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体缝褶的扎染面料设计及应用

2024-02-21奚燕锋

纺织科技进展 2024年1期
关键词:扎染立体面料

奚燕锋

(南通职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年来,简约又具时尚感的立体造型在现代设计中受到高度关注,立体构成摒弃附加的装饰,更注重结构的形态美和立体空间感以及产品外观的简洁新颖。传统手工印染历史悠久,代表性的蓝白手工技艺创造了质朴、含蓄而又丰富的图案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极具个性化,传统艺术要得到真正的传承,一定要满足当下人们的需要。当传统的手工艺术与现代的立体主义邂逅时,在两者结合的设计中,如何既体现立体主义的抽象空间感又体现扎染工艺的个性化与灵性美,使设计符合当今人们对时尚与心灵契合的个性需求,是研究立体化概念以及与扎染结合的目的。目前相关的文献资料有《扎染褶皱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1]、《基于绞缬工艺的面料立体化设计及应用研究》[2]等论文,在绞缬工艺的基础上,探讨面料立体化设计的表现形式,其研究成果有着理论基础的意义。从立体构成的角度出发,运用立体缝褶的手法对已扎染的面料进行再设计,围绕立体缝褶造型的具体表现、影响造型的审美因素及应用方法进行探索,以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表达新思路。

1 立体构成与立体缝褶

1.1 立体构成

对西方艺术发展史产生重要影响的立体构成,即主要研究三次元的形态、空间、肌理构成,从而建立抽象的立体空间意识,创造新的空间形态观念[3]。立体构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宇宙四元论”,他认为物质形态是由水、火、空气、土壤4种自然形态元素构成。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科学家指出立体构成既然是在多向度空间的一种体验,就应该将自然界的空间规律运用于三度空间设计。美国学者查理·汤默斯在著作《Three Dimensional Design》中,从自然界形态和结构研究出发,把空间划分成单元体,并用来解决三度空间设计中的造型问题。匈牙利学者鲁尔·弗兰西则将工艺、技术、艺术的概念加入其中,在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平衡的基础上,强调创造性。经过艺术家们对具象艺术的漫长追求,现代艺术先驱塞尚提出自然形态由圆柱、圆锥和球体构成,立体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此时期的艺术家只重视形态而忽视光影。1923年,康定斯基发表《点、线到面》,主张绘画应以点、线、面及色彩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这也促使了艺术家们在立体构成造型时开始注重整体效果,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到20世纪初,立体构成在法国正式萌芽,并在包豪斯时期被确立为设计学科基础,包豪斯设计体系使抽象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

近年来,立体构成在现代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设计师将立体构成的抽象—具象—抽象过程,通过分解、重组,展现出新的形态美感。由于立体构成具有强烈的触感和丰富的肌理效果,因而常常在服装款式、面料的立体化设计中得以应用。

立体构成是一个由分割到组合,或由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无穷小,无穷小的单元体又可以组合成无穷大的组合,也可以理解为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构成任何形体。所以,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4]。立体构成表现的体是在三次元空间的一种实在,抛弃了传统的明暗,使用直线和曲线的配合,形成交错的立体效果,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服装样式都深受其影响。

1.2 立体缝褶

立体缝褶技法是一种平行或格子构图的褶饰,在构成形态上很好地体现了点、线、面的构成原理,使服装面料具有很好的立体效果。立体缝褶是从布的反面按设计效果画好格子并标记缝合的连接线,通过手缝抽缩面料,反复操作后获得肌理外观效果[5]。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把握面料形态基本元素以及如何分解或重组这些元素,是设计师造型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立体缝褶具有优美、丰富的立体效果,正如立体构成以其简洁的特性区别于复杂装饰的传统,自诞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服装设计师们一直在形式要素方面探讨如何在形式美设计方面减少立体构成设计给人带来的冷漠感。显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强,立体构成产品如果过于简单,就缺少了足够的信息语言、文化内涵和艺术吸引力。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将面料与立体构成技法结合,将材料按照形式美法则组成新立体结构,使人们既能感受设计产品简洁、高秩序的性能,又能体会到立体设计的人情味。

2 立体缝褶与扎染结合的造型探讨

扎染在民间又称为“撮缬”或“撮花”,它的工艺过程是先在面料上按设计好的图案用针缝线扎好后染色,使得染色时缝扎或捆扎的部位未上色,从而形成预期的花纹。制作工艺大多为:针缝抽扎、捆扎、折叠。通过这些工艺形成的纹样,由于扎结时材料不同、扎结用力轻重不一、扎结时松紧不同、染色时间不同等,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染色效果。这种无法完全控制的结果,反而使扎染面料具有自由、随意、轻松的艺术效果。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发展,对时尚、个性又具人文艺术的设计尤为青睐。扎染作为传统手工艺术,现有产品大多侧重于民间扎染工艺传承和旅游产品开发;艺术染整设计方面,大多侧重染色工艺变化及常规市场化需求,而在面料扎染后,再对其进行立体造型的解构、重组设计则很少。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多设计门类都是建立在其原理上的。立体构成通过形式美原则研究造型要素重组成新立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在空间里表达设计构思,并使自己的设计能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就要对在空间里要体现的形体进行创造,这也正是创造和制造的区别所在。因此,为了突破扎染面料传统和现有的表现形式,可以借助立体构成的理念,不断地探索和分析扎染面料,并在探索中对扎染面料产生情感,让这种情感扩大我们对美的感受,从而将扎染面料创造出新的形态美。

2.1 扎染面料与平行缩褶

平行缩褶法,是在扎染面料上缝出单行或多行的平行线后抽缩缝线产生立体褶的技法。抽缩的缝线可以是平行的线条,也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呈现非平行的线条,使抽缩具有自然的效果。由于抽缩,面料会被大幅度缩小尺寸,因此在抽缩前要设计好成品的尺寸,以满足设计的需求。平行抽缩的立体褶根据针距的大小而出现不同大小、深浅的褶皱,缩褶时如使用弹性线,则会使普通的扎染面料产生弹性,从而可以使面料贴合人体体型;也可以将绳子缝在平行线迹之间,为扎染面料的设计带来立体、现代的视觉效果(图1)。

图1 平行缩褶

2.2 扎染面料与立体缝褶

立体缝褶是在面料的反面画出网格,标记好需要缝合的网点,在缝合时从布的反面挑1~2根布丝,缝制形成立体肌理效果。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在布的反面按照褶的大小画好方格,然后在方格内设计需要缝合的连接线。线的连接有各种方法,可以直线连接、折线连接或曲线连接,连接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立体肌理效果也各不相同。将这种立体缝褶的手法应用在扎染面料上,可以使传统的扎染面料具有立体、舒适、优美的褶饰效果(图2)。

2.3 立体缝褶扎染面料的添加设计

立体构成不是对某种材料的单一堆砌,而是在系统理论指导下创造立体造型的方法。它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构成的规律,将形态要素按照不同规则构成不同的形态,而且这种方法所创造的新形态要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6]。因此在立体缝褶的扎染面料上还可以进行添加设计,添加质地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改变织物原有的外观,这样可以使立体缝褶扎染面料形成更加丰富、立体的外观效果,使传统的扎染面料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比如在立体缝褶好的扎染面料上添加珍珠设计,具有温润光泽的珍珠使扎染面料有了优雅、变幻的效果(图3)。

图3 添加设计

3 立体缝褶扎染面料的设计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表现手法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展现传统扎染的创新性,成为现代设计满足人们需求的关键。基于立体缝褶的扎染面料创新设计,更替了传统扎染服装设计,为传统扎染面料带来现代的立体空间感。在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日益增加的今天,立体缝褶扎染面料以其独特的立体空间肌理,对服装的创新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

3.1 立体缝褶扎染面料对服装造型审美的影响

3.1.1 造型的立体性

形态是具有力的趋向且有生命的,能实现特有的情感力量,立体形态及空间是由物体和感受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了人的主观情感。这也就是较单一的造型,人们的视线往往容易被表面凹凸、材料叠加、结构交错的造型所吸引,这也反映出造型感强的物体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在设计中,需要不断探索传统材料新的造型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对原有的造型进行改造,即以某个原有的造型为基本造型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创造新的造型。立体缝褶技法丰富多变,富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将立体缝褶技法与扎染面料结合,可以产生疏松与紧密、光滑与粗糙等不同的肌理效果。这种浮雕感的面料肌理效果,在丰富面料形态表情的同时还使面料具有动态性的审美特点,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3.1.2 造型的分解与重构

物体的重构是立体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体在分解中以各种造型重新构建成一个崭新的空间秩序。这种解构、重组的方法,使设计师不再固守传统的设计模式,而是对固有思维的创新性改造,激发设计师的灵感。服装造型受人体制约,但服装造型的材料可塑性很强。创意不是天然形成的,是根据某种已有的描述,形成新形象。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信息做基础,将原型简单化、单纯化、理想化,再进行重新组合,创意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7]。在对扎染面料进行立体缝褶设计时,可以将不同色调的扎染面料分解成多个立体缝褶设计元素,然后再进行组合或拼接,从而重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在此过程中主要利用各种缝线和基本结构的组合,构造出形态变化的立体缝褶,以此呈现扎染面料的解构创意。解构主义不是纯粹的破坏,只有将拆分的服装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才算是解构主义服装的全过程[8]。对扎染面料进行立体缝褶设计时,要强调和突出个体的设计,重新认识传统扎染,采用颠覆性的手法将扎染面料由整体拆分成新的个体,重构的扎染面料既解决了结构主义视觉上的单调问题,又为扎染探寻出新的表现方式。

3.2 设计要点

3.2.1 造型的大小

要使缝褶的大小很好地体现造型特色、组合方式等,应该在缝制前仔细研究、试验缝褶针法的构成方式,使纹理与造型之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通过试验发现:浅而疏的褶皱,具有优雅而流畅的肌理效果。采用平行的几何形构成方式,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将缝制的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设置成3 cm×3 cm 以上,间隔根据设计需要而调整;在面料尺寸方面,准备成品尺寸1.5倍的面料,并留出足够的面料边缘缝份。深而密的褶皱,可以产生精巧细致的肌理,采用基本点的重复转折或重复交叉(图4),点与点之间的间隔可以设置在1 cm×1 cm 至2 cm×2 cm 间,在面料尺寸方面准备成品尺寸3倍的面料。

图4 重复折叠针法

3.2.2 色调的搭配

传统的扎染在蓝白的世界里向世人呈现出素雅与悠久的特质,但随着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在保留传统扎染染色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色彩搭配研究,成为拉近现代人与传统之间距离的可尝试手法之一。柳宗悦在《民艺论》中谈到:“如今只有在女性的和服上才有色彩各异的纹样,但能称得上美的实在太少了,纹样非常死板,颜色比较艳俗。是在向往美的本能在衰退? 或是传统的意识变得更为淡薄? 还是因为科学尚未成熟?”[9]这让我们看到大师对传统与现代印染艺术的思考。在设计中,色彩搭配的组合形式会影响服装整体的视觉效果,在传统扎染染色技艺的基础上,运用色调的调和来表达空间的虚实,也可以使用色调的对比,制造强烈而现代的视觉冲击。色彩的视觉性能产生色彩的视觉距离,决定了用色的部位。在设计中可以运用扎染色调的渐变来体现层次感,也可以在缝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的色调来体现抽象与活跃。

3.3 立体缝褶扎染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

艺术的传承就是指艺术传统的继承,它在艺术生命发展中起着延续、保持的作用[10]。传统扎染手工艺既面临保护的问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关键是传统扎染手工艺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与时代相适应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追求独特而创新的服装款式,崇尚创新也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将立体的概念带入传统扎染,立体缝褶变化丰富,极具艺术魅力,既能与传承创新的文化相契合,又能丰富服装的表现形式。

3.3.1 在优雅服装中的应用

优雅的服装风格在于简洁精妙的款式及裁剪,色彩和装饰的变化内敛含蓄,往往在微妙的细节中进行,这种内敛与含蓄的风格正好与扎染的天然相契合。因此,运用柔和而雅致的人造棉、府绸、真丝等面料扎染,将立体缝褶的扎染面料运用在优雅风格服装中。设计时应保持服装整体廓形的简洁与流畅,配色不宜超过3种,立体缝褶的扎染面料在造型上应精致而具有层次感,以突显女性脱俗考究、优雅稳重的气质风范。

3.3.2 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创意的特点就是创新,而服装创意中的创新不仅包括时装构成方面的新形态、新结构、新材料、新色彩、新形势,同时也包括反映在时装构成和设计过程中的蕴涵在设计师头脑里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11]。在运用立体缝褶扎染面料的服装设计中,采用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解构主义的打破、重组,打破了人们对常规服装的概念,其标新立异的解构和细节设计,满足了大众对个性化的需求。创新能够倡导流行,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解构式的创新手法应用在传统扎染面料中,也是用现代时尚语言与深厚的传统艺术赋予服装作品个性化、艺术化与实用化的特性。将扎染好的蓝色渐变面料,通过打破再立体抽褶的方式进行面料的堆积,堆积时色调由浅入深,运用在服装的底摆,使扎染制作的成衣具有了现代立体的造型(图5)。这既打破了传统扎染的平静,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手工温情的需要,扎染艺术也获得了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新途径。

图5 染缬志 创意应用

4 结束语

依托立体的概念对传统面料进行立体构成缝褶设计时,要避开原有的、传统的具体造型观念对设计的束缚,在构成中要积极探索创造新的造型能力和结合方法,用立体、开拓的思维模式进行面料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开拓传统扎染与时代结合的新切入点,也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扎染立体面料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念个立体咒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立体登陆
炫酷立体卡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