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仔饼大全
2024-02-21唐仁承
唐仁承
雞仔饼是粤式名点,外形仿如小小鸡仔,色泽金黄,皮馅混合,外脆内糯,咸甜交加,众香互织,回味无穷。从幼年起,我就喜食鸡仔饼,咬一口,就听见“咯咯”作响,浓香如决堤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香库,复合香气迸射四溅。随着咀嚼深入,还可静静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红腐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这鸡仔饼真是让我回味久久。
从来没想过,鸡仔饼只是一个品类的统称。时光变迁,历经诸多发展,鸡仔饼已经演变出了很多口味,俨然一个大家族。
偷得半日闲,近日到香港第 57 届工展会参观,远远就望见“鸡仔饼大王”的店招,好奇地走近前去,哇!一排排盒装鸡仔饼堆得满满当当,蔚为壮观。上面分别标着不同标签,竟有这么多口味:南乳、咖喱、柠檬、榴莲、桂花、五香、胡椒、椒盐、黑蒜、香脆……100 港元(约合人民币 92 元)可以购得 3 盒,任选 3 种口味,还奉送原价 25 港元(约合人民币 23 元)的糯米糍 1 盒,双白双黑一共 4 枚。
鸡仔饼应该是有明确定义的吧,怎会有这么多口味?是“师出同门”,还是“同门异宗”?一一尝过之后,才发现,既大同小异,又各具特色。
同 主要是基础配料基本相同,都是以面粉、肥猪肉、白砂糖、南乳、芝麻、花生碎、梅菜等作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其他辅料,经烘焙而成。共同特点是色泽金黄,外脆内黏,众香叠加,咸甜适中。
异 则是因为加入不同的调味料,诸如咖喱、胡椒、柠檬,甚至榴莲等,使口味出现差异。其中我比较喜欢咖喱的,不但有浓烈的咖喱味,而且还比较松软,一口一个,煞是过瘾。
不同的鸡仔饼不但口味有异,连形状也有差别。比如,香脆的是薄薄的大圆饼,咖喱的是一排排相连的小圆饼,而南乳的则是长条状,仿如叉烧酥,只有原味的才是正宗的鸡仔模样。众多鸡仔饼似乎已经不再受鸡仔形状的束缚,变得多姿多态。我猜想,饼形差别这么大,恐怕是为了便于识别,识形而知味吧。
小小的鸡仔饼,居然也是有传说的。据传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 年)初秋某日,广州“五大家族”之一的伍家主人伍紫垣准备接待外来客人,碰巧主厨不在,就吩咐婢女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待客。因家中一时没有合适的食材,小凤就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月饼馅搓烂,加入用糖腌过的肥猪肉、盐和香料等拌匀,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微压扁,放入炉中慢火烘烤至脆,取出装盘,请客人享用。结果大受称赞,道是:“甘香酥甜咸兼有,脆糯交织,咸甜适中,别有风味。”客人喜问:“这是什么点心?”伍紫垣顺口答道:“小凤饼。”因为小凤饼外形酷似小鸡,而广东喜称小鸡为“鸡仔”,所以也就称之为“鸡仔饼”了。
鸡仔饼流传至今,并且繁衍成一大家族,也是有一部传承史的。当年伍紫垣名下产业庞大,其中有一座茶酒馆名为“成珠楼”,小凤饼变成享誉四方的鸡仔饼,正是这家“成珠楼”的功劳。因为食客众多,四处传扬,鸡仔饼也就流传开来。伍氏衰落后,“成珠楼”转让给吴氏,易名为“成珠饼家”,兼营茶楼。之后又数易其主。1947 年,一位名为梁西坪的先生接手了“成珠楼”,因他经营有方,“成珠楼”和小凤饼声名大噪。这位梁先生大概是觉得小凤饼之名出自婢女,品位不高,于是请来南社诗人胡伯孝为“成珠楼”写诗,并代为考证小凤饼名字由来。如此一来,也就有了另一个关于鸡仔饼的来源传说,说是鸡仔饼系梁氏祖传。
1985 年一场大火,使得“成珠楼”从此消失。不过幸运的是,制作鸡仔饼的手艺被当时的制饼师谭焕先生传承了下来,再经由谭焕先生的儿子谭英汉之手,传给了“诚志饼家”的创办人卢正昱先生。凭借一手纯正的技艺,卢先生获得了“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荣誉。而今“诚志饼家”门口经常出现排队购买的“长龙”,可想而知,其鸡仔饼风味的正宗地道。
真没想到,小小鸡仔饼竟然还有如此曲折动人的故事,好不让人感动。不过,鸡仔饼虽好,对牙齿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可能更适合年轻人享用。年纪较大的人群,估计会更喜欢老婆饼之类更为松软的点心,毕竟更易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