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化解重点省份债务风险
2024-02-19乔宝云
乔宝云
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近日,国务院制定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即47号文),要求对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2个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明确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議、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实施方案,“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
地方政府债务为发展地方基础建设,推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边际递减,同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地方债管理的政策措施,围绕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一再强调“开前门、堵后门”,综合考虑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严格要求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从实践来看,各项措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但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特别是防止新增隐性债务依然是目前面临的艰巨挑战。
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措施进一步前移,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创新举措。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但是仅仅加强对负债行为的管理,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层出不穷。投资在前负债在后,从源头入手,通过对重点省份投资项目管理,不仅审核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本身的合理性,而且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查,严控新建传统基建项目、规范清理在建项目、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压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为积极控制债务规模,特别是防止新增隐性债务,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指导。
47号文明确的加强管理的12个重点省份包括东部地区的天津,除四川、西藏、陕西和新疆以外的其他西部地区和所有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没有省份列入。该文件明确说明,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以后才能调整政策。从经济规模来看,2022年该文件所列12个重点省份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18.4%。毫无疑问,债务偿还能力是确定重点省份的重要标准,目前看来,这12个重点省份产生了较重的债务负担,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面临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问题。但是从各省经济数据的比较来看,债务偿还能力也不是唯一的标准,有些经济大省地方债务水平较高,但是并没有列入其中。
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方面,47号文要求重点省份原则上不得在交通领域、社会事业领域、市政领域、产业园区领域、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楼堂馆所、除特殊领域以外的业务技术用房等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等范围内新建(含改扩建和购置)政府投资项目。
该文件还要求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除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以及该文件规定的纳入国家有关规划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流域和用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含已安排各类中央资金的项目)以外,12个省份要按照工作进展情况对本地区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确定续建、缓建或者停建,并根据评估结果分类进行清理规范。对续建项目,要按原渠道依法合规继续给予资金保障;涉及优化建设方案、压缩投资规模的,要按规定履行相关变更手续,并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和支出。项目总投资完成率超过50%但存在重大问题的,应当缓建或者停建;项目总投资完成率超过30%但未超过50%的,原则上应当缓建;项目总投资完成率未超过30%的,原则上应当缓建或者停建。
严控新增政府投资对于12个重点省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看,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长期看,会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配合合理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等政策安排,有利于提高基建效率,同时,也能够倒逼平台企业加速推进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7号文也为未来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提供了新的选项,非重点省份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政策措施,积极防范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