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研究
2024-02-18魏群
魏群
自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实施以来,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国家投入高职院校教育的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预算绩效目标成为重要课题。结合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实际,以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为基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成为高职院校目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职业教育系统规范和教育资金安全、高效、有序运行;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2019年12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规范学校经济运行,保障教育资源资产完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落实国家政策及主管部门制度文件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政府政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京发〔2019〕12号)文件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抓手,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作为财政部门最基层的预算单位,要主动响应政府部门提出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积极有序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内部管理要求
预算绩效管理关系到高职院校中长期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负责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教育投入资金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充分挖掘财务预算数据,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学校有限的财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资金高效使用,以取得更大的办学成效,达到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的作用,为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绩效管理意识较淡薄
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学校未设立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未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也未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真正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有的甚至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只是学校财务部门的事,未形成全校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管理机制,也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教科研业务系统、行政后勤管理系统间的数据有效互联对接。预算执行数据与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不能形成信息交互,无法为预算绩效指标编制、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渠道。
(三)预算绩效管理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财政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财政资金使用低效、资金损失浪费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较低。高职院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而目前学校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偏向于一些显性的预算指标值的考核,对一些长效的、隐性的绩效目标难以通过短期量化的绩效指标来进行评价。
(四)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未能有效运用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绩效指标体系。有的院校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尚处于起步试行阶段,未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尚未形成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未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三、完善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全方位落实配套措施
为保证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顺利落实,应从组织配备、制度建设、增强绩效管理意识等方面推进管理体系建设,有序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明確责任分工,促进全员全方位参与。充实人员配备,打造专业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
2. 按照国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的管理要求,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管理需求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将制度纳入学校内控管理体系,规范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管理流程,健全绩效指标体系,使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科学、程序规范。
3.提高学校管理层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整个组织内树立预算意识和预算管理文化,通过开展预算政策、管理制度、预算内控流程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让所有相关人员明确预算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预算制定和执行过程,增强全员的绩效管理意识。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高职院校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过程监控、推进绩效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建立一套与绩效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包含事前预算绩效评估、事中预算绩效动态监控、事后预算绩效考核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系统功能,以便实时跟踪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
在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系统搭建时,要梳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绩效评价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流程,强化绩效目标的先导作用,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职能定位,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提高学校在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绩效评價及结果应用的管理水平。
(三)强化成本绩效管理意识
树立“成本管控”意识,将成本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各环节。通过开展成本绩效核算,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比不同方案成本绩效优劣,降本增效。在项目立项阶段,结合项目总体绩效目标,科学测算、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各项支出的单位成本。在预算编制阶段,要做实做细预算测算依据及支撑资料,加强成本控制,严格限定资金支出方向、内容及标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在预算执行阶段,要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时,实行“双监控”“双评价”。
(四)加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学校应从规范性、完整性、相关性、可行性等维度进行全面审核绩效指标值,避免出现数量指标不清晰、效益指标不明确等问题。高职院校的预算绩效体系应按照教学管理特点,从履职效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师生满意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来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目标,以便量化和评估实际绩效。确保绩效评估体系与预算密切相关,从而更好地了解资金使用效率,并及时调整预算和支出;同时要将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
(五)提升预算绩效监控水平
高校应建立定期的预算审议和监控机制,例如按月度或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议。这可以帮助预算执行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支出符合预算安排、实现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对预算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支出进度进行双向动态监控。通过绩效监控信息深入进行分析,对于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支出进度或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原有预算偏离的,要及时调整预算和绩效目标值,及时纠偏止损,提升预算绩效监控的预警报警作用。
(六)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注重绩效结果应用
加大绩效评价力度,学校应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评价。将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事前绩效评估、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等考核情况纳入学校部门考核体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激发各部门成本管控力度,建立“绩效考核与资金支持挂钩”机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以后预算安排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 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通过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