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2024-02-2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进一步推动外贸发展促稳提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动力、新机遇,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顺应新趋势,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多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展望未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协同推进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就一定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2024年1月7日《人民日报》)
高水平开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高水平开放不是回到过往的开放舒适区,而是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合作与发展,无需回头比,而要向前看。首先,水平分工为主,从互补合作到竞争合作。以水平分工为主的开放,与垂直分工体系下制造产品互补的传统合作有根本区别,从相互加持变为了竞争合作。对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是合作对象和重要市场,中国企业又是竞争对手,这就要求我们以平常心看待竞争格局。其次,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过去,我们只能加入其他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现在我们成为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既可以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生产产品,也可以在国内全链条体系进行生产。最后,開源开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动发展的新形态。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开源开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国际趋势看,我们有理由期待高水平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推动力,立足产业参与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态势,促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稳定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共同创新,促进国内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以高水平开放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来源:2024年1月19日《光明日报》)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深刻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深刻认识到,金融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只有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做到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才能确保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有序推进。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来源:2024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制度型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是持续发挥以开放促改革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不断提升我国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第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相关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第三,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鼓励有条件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在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规则上进行创新性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规则谈判和规制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围、提质、增效。第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国际高标准、高水平为标杆,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大幅度降低企业获得项目建设许可、获取信贷等方面的成本和时间,提升业务开展效率。
(来源:2024年1月25日《经济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今新的历史阶段,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全球化视域。当前,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要实现高质量与内涵式发展,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国与世界的多维关系意义的理论阐释中,寻求引领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中国本土实践叙事方式与行动路径,从而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要义引领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互动交往的新方向,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文化之根、弘扬中国精神资源,挖掘和阐释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成果,在与世界其他教育文化的互动交流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整个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时代的内涵与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同世界教育的普遍交往与合作性对话,警惕出现极端的教育本土化与故步自封,以及极端的教育全球化与崇洋媚外,构建与世界不同文化与文明的合作性对话模式,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指导下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健康发展。
(来源:2024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增强内外联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只有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全面融入世界經济体系,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不断开拓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来源:2024年1月26日《学习时报》)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加强调自主、安全和大国责任。对外开放领域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和制度层面,由推进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信息数据市场的开放,转向稳步扩大更深层次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同时,还应鼓励各地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开放举措,强化不同区域间的开放联动,努力构建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应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在深入推进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障科技创新安全和金融安全,防范芯片等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大担当引领全球经济治理,通过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身体力行地为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坚定决心,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二要实施数字贸易高标准规则,抢抓数字贸易发展机遇;三要放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四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五要提高入境中国的便利性与吸引力,扩大人文交流合作;六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彰显大国责任担当;七要构建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统筹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
(来源:2024年1月26日《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