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OTA过程中禁止记录DTC故障码的优化方法
2024-02-23车龙李志新黄越赖瑞福朱鹏波陈文庆
车龙、李志新、黄越、赖瑞福、朱鹏波、陈文庆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州 510656)
0 引言
随着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空中升级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简称OTA,也被称作远程升级技术)已经成为了汽车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国内外所有汽车主机厂,都已经具备了OTA的能力。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要求,各汽车生产商不得以OTA升级实施的方式,逃避召回;各汽车生产商实施OTA活动需要依法备案。同时,根据《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要求,企业进行软件升级需进行安全评估、测试验证、实施过程保障及信息记录,所有OTA升级均需告知用户,用户确认才能升级。
汽车故障码(Diagnostic Trouble Code,DTC)在售后保养维修时供专业的技术人员读取,然后根据规程判断,如果无风险存在,则会通过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设备清除故障码,并试驾无问题才交到客户手中。然而在OTA过程中,由于被升级节点处于启动加载(Bootload)而无法与其他ECU进行通信,导致其他ECU会记录DTC。部分DTC不易自动消失且会在仪表板中显示,给用户带来困恼,也给售后排查问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通常在OTA结束后,不能自动对车辆升级前的DTC进行清除,防止车辆潜在风险被隐藏。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优化策略,禁止车载系统在OTA过程中DTC。
1 故障码简述
DTC是汽车出现故障后(比如各种传感器出现异常),通过诊断设备读出来可视化的一种编码。不同的代码表示不同的故障,而不同的系统故障码一般开头都会不一样。故障码又分永久性故障码和瞬时性故障码,当出现永久性故障码时黄色故障灯常亮、出现瞬时性故障码时黄色的故障灯不常亮,但会存储。
比如空调系统未收到高压系统的信号,就会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通报给驾驶员,这个信息就是故障码,反馈给驾驶员的就是仪表板上各种故障灯亮起。故障码通常由5个字符组成,占2个字节数据长度,第一个是字母,后面4个是数字(表1)[1]。
表1 故障码实例
国际上对于故障码定义标准是遵循ISO15031[2]。ISO 15031标准中对于OBD DTC的格式定义如图1所示。其中,第1个字符占用2位数据长度,表示故障所属系统(P、C、B、U)。第2个字符同样占用2位数据长度,表示故障类型。00=0,代表ISO/SAE标准定义的故障码;01=1,代表汽车制造商自定义的故障码;10=2,ISO/SAE预留;11=3,ISO/SAE预留。第3个字符占用4位数据长度,表示故障所属的子系统。第4、5个字符占用1字节数据,表示具体故障对象和类型。
图1 故障诊断码组成格式
2 UDS:0x85 (Control DTC Settering)服务
在刷写过程中,DTC的操作是不需要的,因为该过程无论怎样都可能出现通信异常等情况,故此阶段不应该上报DTC。可以采用0x85服务关闭DTC更新,即:DTCSettingType=off。如果需要打开,则DTCSettingType=on即可。$85 01:继续更新状态码状态位;$85 02:停止更新状态码状态位。
3 记录DTC的优缺点
一般而言,在刷新过程中,记录/不记录DTC,都是使用“UDS:85”诊断服务记录DTC。其优点就是可以方便研发以及售后人员查看ECU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方便后期进行BUG修复,使得系统更加稳定,还可以进一步考验ECU量产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3]。
但是在升级过程中,如果记录DTC,缺点就比较明显(一般在诊断刷新过程中是会关闭DCT记录的)。比如在刷新过程中往往只针对某个ECU进行单独刷新,而其他ECU还处于运行状态。当非刷新节点对被刷新节点发送应用报文,显然被刷新节点无法响应,此时若没有禁止记录DTC,则被刷新节点会报丢失通信故障,并记录DTC。这显然不符合预期,因为该DTC是在OTA、这种特定场景下产生的伪故障,不属于顾客使用车辆过程中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故障。
4 当前OTA过程中市场禁止记录DTC的方法
目前汽车软件系统刷写分为本地诊断设备(DoIP/DoCan)刷新和OTA刷写两种方式。而本地刷新是售后维修人员通过诊断仪进行刷写,即使产生了DTC,也可以等升级完成后统一查看,如果没有问题,则可以全部清除。而OTA过程中不记录DTC一般都是采用“UDS $85 02”的方式关闭记录DTC功能,等升级完成后,再发送“UDS $85 01”打开记录DTC的功能。
但是在OTA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场景非常复杂,仅仅依靠0x85服务指令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所有升级场景,无法做到完全禁止所有ECU节点记录故障码的。比如有的节点(非被升级节点)中途复位了,那么该ECU节点就会退出该功能。而0x85功能寻址指令仅仅会发一次,不能周期发送,所以该中途重启的ECU就会开始记录DTC[4]。
再比如以太网节点(不带CAN接口),在传统的方案中,是没有这种禁止记录DTC逻辑的,所以很多以太网节点就会记录DTC。这给售后判断带来迷惑和困难,不知道是真正驾驶过程中产生的,还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产生的。
5 一种OTA过程禁止记录DTC的方法策略
当前智能汽车大多数都已经进入了EEA3.0平台,所以主刷新机基本上都由域控制器承担,如CCU、TBOX、网关或车机等。不同厂家的主刷新机不一样,但有3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5]。
(1)主刷新节点自升级过程中,会存在复位。复位过程中会由于某些CAN信号无法发出,导致记录DTC。
(2)被刷新节点分为常电节点和配电节点,而配电节点在刚配电到系统APP运行过程中,是会记录周边ECU通信异常的DTC。
(3)常电节点或者以太网节点会存在异常复位情况,复位前保持的不记录DTC状态,在复位后会丢失,所以等待完全恢复状态后,其实已经记录了不少DTC。有些DTC严重的会导致上高压失败,动力系统功能、底盘性能等都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汽车行驶有风险。
基于EEA3.0平台架构以及0x85服务的缺点,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核心内容如下。
(1)以OTA模式CAN信号(1:有效,0:无效)为禁止记录DTC的CAN信号,所有ECU都必须接收该信号。通信矩阵打点适配。
(2)OTA模式信号跳变沿从1变成0后的2 s内,不允许记录DTC。
(3)ECU在配电/启动后的5 s内,不允许记录DTC。
(4)升级过程中,在OTA模式发出后仍需周期发送“85 02”指令禁止记录DTC,提供系统冗余性。
(5)OTA升级之前,采集当前车辆已经存在的故障码并上报OTA云平台。
(6)升级完成后,通过14FFFFFF指令,清除整车DTC,确保升级过程中意外产生的非必要DTC被清除掉。
(7)从云端下载升级之前该车辆上报到云端的DTC,将其恢复到Norflash里面,从而让DTC恢复到升级之前的状态[6]。
(8)对于域控制器(假设名称:CCU)来说,复位需要保证在2 s内有应用报文发出。
图2所示为OTA过程中,哪些场景允许记录故障码,哪些场景屏蔽故障码。图3和图4所示为CAN报文中禁止DTC和允许DTC的实际测试截图,表示“85 01”和“85 02”指令有效,ECU正常响应回复。
图2 OTA模式在记录DTC的设计
图3 禁止DTC的测试报文
图4 打开DTC的测试报文
6 结果对比分析
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在OTA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不增加新的DTC。
(1)在OTA任务执行之前,整车已存有DTC(图5)。
图5 升级前故障码
(2)如图6所示,在OTA之后,会产生新的DTC(141829和141929)。由于OTA的场景复杂,产生新的DTC往往是不可预知的,且有可能让部分车辆功能失效。如新产生的快慢充正负极温度传感器失效故障,可能会让用户无法正常充电。
图6 升级过程产生的故障码
(3)在OTA任务结束后,即执行完成升级后以后,执行如下清除DTC动作。
清除DTC,发:$14 FF FF FF
ECU正响应,返回:$54
ECU负响应,返回:$7F 14 NRC
测试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清除DTC响应报文
发出清除DTC指令后,再去查看DTC(图8),可以看出,“14 FF FF FF”指令已经把原有的DTC一并清除了。
图8 所有DTC都被清除
(4)通过云端下载升级前的DTC,并成功写入CCU,恢复升级前的DTC(图9)。可以看出,采用该优化策略可以实现OTA升级过程中不记录故障码的功能(升级前后故障码保持一致)。
图9 恢复DTC
7 结束语
综上,本文提出的基于OTA模式信号禁止记录DTC的方法明显优于仅仅通过$85服务禁止记录DTC的方法,且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容错性。除此之外,使用OTA模式信号能够让整个OTA子系统乃至整个架构的设计更加简便,用最简便的方式基本覆盖了所有OTA过程中的场景。针对当前的OTA技术以及后期无感升级的推进,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系统在升级过程中是完全有手段做到真正清除故障码,且不破坏升级前的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这既不耽误工程师做后期的系统监控及Bug修复,也可以非常有效地支持OTA进行车端ECU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