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4-02-18

学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心理健康目标

李 芹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华侨教育集团云麓山学校,甘肃兰州 730020)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即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生物学科课程育人的价值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身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助力,这也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功能。而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说,生物学科非常适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与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教材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等内容,可以成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这也完全契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研究与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各个方面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正常或者良好的状态,其内容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性格完好、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意志合理。对于初中生来说则是指情绪稳定且积极向上、意志较为坚定、人际关系和谐、有一定适应能力和自我悦纳的意识,其心理状况与其年龄特征有着密切关联。

一般来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校学段教育的基础上,由学校统一安排或者由相关教师负责开展,它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法为指导,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段、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需求,遵循科学的原则按照计划来逐步帮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并且锻炼其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为其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事实证明,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符合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而对学生来说则对其学业成功、良好品德形成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习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关联,因此能够从学科的角度为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载体。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则为生物教师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时期的教育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它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获得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新时期育人体系中,国家也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相关的文件,强调学校要把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而生物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尤其是在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上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密切关联,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已经由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调整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为目标的素养目标,它包括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责任这四方面的具体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能够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责任,也就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单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活动有较大的区别,需要立足于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来科学进行渗透,因此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一)遵循协调一致原则

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科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价值观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力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厚此薄彼。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教师也要注意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切忌形式化和教条化。

(二)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

即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要把学生调动起来,把心理教育与学生实践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主动体验中接受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遵循灵活多样性原则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力争走进学生内心。所以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来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在参与中深化认识,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遵循情感激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尊重、真诚、关爱的态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目标引领、有的放矢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导向和控制功能,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参照。因此,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实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生物教师要在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素养目标培养的基础上,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目标。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生物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健康认识存在一定误区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步入青春期后如何调节自己的个人情绪,如在意志品质、情绪调节、心态调整、品格养成、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提升学生对初中阶段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强的保障。

2.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但是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来说,部分学生在小升初后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不适应,尤其是在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时经常是手忙脚乱,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逃避心理。对此教师可以从学习价值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力争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直面竞争,并且明确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3.以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为目标。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这容易导致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因此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师要从尊重、互信、理解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减少学生紧张、偏见、嫉妒等不良心理。

(二)深挖教材、挖掘素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而进行巧妙、灵活的渗透。这需要生物教师深挖教材,特别是要挖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素材,进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渗透其中,从而达成教育预设目标。

对此,生物教师需要强化对教材研读的意识,尤其是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读教材,力争把新教材吃透,为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契合的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生物》这节内容中给学生渗透积极健康是人的最主要特征的观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创造;在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是家庭的细胞,所以学生也要清楚自己的家庭职责,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学会理解、孝顺父母;在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来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尚未发现的潜能,引导学生要自信自强,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就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环境、营造氛围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既包括显性的外部环境,也包括隐性的精神环境,特别是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重视环境营造,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1.尊重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而尊重学生则是教师教育成功的秘诀所在。具体来说,生物教师一定要以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学生的差异性,相信学生的潜能,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提升素质,用教师魅力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需要教师言传也需要教师身教,这对生物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更高,需要生物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使教师的心理教育渗透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如乐观幽默、宽容友善等,这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四)优化流程、全面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需要生物教师优化教学流程,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进行巧妙的渗透。

在课前导入环节,生物教师在精心分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对《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提出讨论性问题“什么是健康”,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自由发言,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进而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特点,多给学生提供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如在对《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这课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到调控个人情绪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心理教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表现。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立足于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深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积极主动地寻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心理健康目标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