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语文课本中的“意难平”
2024-02-19
小时候最讨厌课本中的一句话就是“背诵全文”;长大后才明白,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来自语文课本中那些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句子:
他那么老,好像生来只为了做我的爷爷。可我从未认真想过他有一天会死……他的一生我也知道得很少,他说过一些,我记不大起来,就像他爱我很多,我只是喊他爷爷。——王海桑《爷爷是个老头》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他就是军需处长……”——李本深《丰碑》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边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散步》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当时读起来晦涩难明的课文,回首的怀念却翻涌奔腾——
“有人这样说,语文课本里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只是当时忙着赶路,忘了窥探古人的风骨。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时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
“不记得是初中的哪篇课文了,只记得最后一句:‘后来一切都好。’当时觉得结尾真潦草;现在觉得,说不出来,真好。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的一辈子会‘后来一切都好’呢?”
“‘铁生,铁生已经不在了……’每次看到余华怀念挚友史铁生的故事,我都唏嘘不已。”
“请问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见过这句话的赏析:让思念变得可数,让时间有了度量。”
“少年时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只当课文来学,并无太多感受。长大后,经历了种种世事,才发现我们奋斗半生,都是想回到童年。”
“毕业之后,文学也优美了,历史也生动了,地理也立体了,也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了。可那光阴远走高飞,沧海桑田,再没力气去追了。”
“每学期开学最期待的就是发新书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我能捧着看一下午。自习课上,我已经不记得看的是哪篇课文了,只记得自己被感动哭了,沉浸在故事里泣不成声。同桌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愿我们可以一直保有一份语文的情怀,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时时想起,给自己带来温暖和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