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有蛮干硬上的烂尾工程
2024-02-18
西北地区首条“有轨电车”项目最近被中央通报批评为盲目举债搞建设的典型之一。
通报显示,2018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大型“有轨电车”项目,一期工程运营以来,客流量稀少,年收入仅160万元,运营成本却高达4000万元。规划中的二期工程进度过半,又因资金投入不到位不得不刹车。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未考虑沿线河道蓄水问题,一期工程还存在潜在地质风险……不少网友吐槽,建也没钱建、拆也不能拆、接着用血亏,问题重重、隐患重重,为什么蛮干硬上?
梳理这些年的新闻,类似烂尾工程、翻车项目并不鲜见。大肆举债、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盲目攀比,有的地方斥巨资修建远离居民区的仿古城门、景观广场,有刚摘帽的贫困县砸数百万元兴建“又丑又贵”的地标雕塑……这哪是什么拉动发展的“大手笔”?明明是糟蹋浪费的“大败笔”。花在铺摊子、堆盆景上的钱多了,给老百姓办实事的钱自然就少了,怎么可能不被群众戳脊梁骨?
这些项目之荒唐其实并不难辨,却为何一路绿灯?归根结底还是个别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扭曲错位。有的将“面子工程”视为政治筹码,沉浸于“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在上级“可视范围”内布局设点,以求短期内被看到被认可;有的不愿“跑接力赛”,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新官上任另起炉灶,只想“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也有的本意或是好的,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匆匆忙忙“拍脑门”决策,结果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政绩工程绝非政绩。急功近利造盆景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新修订的《中国共產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此有专门表述,将政绩观错位的相关处分规定纳入政治纪律,进行充实完善。让铁纪“长牙”、让规矩“立威”,让搞“政绩工程”者丢面子、失位子,权力才不敢任性。另一方面,政绩工程的“烂尾楼”并非一日而起,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遵守法规条例及报批程序规定,避免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项目“一手抓”等“一言堂”,方能在政绩工程萌芽之际将其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