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更新视角的鄂西南传统村落改造设计研究

2024-02-20马玉珂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摘要:目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影响,鄂西南传统村落面临人口流失、农田荒废、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一些传统村落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古建筑和文物逐渐老化。文章以解决传统村落面临的难题,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自然风貌、历史文脉、民俗风情,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实现全民动员为目标,探索微更新视角下鄂西南传统村落的转型之路。方法:文章以国内传统村落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将微更新这一主要解决城市更新问题的新兴理论应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梳理当前鄂西南传统村落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阻力,通过微更新理论构建公共空间微更新方式方法、建筑微更新方式方法、公共服务空间微更新方式方法。结果:通过微更新理论构建的方式方法对鄂西南传统村落进行改造设计,可以增强村落的吸引力,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保留和优化传统文化和建筑风貌,改善公共空间,吸引游客和投资。同时这也有利于改善村落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结论:基于微更新视角对当地村落进行改造,不仅可以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原有风貌,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细节和满足个体需求,在改善村民实际生活条件的同时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微更新涉及的改造范围较小,容易实施和控制,可以更好地吸引村民参与,增强传统村落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关键词:鄂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微更新;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1 微更新与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理论概况与框架

1.1 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逐渐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独特、完整而脆弱的特征。这些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1]。一些学者从生态文化旅游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以及旅游价值。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利用数字建模的方式模拟古建筑的形态,以此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部分专家从景观保护的角度,总结了各类成功的设计案例,提供了创新的建议。总体而言,鄂西南传统村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对聚落形态结构特征、历史地理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村落现状及保护性发展策略的研究等。

1.2 微更新改造原则

目前,我国在城市更新领域更多运用微更新或微改造的方式,尤其在城市中的街道社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公共空间改造等方面的运用较为广泛。然而,将微更新理念应用于村落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微更新视角下,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公共空间、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是部分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针对村落公共空间的相关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解决途径,如从规划和管理两个层面激活和更新城市边缘村落的公共空间,落实微更新策略。针对传统村落的古建筑,一些学者总结了传统建筑常用的工藝方法,并通过归纳建筑的室内外细部微改造等策略,为未来乡村建筑保护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2]。

微更新作为一种更新和改造手段,有利于保护和活化传统村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方法可以在尽可能保留村落历史文脉和特色的同时,为村落注入新的活力,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全新方案。

2 鄂西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实困境

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存在多个问题。首先,理想的村落景观环境风貌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相关部门有调整与优化村庄整体风貌的意识,但是在实施上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和专业人员的监督,困难重重。在修缮和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与村落整体文化的协调性,导致村落整体形象规划效果不及预期。

虽然近几年流行的网红小镇概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益,但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会降低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传统村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然而,相关部门缺乏保护意识,建筑景观没有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并且还要引导更多专业人士介入,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受到现代化、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逐渐减少。再者,基础设施的薄弱和公共服务的不足,限制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和吸引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这些现实困境使得鄂西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解决居住社区景观空间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专业人士的监督能力、促进村庄规划的实施。同时,村民和相关部门要形成保护传统风貌的意识,避免盲目模仿城市的建筑形式和打造与城市类似的居住环境,要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鄂西南传统村落微更新改造方法构建

3.1 公共空间微更新的方式方法

可以将传统村落中的空间大致分为空间集成核以及副核心节点。空间集成核指的是传统村落内可达性最好的地方,适合安排公共服务范围广、具有对外服务职能的功能区域。鉴于此,设计人员可以在该核心区域增加美观的植物绿化,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在美化空间的同时丰富空地的功能。诸如此类的重要节点对村庄周边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影响力,发挥其优势,提高村落附近道路的互通性,提升核心空间的可达性和便利程度。

为了活化街坊街巷格局,可以催生副核心节点。从公共空间分布的状况来判断,副核心节点与空间集成核应达到相辅相成、共同活化村落的目的。设计师可以从提高交通便利性的角度出发,恰当整合路网,合理引导车流和人流,进一步激发当地活力。这样可以逐步实现局部与整体空间的协同发展,最终活化整个村落。同时,在村落之间的交通干道入口处可以设置精神堡垒的标识,在相应路口设置有趣的雕塑来吸引外部人员进入村内。

此外,设计师可以对村落周边的交通状况进行细微的调整,通过改善现有道路网络,加强村庄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微型改造,可以催生副核心节点,并与核心节点形成关联。同时,增设农家乐等,形成一个新的娱乐片区,增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优化游客体验,加深游客对当地的印象。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建议整修支路,使路面更平整,交通更顺畅。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时引起外地游客探索当地特色的兴趣,最大限度呈现传统村落的特色。在调整村落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尊重村落的原始风貌,创造多样化的空间使用方式,以满足社会需求。另外,应尊重现有的街巷脉络,灵活体现鄂西南传统村落的特色,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公共空间,优化村民和游客的体验。

3.2 建筑微更新的方式方法

可在初步评估分析村内楼房的基础上进行微改造,但这并非唯一的评估方式,从别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采用不同的楼房评估方式。该方式以传统村落建筑的建筑质量、建筑风格等作为主要依据进行评定[3]。建筑质量评级可分为三类:良好、一般与差。良好的建筑指建筑构件完好,能够正常使用;一般质量的建筑是指受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局部损坏,但主体结构相对稳定的房屋;建筑质量差是指基本废弃或闲置的、结构破坏严重的、不能正常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同时,建筑风格又分为三类:其一指经过登记保护的建筑物;其二指既能反映传统村落历史,又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的建筑;其三泛指无特色风格的建筑,包括自然或人为破坏严重的现代风格自建房和传统建筑。在研究村庄建筑微更新时,要遵循微更新原则,避免大拆大改,只对建筑外观、装饰、构筑物、院落空间等进行适当的更新处理,保持基本要素不变,如建筑风格、建筑层数等不变,保证规划目标与传统村落风貌相协调。

此外,微更新改造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使原住民可以更舒适地在村落中生活,并在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微更新改造,促进乡村发展。因此,可使用坚固的现代材料维修损毁严重且已不适合居住的房屋或考虑拆除重建,不应违背村民的意愿强行保留。除改造建筑本体外,还应注意建筑周边是否存在电线电缆外露的安全隐患、建筑墙体是否保温通风隔音、屋顶窗户是否漏雨等问题。综合上述规划设计方向及建议,在微改造效果示范中,选择鄂西南三种建筑风格相对应的三种单体建筑进行改造。

3.3 公共服务设施微更新的方式方法

从整体上看,鄂西南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较大的建设提升空间,与周边的县城或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缺乏明确的社区分级分片规定,另一方面是由于鄂西南传统村落大多建于早期,没有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纳入考虑范围。近年来,在实施保护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设计师可以从村庄生活基础设施、适幼适老设施等方面着手,对鄂西南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微更新,本着按需配置、安全公平的原则进行微改造,逐一解决现存问题,最终达到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变化趋势,如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村内主要人口年龄层的变化等。

3.3.1 村落生活基础设施

在给水方面,首先是预测村落的用水量,包括近期和早期的用水量。同时,要尊重村民的用水习惯。改造村内供电线路,既要以现在的配網布局和负荷分布为依据,又要考虑人口增长后的用电负荷。在环卫设施上,要增加垃圾收集点。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逐步做到分类处置。此外,垃圾收集箱、公共厕所、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应设置在村内主要交通流线附近和人员密集路段。

3.3.2 村落防灾保障

从消防角度来说,鄂西南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建筑一层内部可采用现代化的防火材料,提高建筑的防火等级。在村内设立防火保护区,尤其要在核心地段增设防火水源,并与消防泵、消防栓等设施配套使用。消防中心可以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出警的地方。此外,村委会还可组建防火训练指挥组,定期排查村内安全隐患。有条件的村落可组织村民学习消防自救知识和灭火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同时设置小型消防站,提供灭火设施,用于扑救中小型火灾和抢险救援,增强村民自救能力。针对地质灾害,要增加护坡石或挡土墙,特别是陡坡、易滑坡的山坡等,要开展村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3 村落适幼适老设施

随着年轻人的不断外流,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多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因此公共设施建设要重点考虑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农村地区一般不会建造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院或老年公寓之类的建筑。但随着居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对老年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少传统村落的养老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医疗设施上,可在县医院、村卫生所增设老年专科诊室。为解决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可定期邀请专家到县城或村寨开展健康咨询。同时,也可以增设老年活动室。在建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共用的方式,如将村内公共建筑中的一部分空间分割出来供老年人使用,或者将附属建筑建在周边。在针对幼儿的设施建设上,要在小学附近增加适合孩子使用的基础设施。针对一些教育机构比较缺乏的村落,要考虑在县城增设幼儿园、小学等,让村民在县城就近上学。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公共空间、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微更新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节点与轴线连通,通过空间整合核心节点与副核心节点,实现村庄公共空间自主良性循环,为村落的改造提供动力和可能性。其次,对楼房进行叠加分析评估,按评估结果对楼房建筑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微改造的具体方向。最后,确定村庄市政生活基础设施的改造方向,提出防灾防火设施的设计思路及适老适幼设施的基本配置原则。通过分析鄂西南传统村落发展困境,研究微更新的原理和特点,得出了适用于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并具有一定必要性的微更新理论。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村落的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逐渐降低,文化表现形式也逐渐变得单一。政府、村民和其他管理建设者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顾大治,王彬,黄雨萌,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安徽绩溪县湖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2):100-105.

[2] 徐小东,沈宇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传统建筑更新策略与技术途径[J].景观设计学,2018,6(6):24-35.

[3] 陈依婷.乡村建筑景观的微改造设计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

作者简介:马玉珂(1999—),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