而获得稳产高产。
1 羊肚菌栽培种制作技术
1.1 原料选择
小麦:选择颗粒度饱满,内含物质丰富的北方产区小麦,避免使用有虫害及霉变的小麦;木屑:选择阔叶树木屑;谷壳:起调节水分、防止麦粒粘连作用,必须选用新鲜、无虫害、无霉变的谷壳。
1.2 原料处理
小麦需浸泡,浸泡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水一定要没过小麦10 cm;二是加2%的生石灰;三是气温25 ℃浸泡时间掌握在30 h左右;四是把石灰冲洗干净。木屑发酵:建堆1.5 m高,反复均匀泼水至堆料表面,让其最大程度吸水,通过高温发酵既可避免后期木屑扎破栽培袋,又利于羊肚菌菌丝吸收营养。
1.3 拌料、装袋
根据日生产量按配方要求把处理过的小麦、木屑、谷壳等原料借助大型拌料机或自走式拌料机进行搅拌。拌料分二步:第一步将小麦和木屑、谷壳搅拌均匀,微调水分;第二步加入石灰、石膏和腐殖土充分拌匀,避免局部材料和pH不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5%~70%。采用折径15 cm × 30 cm、厚0.045 m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宜快不能慢,最好在6小时内装毕,严禁隔天进行,装袋不得下松上紧,每袋重量应掌握在0.65 kg。
1.4 灭菌、冷却
装袋结束立即进行灭菌。高压灭菌注意冷气排放,105~110 ℃排冷气反复2~3次,然后121 ℃保持3~4 h。常压灭菌,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使灶内温度8 h内升到100 ℃,然后保持15 h左右。灭菌后焖锅,待温度下降至60 ℃时开炉门冷却,之后出炉,移至洁净室内冷却以备接种。
1.5 消毒、接种
接种可采用超净工作台、层流罩、接种箱,均需事前严格消毒。菌种摆放处空间可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30 min,接种间采用紫外灯消毒,接种时须关闭紫外灯,打开空调,确保温度在20 ℃左右。接种时需更换工作服、戴口罩,用75%的酒精把原种及接种钩等进行消毒,接种2人一组,一人掏菌种至料袋内,一人封口。
1.6 培养、检查
培养室要求洁净、控温、控湿,避光,具有可控的通风口,层架式培养。菌袋摆放:接种后的菌袋叠3层高,间距留有10 cm。温度:培养初始温度调控到20~22 ℃,菌丝萌发菌落长至直径2~3 cm时,把室温降至15~18 ℃。定时检查:培养2~3天,查看菌种萌发、封面、吃料情况[1];菌丝长至1/4~1/3时,全面检查菌丝浓密程度、一致性、污染情况,剔除发菌不一、速度慢以及污染的菌种;菌丝长至3/4~4/5时,检查菌丝长势、菌核生长情况、菌丝颜色等。通风:一般在晚上至清晨进行通风,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通风时注意防范虫、鼠为害。培养过程中注意遮光,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一般经25~30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可用于田间栽培。
2 羊肚菌大田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种源和种性明确的品种,并经过2个生产周期以上应用验证,需适应当地栽培条件,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
2.2 菌种质量检查
选择来自有生产资质单位的菌种;菌丝前端洁白,无黄、绿、黑等杂菌感染;培养基手感较硬无萎缩,鼻闻无异味。菌丝生长速度在15~18 ℃条件下,25~30天长满袋[2]。
2.3 播种时间安排
根据浙西丘陵地区气候情况,海拔300 m以上地区播种时间可提前至10月底,海拔150~300 m播种期宜为11月上旬至2月上旬,以11月上中旬为最佳播种期。
2.4 播前准备
(1)场地选择与消毒。场地选择:宜地势平坦,交通及排灌方便,无生活和工业污染,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略带沙性,500 m范围内无污染源。播种前将田间稻草、杂草废弃物等清理干净,曝晒3~5天,每667 m2撒施生石灰75~100 kg,深耕25 cm左右。3~5天后,每667 m2撒施硫酸钾25 kg,翻耕耙平待用。田块四周开排水沟,沟渠宽30~40 cm、深30~50 cm。
(2)栽培设施。选用单体钢架大棚或西瓜大棚,沿着南北方向搭棚。棚顶先覆盖无滴膜,然后覆盖遮阳网,有条件的可以在棚顶上安装喷淋设施降温[3],棚内安装喷雾灌溉系统。离地面1.2 m处将塑料薄膜固定,其余至棚肩(约60 cm)处用遮阳网固定,塑料薄膜可活动,便于后期通风换气。
2.5 播种操作
播种前把菌种袋表面、菌袋分离机和菌种盛放容器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双手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去袋后的菌种用捣碎机掏成直径0.5~1.0 cm的颗粒,放于经消毒的容器内。
待环境温度低于20 ℃持续5天以上时即可播种。按每667 m2撒施200~250 kg菌种的标准,将菌种均匀撒播,然后用覆土机做畦、开沟覆土。畦宽0.8~1 m,畦间沟宽40 cm、深25 cm;覆土厚度3~5 cm。播种后,沿畦床方向覆盖厚0.02 mm(2丝)的黑色地膜,土块压两边,畦面地膜打孔,孔径1.5 cm,间距15 cm。如果播种偏迟,地膜可不打孔,但注意通风。
2.6 外源营养袋制作与放置
营养袋制作。营养袋配方为小麦50%、谷壳38%、玉米粉5%、麸皮5%、石膏粉1%、石灰1%,料水比1︰1.5。所有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将小麦、谷壳等浸泡1~2天,使吸足水分,而后滤去多余水分,与玉米粉、麸皮、石灰、石膏拌匀,选用折径为15 cm × 30 cm,厚0.045 m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料湿重800 g左右。装袋后封口,采用常压灭菌,100 ℃保持12 h,待温度冷却至60 ℃时出锅[4]。
营养袋放置。播种后10~15天,畦面形成白色分生孢子时,即可掀膜放置外源营养袋。营养袋冷却后,在袋较平整的一面划4~6个长3 cm左右的口子,然后紧贴在畦面上,稍用力压实;沿畦面走向平行摆放,根据畦面宽度不同摆放2~5行,行间距约40 cm,纵向间距40~50 cm,每667 m2放置营养袋2 000~2 500袋(图1)。营养袋放置后,菌丝大量萌发(图2),吃料增殖。
撤袋。营养袋放置2个月左右,畦面出现少量羊肚菌原基时,可以撤去营养袋。
图2 畦面放置营养袋后菌丝大量萌发
2.7 田间管理
发菌期管理。覆土后即可浇透水。一般播种4天后菌丝穿透覆土层,畦面出现白色菌丝(菌霜),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5],可打开微喷设施进行空中喷雾增湿,相对环境湿度控制在65%~80%;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25%,也可播种后覆盖透气黑地膜保湿,促进菌丝生长。在菌丝生长期间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8~22 ℃,低于10 ℃时,可掀开遮阳网,利用白色农用塑料薄膜增温。
催菇。播种后55~65天,菌霜褪去,畦面形成黄褐色,掀去薄膜重喷一次出菇水刺激出菇,喷水以浇透土层、沟中有短时积水为宜。
出菇管理。出菇阶段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在50%~60%,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棚内空气新鲜,有一定的散射光,每天通风换气2~3次。当原基分化、幼菇(1~3 cm)形成时(图3),密切注意温度变化,控制土壤表层温度在6~16 ℃。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降温或保温管理,避免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易导致子实体枯萎死亡。成菇期(图4)白天温度高于20 ℃时,棚顶开天窗通风换气并喷水降温;温度低于5 ℃时,可加裙膜保温[6]。
2.8 采收
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蜂窝状凹陷部分基本展开,颜色呈褐色即可采收[7]。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或将子实体基部一起拔出,切除菌柄有泥土部分,保持菌体干净。
图3 羊肚菌幼菇期
图4 羊肚菌成菇期
2.9 干制与储藏
将分级后的鲜品按个体大小均匀摊放在烘片托盘上,然后置于烘箱内,初始阶段温度35~40 ℃,保持1 h;中期逐步升至50 ℃,保持3~5 h,终期升至50~55 ℃,直至干燥,保持菇形完整。干品应及时用食品级塑料袋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
3 病虫害防治
3.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
3.2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清除栽培场地及周边杂草杂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把握适宜的播种季节,创造低于20 ℃时的子实体生长环境。对外源营养袋要进行彻底灭菌,基面上发现有污染的营养袋要及时清除,在出菇催蕾前撤除营养袋。
3.3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菇蚊,防止害虫繁殖与传播。
3.4 生物农药防治
按照GB/T 8321规定选用登记在食用菌上的生物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子实体生长期间禁止使用农药。
致谢 感谢浙江省林业科学院魏海龙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金群力研究员对项目实施及技术提炼给予技术指导。
[1] 贺新生, 王茂辉, 王珏, 等. 羊肚菌菌种规模化生产技术[J]. 食药用菌, 2020, 28(5): 346-350.
[2]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1375-1391.
[3] 王波. 羊肚菌北方设施栽培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9): 105-106.
[4] 贺新生, 伍永华, 王光礼, 等. 羊肚菌生产大面积绝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食用菌, 2021, 43(6): 5-8.
[5] 贺新生, 王珏, 王一璞, 等. 2020/2021栽培季羊肚菌百亩大田产量及效益分析[J]. 食药用菌, 2022, 30(2): 133-137.
[6] 王爱民. 甘肃高寒山区设施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53(4): 92-95.
[7] 崔文浩, 郑洁, 郑定邦, 等. 大田施用米糠对羊肚菌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食药用菌, 2021, 29(2): 138-140.
Production ofstrains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field facilities in western Zhejiang
SU Ganguang1ZOU Xiaoxia2XU Xiaoping2YE Weinuo2SU Huang1YE Qiaoli2YU Weiliang2*
(1. Shanhe Edible Fungu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f Kaihua County, Kaihua 324300, China; 2. Agriculture Technical Extension Centre of Kaihua County, Kaihua 324300, China)
The varieties ofstrainswere introduced from Sichuan for trial cultivation achieved success after three years of field facility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The yield per 667 m2exceeds 350 kg, and the output value per 667 m2reached 24 000 yuan in 2022. The key points of producingstrains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aw material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mixing and bagging, sterilization and cooling, disinfection and inoculation, and culture inspection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in field facilities.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bacterial quality inspection, sowing time arrangement, pre-sowing preparation, sowing 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placement of exogenous nutrient bags,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ing, drying and storage,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etc.
; strain production; exogenous nutrient bag; protected cultivation; field management
S646
B
2095-0934(2024)01-072-05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农科发〔2021〕21号文件);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团队专项资金
苏干光(1965—),男,大专,高级农民技师,开化县食用菌协会会长。E-mail:2530412190@qq.com。
余维良(1967—),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与推广37年。E-mail:7024269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