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年话龙

2024-02-27董健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

董健

提到“龙”和“龙的传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聊上几句。虽然谁也没见过真的龙,但它的视觉形象、精神象征不知从何时起,已默默在中国人心里生了根。

最近,我看到一部纪录片,里面有关龙元素的历史遗迹和国家宝藏带给了我对龙文化认知的不同视角。我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及影视化传播,但我对考古视角的中华文明史是陌生的。在这部作品中,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龙,透过一件件先人留下的器物穿过几千年光阴以各种形态向我们展示出它的神力。跟随着纪录片,我在文物和史迹的引领下跨越了中华大地的万年时空,找到了如今“龙的传人”来自何处,何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的文化宝库: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并称“四瑞兽”;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传说中的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在传统农业社会里更象征着平安和丰收……在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心得。可以说,无论世人面对何种情形与情景,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应对之道。龙文化,就是历史沉淀出的伟大智慧之一,就是在任何情景下,中国人都可以百折不挠、顽强生存,与自然、万物共生。

龙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具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它的形象从古至今却是千变万化的,充满了神秘的气息。2023年年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正式亮相,据说它的造型就结合了5件珍贵文物元素。“龙辰辰”的鼻子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饰;龙脊结构、龙腹纹则来源于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西周何尊侧面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何尊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的一件青铜礼器,是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祭器,尊体上所篆刻的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龙辰辰”飘逸的身姿取自西安博物院的鎏金走龙,威武而又小巧,霸气而又灵动,流露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气息;爪形则参考了故宫博物院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

中国的龙图腾不仅蕴藏着富有传奇色彩的宝藏,更有着生机、权威和吉祥的象征寓意。可以想象古代祭司手握龙形器,被先民们簇拥着,随鼓乐节奏而向天舞蹈,祈求适度的降水,免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遭受干旱和洪水的灾苦。龙是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它承载了古代先民们对万物蓬勃发展的向往和对天地自然伟力的敬畏。

当然,还不仅于此。龙不仅仅是一种图腾,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将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指向崇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回去后对他弟子这样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圣人孔子眼中,老子的境界如龙一般神妙而不可测度。可见,龙在古人心里的精神象征。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我们常常以“龙”来形容杰出的人才,“人中之龙” “卧虎藏龙” “望子成龙”……因为龙的内在能量饱含着我们对才智、权威、崇高、正义的理想化追求。在书画、音乐、戏剧等艺术表达中,龙的形象更是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也正因如此,龙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世界,成为中国人心中永不停歇的浪漫主义。

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闪耀的符号之一,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龙也是一个重要而极具有吸引力的主题。虽然每部作品对中国龙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演绎有所不同,但通常会强调其威严、神秘和正义的特征,扮演着保护和救赎的角色,为人们提供帮助和指引。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作品将龙塑造成威武勇猛的战斗形象,惩恶扬善,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的作品中,龙则以智慧、仁慈的智者形象出现,指点迷津,例如《龙神之子》。这些形象和故事的演绎,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赋予了龙更丰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随着特效技术的发展,电影工业为龙的形象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龙的元素包括龙的灵角、鳞甲等形体、相貌,以及善变化、兴云雨等特征,这些元素赋予了龙强大的力量和神秘的气息,也为影片增添了视觉和戏剧的张力。在影视工业愈加成熟的今天,创作者们更加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将中国古代传统的龙形象融入现代科幻、奇幻的故事情节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龙的精神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平和正义的向往,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

在影视工业更为发达的西方,恐龙、恶龙、霸王龙的形象曾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刺激着观者的视觉,让人直呼过瘾的同时,也产生了邪恶、恐怖的遐想,例如《指环王》《龙之战》《龙之谷》……不胜枚举。这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在西方人眼中,龙(dragon)就是一头有强大能量的魔兽,它们往往以贪婪、邪恶的形象登场,展示其作为反派的攻击力。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加多元,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日渐兴盛,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的龙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可。龙文化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观众的瞩目。

影视作品中对龙主题的挖掘也并不仅仅是角色上的创作。例如,龙的图腾、龙的神性、龙的精神内核等龙元素常常借由电影的服裝、道具、音乐等方面呈现给观众。制作人们尽其所能地将龙文化的精髓运用在作品中,希望能够传递出超越语言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同时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龙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继续在影视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于生灵之间,悟道天地。人们对于自然之灵与人之灵的交流和融合始终怀有敬畏。龙被赋予了超凡的力量,它们是天地间的桥梁,串联着人类与自然万物。穿越时空的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激发着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地球奥秘的思考。

上下数千年,不断演变的是龙的形象,不变的是深入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龙的符号,在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中,龙元素浸润着每个国人的心。它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意境,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

生命是时间长河中最鲜活的。龙是中国古人虚拟出的神兽,它却在中华文化延绵不绝中获得现实的生命,有形象、有灵魂。它能不断在文化发展中汲取养分,也可以重新打造精神世界的多元维度。

不论是在宗教、哲学、艺术还是日常生活中,龙的地位从未有所改变。它的存在和传承,将继续在中国人的心中燃起希望、鼓舞士气,并使我们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它使我们的心灵自由翱翔,就像孔子所描述的老子“乘风而上”。让所有记忆的涟漪在宇宙中荡漾,宛如某种隐秘法则的信号,提示众人去追寻那光芒万丈的理想,踏上一段逐梦的历险。龙的符号与象征只是开启这段旅程的钥匙,真正的奇迹则蕴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