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交互作品对受众感官的影响探究

2024-02-20王潇逸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摘要:目的:“沉浸式体验”是当下流行的新名词,其目的是使观者专注沉浸在目前的空间环境下,并在其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对受众感官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体验过程中,受众可以与作品产生交互行为,从而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交互作品对受众感官的影响。方法:文章以无界限艺术为切入点,从沉浸式交互作品的特点入手,厘清无界限艺术作品的概念,并通过对当下沉浸式作品的分析,应用形式分析与分类学方法分类列举沉浸式交互作品对受众感官的影响。结果:随着新媒体艺术的日益发展,沉浸式艺术作品快速兴起,其互动性和趣味性强,可以为受众带来更大的乐趣和新鲜感,并且强调多感官体验和场景体验,通过创造空间、声音、图像、光影效果、气味等为参观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文章归纳出沉浸式交互作品对受众感官的影响具有多重性、体验性、传递性的特性。结论:受众在多重空间中通过体验作品及与其他受众互动来完成整个作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作品—空间—观者”牢固的三角关系,三者互相牵引辅助,为作者的表达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舞台,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

關键词:无界限艺术;新媒体艺术;沉浸式交互作品;感官体验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1 沉浸与互动

1.1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特点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密闭性强,通常需要存在于一个密闭的空间或虚拟展厅之中,这样更有助于受众沉浸在作品环境中,更能集中注意力,体验效果更好。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反馈性强,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直接反馈是指受众通过直接触碰作品(或接触控制器、手势捕捉、动作捕捉等方式)来得到作品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与作品互动的体验;间接反馈则是受众通过沉浸在整个作品环境空间中,受到环境空间的影响,产生感官刺激,从而对作品有所思考或感悟[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沉浸式交互作品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沉浸式交互创作,可以使沉浸式交互作品锦上添花。北京电影学院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创作研发的《敦煌飞天VR》就使用了最尖端的数字采集、三维动画、VR引擎、VR终端等技术,当参观者在作品中打着手电筒参观壁画和雕塑时,伴随环境音效,仿佛身处真实的洞窟中,带来神秘莫测的体验效果。

1.2 无界限艺术的定义

无界限,即“Borderless”,意为没有边界、没有界限。其在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艺术之间没有边界限制,如音乐、舞蹈、书画、戏曲等,均没有固定的界限划分,而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正是新媒体艺术的特性。二是指在沉浸式交互作品中,受众与作品没有边界,受众可以融入和参与到作品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受众与受众之间也没有边界,受众通过连续不断的行为传递共同打造作品;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空间与空间也是没有界限的,整个空间环境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反过来说,整个作品也包括整个空间。

无界限的艺术形式将作品、空间、受众融为一体,将艺术与科技融为一体,将人与世界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美感。

2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感官体验

感官,通俗来讲就是五感,是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5种感觉器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5种人体感官相辅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若深入感受便可发现,所有的感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例如在品尝食物的时候,视觉看到食物的外形,嗅觉闻到食物的香气,味觉品尝到食物的味道,随后几种感觉相互结合,最后会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某一种食物的外形、气味、味道,这便是感官的组合记忆;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也是如此,艺术作品的内容会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各种感觉的结合,并且会将其传递到人们的大脑记忆中,形成印象,引发思考。

2.1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视觉体验效果

受众可以通过视觉感官与沉浸式交互作品互动,融入作品,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同时深入作者及作品内里,产生强烈的共鸣。此类沉浸式交互作品多使用影像、灯光、道具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以达到观赏及互动的目的。

视觉感知是人类所有感知中最直接、最快速的,因此对视觉的感知体验,不仅要考虑到空间环境的塑造和作品的呈现效果,还要考虑到人体视觉感知的距离范围,使受众在体验作品时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沉浸式交互作品运用光、影、色彩等效果,借助投影、数字化处理等高科技手段完善与升华作品,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强化参观者的视觉效果。视觉上的感受会影响参观者的整体感受。相关心理学专家认为,一个房间内的颜色可以影响房间内人的心情,红色使人情绪高涨,蓝色使人沉静凉爽,绿色使人心旷神怡,黑色使人心烦气闷;改变一个空间的亮度,同样会影响人的内心,越明亮的房间,越能使人心情愉悦。由此可得出,视觉上的效果可以影响观者的内心[2]。

因此,沉浸式交互作品通过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体验,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对作品的理解[3],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可以为空间与作品创建不同的动作和秩序,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也会优化参观者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还原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2.2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听觉体验效果

声音作为人类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的特点,其也是沉浸式交互作品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品通过声音传播内容,并且能够被多个参观者同时接收,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烘托作品想要的氛围和情调。

听觉是继视觉之后人体重要的感官系统,也是受众参与到沉浸式作品中的一种重要感知能力。与视觉一样,听觉也有感知的距离范围,同时具有影响受众理解的作用,根据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频率、时长,受众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声音是一种抽象化的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因此运用声音来装饰作品,能够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声音可以改变环境,也受到环境的限制。例如回声可以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容易使观者沉浸在整个作品的风格之中,从而增强受众的观感、体验感、临场感和身临其境感。

2.3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嗅觉体验效果

随着各类“气味博物馆”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创作重点放到人体的嗅觉感知上。

微小颗粒进入鼻腔后,会与鼻腔内的感知细胞发生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嗅觉。嗅觉带给每个观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种气味,也会因人的体验感和想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作品的呈现来说有好有坏,优点是可以使每一个参观者对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缺点则是有的参观者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能直接理解作者的想法。但即便如此,对嗅觉的运用也是有必要的,当气味变得可见的时候,身体与记忆之间将产生对话,从而引发思考。

2.4 沉浸式交互作品的非常规知觉体验效果

人的感官除了视觉、听觉、嗅觉这些常规的感官系统之外,还存在非常规知觉。

非常规知觉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非常规的空间形状,还是非常规的道具使用,或是非常规的技术方法,都可以归为此类。这些非常规的知觉带给观者的影响,是与所看、所听、所闻全然不同的,这是一种进一步的交流,使人产生实质性触碰的感觉[4]。例如柔软的黑洞,参观者在参观作品的同时融入作品,成为其创作者;而在翻转世界中,作品的完成结果如何,取决于参观者的行为。由此看来,融入非常规知觉体验的沉浸式互动作品能够更好地使参观者融入作品,并影响其他参观者,大大增强体验性和可参与性。

3 沉浸式交互与感官世界的影响

3.1 作品与空间世界的多重性

大多数沉浸式交互作品是建立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的活动体验,因此采取不同手段塑造空间至关重要。

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将空间的控制权置于作者手中,用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随后由参观者加以理解。特殊的还有营造交互式空间,参观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动作,对空间产生影响,赋予每个作品截然不同但丰富多彩的效果;还有一种空间的塑造是故事型的,整个空间通过运用色彩、风格、装饰等被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环境,如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参观者自进入整个空间范围起,就会被拉入作者设计好的整个故事环境中,在整个氛围的烘托下能够更好地融入作品,沉浸在环境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在不同手段的塑造下,作品与空间会展现出不同的氛围,无论是由艺术家主观塑造的作品空间,还是由观者根据自身体验创造的作品空间,或是本身塑造好的故事空间,都可以为参观者带来一场丰富的感官盛宴,空间与作品的多重性便体现在这里。

前文所描述的多重性,是空间与作品在物理意义上进行互动时的多重表现,而在感官活动上,同样具有多重表现的性质。感官上的空间影响多应用于虚拟现实空间,虚拟的沉浸式交互作品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的场景,使参观者在场景中参观互动。在此过程中,需要参观者根据自身对空间的感知来实现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行为,作者通过创造虚拟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参观者借助外接设备进入作品空间,参与活动或创作作品。此时,参观者身处空间中,又不在空间内。物理空间包含虚拟空间,参观者处于双重甚至多重空间中,感官受到多方位影响。

3.2 作品与受众互动的体验性

交互作品必不可少的便是与受众进行的交流互动行为。在作品空間内,受众的感官交互可以达到即时反馈的效果,无论是受众直接触碰作品得到反馈,还是使用仪器间接捕捉受众动作获得反馈,作品都会根据受众的动作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刺激受众的感官,并且在设计交互行为时,张弛有度,有收有放,不会过于枯燥单调,也不会过于困难复杂,使受众的体验感进一步增强。在这个交互行为中,受众可以与作品进行全方位沟通交流,并深度沉浸在作品内部,体验作品的乐趣与内涵。在体验过程中,行为与感官被统一为一个整体,达到更好的沉浸效果。

3.3 受众与受众参与的传递性

Teamlab团队在创作作品时,希望通过沉浸式交互作品,让“存在于相同空间人群的关系发生变化,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地感受到他人的存在”。参观者在参观作品时,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创作,其此时此刻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观看者,还是艺术作品的参与者与再创作者[5]。而在受众与作品产生交互行为的同时,作品发生改变,随即又会有别的参观者与作品进行交互,在接续不断的交互行为中,作品会随着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巨大变化。每一种行为都会影响下一种行为的效果,作品的发展看起来毫无规律,观者也无法预测其变化规律和方向,因此会将交互行为传递下去,不会出现重复和厌倦。作品随着人的行为变化动态发展,人也会因为其他人的行为而发生传递和接续行为。综上所述,受众与受众之间会产生参与的传递性。

4 结语

本文以无界限艺术为切入点,分析了沉浸式交互作品对受众感官的影响。沉浸式交互作品是沉浸式交互装置,是以视听为主的场景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装置,通过空间、光影、影像、声音、气味、触感等为参观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并且作品处于一个完全沉浸的密闭式空间。在体验过程中,参观者与作品、空间环境、其余参观者之间会产生交互行为,参与性和体验性强,同时不乏趣味性,与界面式的交互作品大不相同。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飞速发展,沉浸式交互体验将迎来进一步升级,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佳妮.装置艺术里的感官世界[J].现代装饰,2013(5):88-90.

[2] 蒋旎.多元交互与感官体验:解读装置艺术的碰撞色

彩[J].艺术教育,2019(5):150-152.

[3] 张幸.互动性装置艺术的体验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4] 于婧波.通感在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4.

[5] 任剑超.浅析teamLab Borderless新媒体艺术展的沉浸式体验与交互设计[J].新媒体研究,2019,5(17):114-117.

作者简介:王潇逸(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装置艺术。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特性与其蕴含的科技美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