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水煤田苏村勘查区含煤地层特征及沉积条件分析

2024-02-26焦宇颉

西部探矿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含煤砂质泥岩

焦宇颉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沁水煤田襄垣县苏村勘查区煤炭详查项目位于山西省襄垣县西南部,襄垣县苏村一带,行政区划属襄垣县侯堡镇管辖。勘查区北邻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西接榆林勘查区及扩区详查区、襄垣县上莲煤炭详查区,东接潞安矿区南峰勘探区,南以文王山断层北为界。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该地区含煤性,对成煤规律简单论述,结合邻区的煤层特征,对沁水块坳东翼中段的含煤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概况

沁水煤田襄垣县苏村勘查区煤炭详查根据本区地质条件,参照邻近井田勘查工作经验,采用钻探为主,以物理测井、测量、样品测试为辅助勘探方法。项目区位于沁水盆地的东部,晋获褶断带西。总体形态为一走向东西,倾向南偏东的单斜。其空间展布大体呈北北东向,沁县以北为北东向,以南则接近南北向。东翼北段襄垣至盂县一带。区内主要发育二组大体平行的接近东西向的宽缓的褶曲构造。在北部发育两条正断层,其余地段未见断距大于30m的断层、陷落柱和滑塌构造,无岩浆岩,构造类型简单。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三段、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第四系。可采煤层赋存于山西组和太原组。

2 含煤性

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64.65m,共含煤5~14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2.26m,含煤系数为7.45%;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1层为3号煤,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1层为15-3号煤,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层为8-1号、15-1 号煤,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99m,可采含煤系数为5.46%。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52.46m,共含煤3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6.14m,含煤系数为11.70%。该组为陆相沉积含煤地层,分3~4个沉积旋回,煤层多沉积于旋回的顶部。其中下部聚煤作用较好,沉积有稳定可采的3号煤层及极不稳定且不可采的1号、2号煤层。勘查区内3号煤层厚5.00~9.71m,平均6.00m。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为112.19m,共含煤11 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6.13m,含煤系数为5.46%。该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地层沉积旋回韵律明显,煤层多赋存于灰岩底部,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勘查区内8-1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厚0.26~1.80m,平均1.13m;15-1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厚0~2.02m,平均0.69m;15-3 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厚0~2.05m,平均1.17m。5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零星见煤孔煤层达可采厚度,厚0~1.25m,平均0.40m;6、7、10、11、12、13、14 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为极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3 煤层的产状及厚度

(1)3 号煤层。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下部,煤层厚2.18~17.35m,平均10.60m。含0~2 层夹矸,厚度为0~0.70m,可采系数为100%,厚度变异系数为19%,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矸石层位稳定,主要分布于煤层中下部,煤层结构简单。矸石成分为炭质泥岩和黑色泥岩,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2)8-1 号煤层。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中部,煤层厚1.80~0.26m,平均厚1.13m,可采系数为33.33%,厚度变异系数为44.62%,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8-1号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矸石一般为黑色泥岩,顶、底板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3)15-1号煤层。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下部,煤层厚0.30~2.02m,平均厚度0.69m,可采系数为35.71%,厚度变异系数为59.49%,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15-1号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1层夹矸,矸石一般为泥岩或炭质泥岩,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4)15-3号煤层。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煤层厚0~2.05m,平均厚度1.17m,可采系数为85.71%,厚度变异系数为33.92%,属大部分可采稳定煤层;15-3号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1层矸石,矸石一般为泥岩或炭质泥岩,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

表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4 煤岩层、煤质特征

(1)3 号煤层。3 号煤为黑色,条痕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Romax)为2.209~2.161,属高变质程度的贫煤阶段。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底板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顶板为软弱—半坚硬岩石,岩体完整性为差—中等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底板为软弱岩石,岩体完整性为中等完整—较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3号煤为特低硫、低灰、低磷、高固定碳之贫煤。

(2)8-1 号煤。8-1 号煤为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具玻璃—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Romax)为2.283~2.621,属高变质程度的贫煤阶段。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顶板为半坚硬岩石,岩体完整性破碎—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底板为软弱岩石,岩体完整性为中等完整—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8-1号煤为低硫—中高硫、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磷、中高发热量、中固定碳之贫煤。

(3)15-1 号煤。15-1 号煤为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具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多为石膏、黄铁矿充填,含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Romax)为2.379~2.734,属高变质程度的贫煤阶段。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顶板为属半坚硬岩石,岩体完整性为破碎—中等完整,岩石质量为极劣—中等;底板为属软弱岩石,岩体完整性为破碎—中等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15-1 号煤为中硫—中高硫、中灰、低磷、低挥发分、中高发热量、中高固定碳之贫煤。

(4)15-3 号煤。15-3 号煤为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具似金属光泽,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Romax)为2.205,属高变质程度的贫煤阶段。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顶板为属半坚硬岩石,岩体完整性为破碎—中等完整,岩石质量为极劣—中等;底板为属软弱岩石,岩体完整性为破碎—中等完整,岩石质量为中等。15-3 号煤为低硫—中高硫、中灰、低挥发分、低磷、中高发热量、中高固定碳之贫煤。

勘查区内3、8-1、15-1、15-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均为半亮型煤,显微煤岩类型均为微镜惰煤。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相当于高变质阶段,均无泥化现象。煤质为低—中灰、特低—中高硫、低挥发分、特低—低磷、中高—高发热量、中等固定碳贫煤。

煤层顶底板岩体质量评价情况见表2,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组分对照情况见表3。

表2 煤层顶底板岩体质量评价表

表3 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组分对照表

5 共伴生矿产

苏村勘查区与煤系地层共伴生的矿产有煤层气、硫铁矿、菱铁矿、铝土岩等,均赋存于地层深部。

(1)煤层气。3 号煤层煤层气(甲烷)含量2.51m3/t,8-1号煤层煤层气(甲烷)含量0.42m3/t,15-1号煤层煤层气(甲烷)含量0.67m3/t,15-3 号煤层煤层气(甲烷)含量1.19m3/t,未达煤层气资源量评价要求。

(2)硫铁矿。主要产于太原组下部15-3 号煤层以下至本溪组地层中,硫铁矿呈结核状、团块状或星散状分布于上述地层的泥岩中。

(3)菱铁矿。产于本溪组铝土质泥岩底部,呈透镜状。菱铁矿泥岩中TFe含量为22.25%~24.19%,厚度为5.50m,勘查区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黄铁矿体。

(4)铝土矿。产于本溪组中下部,一般为浅灰—灰白色,具致密状或鲕状结构,且具滑感。勘查区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体,多为铝土质泥岩。

6 成煤条件分析

从海西期晚石炭世始,华北地台发生缓慢下降,海水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入侵,对古风化壳进行溶蚀和淋滤,促使铁铝岩沉积组合的形成及山西式铁矿的沉积。

早二叠世华北地台沉积相环境为陆表海及滨岸,勘查区在早太原期泻湖基础上,形成系列障壁岛,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泻湖,泻湖发展为沼泽,进而成为丰富的聚煤成煤环境。从勘查区含煤性探讨,有三个沉积时段,下部海水侵入开始,聚煤条件好,沉积有较稳定大部可采的15-1 号、稳定大部分可采的15-3 号煤层和较稳定但不可采的14号煤层。太原组中部为海水侵入交替频繁,形成多层灰岩层,形成不稳定的薄煤层。为11、12、13 号煤层,属不可采较稳定煤层。太原组上部海水侵入慢慢减弱,陆相沉积变为重要环境,有较稳定大部可采的8-1号煤层和5号、6号、7号、10号薄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在山西期,环境变为三角洲平原地,水位较浅,在大陆河水作用下,结合海进退的作用形成了三角洲沉积旋回,发育大量的植物,泥炭沼泽环境是有利的聚煤条件,形成了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煤层为山西组3号煤层和1、2、4号不稳定煤层。

7 结论

勘查区位于沁水块坳东部,晋获褶断带西。通过对勘查区成煤环境的分析和与邻区的对比研究,勘查区15-3、15-1号煤层成煤条件为陆表海及滨岸,可形成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8-1 号煤为河口沙坝淤积相,成煤环境相对较差,为大部分稳定可采。

太原组由老至新15-3、15-1号煤层全部可采,层状结构;8-1号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似层状结构,顶部煤层均不可采,煤层变多。

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沼泽环境为3号煤层的主要成煤条件。

猜你喜欢

含煤砂质泥岩
砂质板岩地层下小断面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方法
河北省砂质岸线修复现状及思考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中国砂质海滩区域差异分布的构造成因及其堆积地貌研究
基于模型正演的深层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分辨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